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法子和善男子善女人還不一樣。在經典當中,到了法子的時候,就是已經是聖者了,他是證空了嗎,聖者了嗎。你看有一些經典說,文殊菩薩或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大法王子,觀世音菩薩大法王子,和平常我們看到的說善男子善女人那是不一樣的,優婆塞優婆夷那是一般的凡夫,一到了法子一般是聖者。
聖者,剛才講了是證空的人,“於第一義,心不驚動”,已經證空了,他是相應。“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雖然不從形式上天天抱著大乘經典在這讀誦,但是你的智慧已經是對這個諸法的空性有所證悟,像六祖慧能大師,如果六祖慧能大師他示現念佛求往生的話,他就是進入這個地方,上品上生或中生,因為他對空性有所證悟。六祖慧能大師是不識字的,就是《壇經》上說,六祖慧能大師是不識字的,他也不必要天天抱著那個大乘經典在那讀誦,所以這種人即使從事相上沒有天天讀誦大乘經典,但是要求是真實地證悟。
“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第一義有證有悟,“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就是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來了,可是後面跟著來的有一些是化佛過來的,行者現前的境界是什麼呢?“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就是我們說的雙手合十,贊歎諸佛,臨走的這個人還是贊歎諸佛。因為我們從娑婆世界的凡夫臨終一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一齊來接的時候,那種激動、那種感恩和那種殊勝的境界肯定是雙手合十,贊歎諸佛的功德。
“如一念頃”,一念,還是一剎那的意思。剛才是一彈指,這裡是一念。這個彈指表示的是剎那,表示極短的時間,在佛教經典當中是最短的時間。這個一念是什麼呢,一念相當於六十剎那。這個念到底是怎麼念,比如我們凡夫打個妄念好幾天都回不來,數錢,把銀行的錢都數了,活著都沒數完,所以說凡夫的一念那就長了。這個一念它有個表法,就是一般我們說的一念,在佛教經典上解釋的是六十剎那,一彈指相當於六十剎那,就是要比上品上生的長一點。
“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寶華,經宿即開”,住宿的宿,念su,到了那兒多長時間花開呢?“經宿即開”,是這一品的。“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因前宿習”就是我們平常念佛的那種習性,串習又起來了,它顯現了。“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我們念佛思維和聽聞經法的那種宿習,那個種子現在又開顯了,在那兒。在花上一開,他馬上又聽到講經說法,這是宿習的開顯。這個時候,這個眾生就走下金台,“禮佛合掌,贊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經於七日,得不退轉。修的大乘法,經七日以後就證那個不動地。
“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修什麼法?修諸三昧。然後“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經於七日,修三昧法,經一小劫,證不退地,無生法忍,剛才講的無生法忍,可以說八地,經一小劫證八地。剛才那個一聽妙音就證八地了吧,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經一小劫證八地,差別很大。
——摘自仁清法師《念佛你登幾品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