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香積寺監院兼首座慧超法師
古德有言:“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這意思是說,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緣(條件)所致”,所謂有因才有果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萬事萬物,都沒有無緣無故的現象。雖然世間一切萬法不離因果,但是它一定需要條件(緣)的和合、協助才能顯現出現象。
因此,以佛教的“因緣觀”來說,一切萬法存在,並使事物生起、變化和壞滅的主要條件為因,輔助條件為緣。那麼,修行佛法,持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亦復如是,同樣,離不開“因緣”二字。即使眾生修行六度萬行,直至成佛,也是離不開緣起的。如《法華經?方便品》說:“佛種從緣起。”可見連成佛都不能離開緣起呀!
我們今天在長安香積寺念佛堂共修——“打佛七”也不是孤立而生、憑空而有的,也一定要假借“因緣”才能成就此次勝緣。
現在社會不僅是一個快節奏的商業社會,也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而我們如今的生活節奏也必然是充滿著快節奏的曲調,使得我們身心都不由自主的進入了沒有規律、快節奏的狀態中,我們的心情也難得有清閒的時候,時而顯得我們的身心有些疲憊不堪!
我們這次能夠在眾緣和合中聚集一處,密集同修念佛,更是來之不易。可以說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啊!所以,我們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因緣,可以放下身心的羁絆,讓修行者放下外緣,集中精力,專注一心地而不受打擾地認真念佛,力爭克期取證。
下面,我們來說明“打佛七”的意義。“打佛七”的意義,謂淨土宗修行法門——“打佛七”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或者是其產生的價值與作用。“功益”是指參加“打佛七”法會,使我們能夠得到的什麼功德和利益呢!
“打佛七”就是設立道場以“七天”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彌陀佛,則稱念佛七,若念觀世音菩薩,則稱觀音七,若禅坐,則稱禅七,此外還有楞嚴七、大悲七等等說法,可以統稱佛七。
“打”,是方言俗語,就是“舉行”或“做”的意思。就舉行上來說,比如我們平日常說“打普佛”、“打水陸(法會)”等法會。
就“做”之義上來說,“打”也是“對治”的意思,就是打掉煩惱(念頭)、習氣、毛病等,以“佛號”強制性對治自己的妄想執著煩惱習氣。“打七”也就是把我們的“妄念”打掉,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清淨之念來代替千百萬個妄念,以四大假合之身修證清淨自在的法身。
人生就是從生至死的過程。對於“生死”來說,據《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妙偈”雲: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覺明妙行菩薩”,是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大菩薩。據《西方確指》所載,覺明妙行菩薩說:“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
據《西方確指》所載,覺明妙行菩薩自說因地修行的始末因緣。覺明妙行菩薩菩薩說,“他在東晉明帝之時,出身在一個貧苦的人家。由於貧窮困苦的原因,所以很容易策發出離心,他曾發大願說:我因為往昔的業力使然,遭受並酬償了這樣痛苦的果報。如果我今天不能夠以念佛之力見到阿彌陀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一切功德的話,縱然捨棄我的生命,也終究不會退失道心。我在發完自己的誓願之後,菩薩在七日七夜中,一心一意,勇猛精進地憶念阿彌陀佛,於是我能夠心開意解,見到了阿彌陀佛。彼佛的相好光明,遍滿十方世界。在阿彌陀佛的面前,我親身得到了佛給我的授記。後來,我活到了七十五歲,就坐脫立花,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而後,因為我度化眾生的悲心願力非常重,就秉秉承我的願力再次來到娑婆世界度化眾生,在各地顯化,度化有緣眾生。”
覺明妙行菩薩初次顯化於明末時蘇州的一次扶乩中。後來,菩薩教扶乩者以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法門,並長期指導其修持。弟子將其言論記載成書,即《西方確指》。這本書在印光大師這裡也是得到了印證的,印祖也是認為覺明妙行菩薩就像王德炜乩壇上出現的哆哆菩薩一樣,是真實不虛的,是菩薩來應化、教化我們眾生的,是“菩薩行於非道,通達佛道”的一種教化方式。當然我們應當明白,依靠“扶乩”招請佛菩薩降壇說法,千中無一,萬中無一。
《印光大師文鈔》中說:“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爾應機,恐千百不得其一,況佛菩薩乎?以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真學佛者,決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靈鬼,尚可不致誤事。若或來一胡塗鬼,必致誤大事矣。人以其乩誤大事,遂謂佛法所誤,則此種提倡,即伏滅法之機。汝以為失利益,而問有罪無罪,是知汝完全不知佛法真義,可歎孰甚!”
