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愛,為什麼很多最後都變成了沖突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愛別人,就不要讓自己情緒化。很多時候我們的出發點是善的、好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容易變得情緒化,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失去本意了。本來父母愛孩子,是希望孩子變好,可是看著孩子犯錯誤,自己的氣倒上來了,對孩子亂打一通。事後想想,事情也沒那麼嚴重。

  有些父母過分不理智,如果老師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師罵,甚至還跑到學校跟老師理論,老師以後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這麼一來,孩子覺得他做了壞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連老師都不敢管。到後來,孩子長大,對錯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緒反應過度,很難產生出愛。所以,佛教提倡“平等捨”。溺愛,會迷失人的感情;憎恨,又會讓人失去理智。怒火噴發時,就很難產生愛。我們應該把憎恨心和溺愛心放一放,以較平衡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或旁觀者的角度考慮:這樣做是對還是錯?

  我們想要付出愛心,但不一定都表現為笑臉和美語。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出一些憤怒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忿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是一個面孔。

  一旦思維這樣往中間靠,你會發現,因為思考方式多層次了,我們就很容易變成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在通情之外還能達理,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時候理智過度,也會失去情意。所以,這兩種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人們面對事情時能夠盡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如果你認為對的事情總是給對方帶來痛苦,實際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我們既然愛對方,就要讓他免於痛苦。在家庭裡,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愛太太,太太的行為模式、穿著,乃至講話姿態、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導,他的標准就是太太的標准,太太想有一點小小的變動都不被允許,他把太太當一件自己想要的工藝品來塑造,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對方。

  愛,為什麼很多最後都變成了沖突呢?其實是不懂得尊重對方的緣故。我們真正愛對方,應該是多為對方著想,要樂對方所樂,這樣就能理智而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了。

  我們很多時候對於愛的期望值是遠遠高於現實情景的,這種局面也常常會制造出因愛生恨的結局。這其中的緣由在於我們的愛已經扭曲了。倘若彼此的情意缺少換位思考和尊重,只會冠以太多的個人定義而使愛成為束縛和枷鎖。被愛的對方在極力想掙脫的時候,多半的結局也會是愛已成往事。

 

上一篇:淨空法師:善惡因果不能抵消
下一篇:淨空法師:真功夫在哪裡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