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與人相處,這三件事最好不要做!
所謂金口玉言,用得少了才是金口,話不多才叫玉言。 因為黃金白玉貴在稀有,要是數量多了也一樣會貶值。 語貴在精而不在多,人前開口話少說。 逢人不說三種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1 逢人不說大話 飽滿成熟的稻谷從來都是低垂著頭,只有空空的稻殼才總是仰頭向天。 一個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該做到沉穩內斂,大話、空話要少說。 曾國藩年輕氣盛時,熱衷於在同僚面前展示自己,經常掉書袋賣弄學識。 直到因為口無遮攔惹出諸多事端,曾國藩這才意識到說大話的後果,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惡習。 他自我反省,總結出自己常犯的三個錯誤: 一是自以為是,自己喋喋不休,聽不進別人的觀點; 二是開玩笑時沒有分寸,常常因此惹他人不快; 三是喜歡辯論,出口必壓對方一頭,逞一時口舌之快。 因此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每日睡前都要記錄自己當天的一言一行,並反省是否有不妥之處。 通過每天自省,再加上嚴以自律,最終改掉了多言的惡習。 即便是曾國藩這樣的大儒,年輕時也難免會犯下口出狂言的過錯。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更要時時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 逢人不發牢騷 大家都知道祥林嫂的故事,她身世淒慘,因而滿腹牢騷。 逢人就訴說自己的不幸,一遍又一遍講述那些悲慘遭遇,祈求博得他人的同情。 正是因為她牢騷太多,原本同情她的人也對她感到厭惡,而她的傷心事,也成為了別人茶余飯後的談資。 滿腹牢騷也解決不了半點實際問題,把自己的瘡疤揭開給別人看,更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沒有人願意接受負能量,偶爾發點牢騷可以,長時間唉聲歎氣,再親近的人也會受不了。 對著孩子發牢騷,孩子容易產生逆反情緒; 對著愛人發牢騷,夫妻之間就會暗生矛盾。 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好的孩子需要用心去教養; 不要抱怨家庭不幸福,好的家庭需要用愛去維護。 能夠理解你的人,才值得你對他訴說; 願意伸手幫忙的人,才值得表現出軟弱。 更多時候,人們顧不上同情他人。世上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自己的事情都不敢站出來解決,難道指望發幾句牢騷,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 3 逢人不講是非 人或多或少都有愛講閒話的毛病。 不少人熱衷於把流言、閒話、別人家的秘密當作談資。 人人都知道禍從口出,卻忘了閒話不僅沒有營養,傳多了也容易招惹是非。 《格言聯璧》中奉勸世人: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道理聽上去簡單,實踐起來卻有難度。 畢竟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需知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是非人人說,傳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流言; 是非無人說,講的人少了,便不會誤聽誤信。 |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32000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