所以,覺明妙行菩薩最後一次降壇說法,勸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就把“乩壇”拆毀!
我們同修念佛,就要念到“理事一心”。即把“念佛”這一件事情從念到事一心,進而再念到理一心。這就是理事圓融,則事事圓融!
打得念頭死——事一心;
許汝法身活——理一心。
“打得念頭死”,是對治自己的妄念不生,除了念佛之外,無第二念生起。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換句話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念相應一念佛,即是都攝六根;念念相應念念佛,即是淨念相繼。
“許汝法身活”,這意思是說,心之外無佛,佛之外無心,達至“心佛一如”之時。除了一心不亂之外,還要證得念佛三昧,這就是激活了自己的法身。《觀經》上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也就是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華嚴經》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和眾生的不同,只在於心的迷悟之間。一念不覺就是凡夫,一念覺悟就是諸佛,所以說“迷即眾生,悟即佛”。
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來看,凡夫眾生念佛,就要放下自力的執著,也就是所謂的機深信。據《觀經四帖疏》而言,眾生要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要是靠自己的能力生西則難上加難,因此凡夫以自身之力決定難以出離生死。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做到:“通身放下,徹底靠倒”的決心,這樣就容易做到“打得念頭死”!
作為凡夫眾生,不僅要具足機深信,還要具足法深信,所謂法深信就是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秉持這樣的信念之力念佛,則就會激活自己法身,也就是所謂法身活啦!而保證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的前提,就要無條件的做到 “念念不捨”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啦!所以,“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就是最好的做法啦!
元朝?優昙大師雲:“真信修行之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
“七”這個字代表的是時間,這是克定“念佛”的期限。佛教淨土宗專門以數字“七”來代表圓滿,在《阿彌陀經》中講到“七日為期念佛,可得一心不亂”。所以“七”代表圓滿。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佛陀在菩提樹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離金剛寶座,一直到了第七天夜睹啟明星而悟道。世尊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七日成佛”的濫觞。
據《華嚴經》中說,佛陀初成道時,在菩提樹下,以“三七日”對法身大士宣講《華嚴經》。
諸經記載,佛陀降生七天後,佛母摩耶夫人就往生忉利天了。
“七”在大自然界裡面,它是個周期,七天是個周期,七個月是個周期,七年是個大的周期,這是自然界裡頭的循環,循環的周期。《易經?復卦》(復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上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彖(tuàn)》(彖辭,《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卦辭》雲:“亨(hēng)。出入無疾,朋來無咎(jiù);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yōu)往。”意思是說,順利。出入沒有障礙,朋友來無所怪罪;反復探索道路,七日來回。利於有所前進。乾卦六陽爻,姤卦始消去一陽,至坤六陽盡去,至復一陽重見於下。乾陽經七變,終於由消轉為復。又因乾陽取象為日,故說七日來復。
在《卦辭》中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強調主方須要反復探索。如果刪去爻辭中的判斷辭,再略去爻的名稱,可以看出爻辭是一首完整的關於反復探索的散文詩;(在前進的道路上)走不遠就回頭。休整以後再反復前進。頻頻地反復探索。不左不右,在路的中間行走,獨自反復探索。敦厚地反復探索。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的意思就是建議主方要耐心堅韌不拔地反復試探。“利有攸往”是判斷詞。在順利形勢下,如果主方堅韌不拔反復試探,則利於有所前進。暗示,盡管形勢順利,如果主方不耐心,不堅韌不拔地反復試探,則不利於有所前進。重要的是要堅韌不拔地反復試探。那麼,我們參加念佛七念佛,難道不是令我們念佛要秉持堅韌不拔地反復試探的精神嗎?
另外,通過研究《易經》可以得知,在《易經》中有三次提到“七”字,而且都表示先凶險後化吉的意思。
古人基於北斗崇拜,最初以七為萬物的基數,並且以七數占卜。
北斗二十八星宿歷法的誕生也許是上古最神聖的事件。北斗由七星組成,二十八星宿分為四象,每象也是由七星組成。1到7的和數也是28。還有更神奇的:
1/7=0.142857142857142857142857......
