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怎樣理解“煩惱即菩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謂“漏”,即有缺陷、不圓滿的。就像杯子上有個窟窿,會使倒入的水不斷流出。只有完好無漏的杯子,才能裝入滿滿一杯水。“無漏智”即圓滿清淨的智慧,可以消除一切煩惱痛苦。修行,正是為了開發這種究竟圓滿、無量無邊的智慧。

  佛說“以苦為師”,當我們正視生命中所有不如意的時候,就會生起一種勇猛的悲心。順著苦難的脈絡,探究真實的內在,這就是修行。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逃離,過多的干預只會留下牽絆。不悲不喜,從容是真,只有選擇微笑地面對,才能有微笑的結果。記住,勇敢而樂觀,才有智慧的產生。

  菩提是指開悟的智慧,意譯智慧、知、覺。舊譯又翻為道。菩提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說明菩提之內容,及證取菩提的實踐修行方法。佛教的禮拜對象,即為獲得菩提的覺者,即佛陀。

  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是告訴我們,煩惱與菩提並非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煩惱是什麼?從本質上說,它只是一個念頭、一個妄想,其產生離不開眾多因緣的和合。當我們看不清這些因緣時,煩惱就產生了。若能在眾多因緣中保持智慧觀照,煩惱就無從生起了。所以,煩惱到底會不會成為菩提,關鍵在於覺或不覺。不覺,就是煩惱;覺了,當下便是菩提。煩惱沒有離開我們現前的一念,菩提同樣也是如此。只是煩惱生起時,菩提就被遮蔽了;而菩提顯現時,煩惱則煙消雲散。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上一篇:走上菩提大道這十部經典必讀
下一篇:大安法師:一萬佛號怎樣念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