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失敗,很難有大出息
南懷瑾 昨天有位山東老朋友跟我講笑話,談到山東的孔孟文化,他說一個人要好事壞事全懂了,才能夠通達。 這話不錯,做人就是要通達,通達人性,通達人情,才能夠談學問,談治事。 孔子說:“小人不恥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恥”就是難堪,如果他沒有碰到釘子,你沒有給他難堪,他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也難改正自己的過錯。 你給了他難堪,羞辱了他或者使他見不得人,他才能夠改得過來。“小人不畏不義”,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純用教化、用仁義之道讓他學好是做不到的,那些仁義之道都是假的。 一般人因為怕法律,怕社會不齒,因為有個“怕”在那裡,所以才講仁義。 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人要有個可怕的東西在心裡,在背後,才可以使他上進向善。 宗教也是這個作用,有個上帝,有個菩薩管著你,你就會乖一點。如果沒有所畏,永遠不會做好人,不會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普通人做好事,一定要有個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後邊才可以…… 小人不恥就不仁,不畏就不義,不見利就驅策不動,不懲就不誡,所以他說有時候是“小懲而大誡”。 譬如教育,有時候打兩下手心,罰個站,打幾下沒有什麼了不起。“小懲而大誡”,受一點小小的懲罰,他一輩子都記得要去做好人。 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時候,碰到一點倒霉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經》,反而應該是好運氣。 假設一個人永遠在好運中,這個人就完了,他永遠沒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懲罰他,便不會做大的壞事,這反而是小人的福氣。 一個領導人,像有些帝王,把自己最心愛的大臣一下子革去,不讓他干了,或者把宰相一下子派去當縣長,或者鄉鎮長,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都是高明的帝王,希望這部下將來能有更大的擔待,這就是“小懲而大誡,小人之福也”的道理。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夫憂者所以為昌也”,一個人隨時有憂患意識就有前途,如果忘記了憂患而傲慢自大,自以為了不起,這個人非失敗不可。 越覺得自己不夠的人,越是會成功的,所以憂患就是最後成功的條件,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孟子也講過,一個國家,“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一個國家沒有敵人,也沒有外面的力量來威脅你,這個國家看起來很太平,其實危險極了,是亡國的象征。 太平日子過得太舒服了,一旦有事發生,毫無抗拒之力,自然就亡了。
上一篇: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是這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29906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