142857×1 = 142857;
142857×2 = 285714;
142857×3 = 428571;
142857×4 = 571428;
142857×5 = 714285;
142857×6 = 857142;
142857×7 = 999999。
唐堯時期,我們的古人就已經計算出太陽回歸年有366天。可見古代之人也不難完成以上的數學計算。“七”的神奇數學性質一定使古人相信七反映了宇宙的周期規律。
還有,中醫認為,氣血在體內運行一周是七天,與周易的觀念不謀而合。
《聖經》以上帝七天內創造萬物,因此以七天為一周。現在七日為一星期(一周)在全世界使用。七日周而復始,成了“七日來復”的現代版。
數字“七”普遍存在於道教藏經、佛教經典,以及《聖經》《古蘭經》等全世界文化軸心經典,這說明人類智慧的共通性,更說明七是萬法運動的一個基本周期。
從古至今,無論東西方都以“七天”為宇宙運行之一循環。如果七天不夠,還可以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克定一個時間,即在這段時間內,能發起殊勝、勇猛、精進的心來念佛修行。所以淨土宗念佛就使用“七”代表圓滿。
信庵法師《修西輯要》“克期取證條”(《卍續》一一○?二○六下):“欲得一心,必須結七。近今七期念佛,多成散善因緣。”打佛七,一天十二支香,任何人均可參加,所謂三根普利,九界鹹收,無論男女老幼,皆可共念阿彌陀佛,這即名為念佛七。
可見,“打七”指於七日中克期求證之修行。修行者為求在短期內得到較佳之修行成果,常作限期之修行,通常多以七日為期,稱為打七,又稱結七。
“佛七”就是設立專門“念佛”道場以做佛事“七天”為期。如果是以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佛事均叫佛七。念佛七中念的是哪一尊佛呢?
佛七中所念的佛,專指念阿彌陀佛,而並非是指其他諸佛。不過,我們要明白,念阿彌陀佛即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謂:“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彌陀佛第一。”世尊在《無量壽經》中多次贊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據《觀經四貼疏》說,“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阿者是無。彌者是量。陀者是壽。佛者是覺。故言歸命無量壽覺。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今言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人法並彰故名阿彌陀佛。 ”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又說: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阿”字十方三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
“三字”(阿彌陀)之中是具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由此可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必得往生”的意思。
“南無”者,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我們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而“南無”是天竺或印度語,即梵語“Sanskrit”的“Namo”。歸命,就是“完全信順”阿彌陀佛的意思,眾生自身要完全信順彼佛,並且要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身心交給彼佛!而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要完全依靠並忠信而順從阿彌陀佛。
凡夫眾生,無始劫以來,在六道中不斷輪回,而無有出期,這就好像得病之人要依靠醫生一樣來治療自身疾病。患者要信順醫生,則必須照方抓藥、照方吃藥。因此,歸命是沒有條件可言的,沒有任何代價的,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方子決定不能有懷疑,而眾生念佛也必須是無有任何疑惑心才有念佛功效——一心不亂或念佛三昧!
眾生歸命的是彼佛阿彌陀佛,念佛發願回向的目的地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歸命、發願回向的眾生,“阿彌陀佛即是其行”。善導大師直接告訴我們說“阿彌陀”三字具足一切諸佛、菩薩和聖教的一切智慧、慈悲、功德。如其所說:“‘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阿彌陀)之中是具足。”對淨土宗修行者來說,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一切修行、所有的修行,除了念佛之外,沒有其他之行,則是完全可以的往生極樂世界的,這是決定無疑的。字面來說,“行”就是通行無阻、通暢無滯的康莊大道。而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凡夫眾生通往極樂世界唯一的道路,可謂是徑中徑又徑的終南捷徑。以譬喻來說,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眾生超越生死大海的“大願船”和“般若船”。
今天,我們參加的是專以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為主、為期七天之修持精進念佛法會。我們現在所念的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是我們全部的修行,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眾生一切的、所有的修行,那麼,以彌陀大願來說,我們是“必得往生”!
我們修行彌陀淨土者,今天參加長安香積寺的集眾限期念佛法會,或是一七日,或是多七日,總的目的就是以收“克期取證”的功效;所以,我們參加念佛七就必須有“克期取證”的決心。“克”是限定、約定。“期”是日期。“克期”即是有限期、定期、如期等義。也就是說,參加念佛七,就要嚴格限定期限,要在克期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或目標、目的。換句話說,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內,克期完成既定目標。所以,我們在精進念佛七中,以專一念佛,俾(bǐ)得“一心不亂”或“念佛三昧”為宗旨。原則上,參與打七者在七天之內必須共住在寺院或為打七專設的道場內,不許離開道場去兼涉俗務。打七的目標,是期使參與者在七天的密集訓練中,得以獲致較佳的修行成果,意即一心不亂或念佛三昧!
——釋慧超
時維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於長安香積寺·願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