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又“發願持戒力,回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
真發願、真持戒,我告訴大家的“戒”是五個科目,我們淨宗,我自己修,我勸大家也修這個,簡單容易記。
第一個科目,“淨業三福”,好記,只有三條。
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天福報。
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戒。我們受了“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也很好,“出家戒”,加“沙彌律儀”。
第三福,大乘。“發菩提心(大乘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好!
這個十句,前面全是為自己,只有最後一句是發願度眾生,“勸進行者”。我們自度,一定要想到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好的,把我們修學的方法告訴他,我會成就,你也會成就。這是“淨業三福”,第一條是我們學佛的理論根據,信行的依據。
第二個,“六和”。佛家過團體生活,四個人在一起,無論出家、在家,修“六和敬”就叫“僧團”,就有龍天善神守護;不和,不和妖魔鬼怪就來了,善神就走了。所以六和僧團重要。
再就是“三學”,“戒定慧三學”。我們相信,“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菩薩“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
再“普賢菩薩十願”。
就這五科,就行了,這是我們守的戒律,你持這個戒律,信願念佛,決定往生。
所以“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
【解】又《會疏》曰:“回向願生者,如上諸善回向,則必作生因。若不回向,則不作生因。”
“生”,是生極樂世界。“因”,是生極樂世界的真因。是什麼?“回向”是真因。不回向沒有這個因。一定有強烈的願望求生淨土。
【解】皆顯回向發願之不可少也。
天天回向,早晚回向,做完功德都回向,做完課誦也回向,希望自己佛號不間斷、信願不間斷。心裡頭有什麼?心裡頭就是有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有信、有願,決定得生。佛號念得越多越好。
我們不跟人競爭,我們念佛下品下生就夠了、我就很滿意了。但是佛號念的越多越好,它的功德能幫助我們提升品位,我們不跟人家爭品位,品位是自然向上升的。為什麼?你佛號念的多,品位當然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