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警官:二十三個行善所不應有的心念和行為之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接下來這個『勿勤於始而怠於終』,你不要剛開始很認真,到最後不了了之,這個就是「怠於終」。

  那接下來從十七,這個十七個,「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間斷,勿鹵莽,勿圖報,勿務名」,這幾個都非常棒。「勿避嫌」是什麼?你不要有我執,你不要怕被人家誤會,你不要有我啊,這個我執要破掉啊,「勿避嫌」。「勿避怨」,怕人家埋怨,我這樣做他會不高興啦,「勿避怨」。只要是對的事情,你就要去做,只要是救人的事情,你就要去做,只要是利他的事情,你就要去做,你不要有顧慮。

  你讀袁了凡《四訓》裡面講啊,對不對?以前不是有一個宰相嘛,他們村落裡面有一個宰相的馬車要經過,那個馬車的駕駛,那個地方上,有一點像我們現在講的,不良少年就來鬧事,鬧那個宰相。那個宰相就講說,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啦,原諒他啦,不要去報官。就放他一馬,他就怕他埋怨,怕他會有怨氣啊。好啦,後來那一個人做大案,被朝廷問斬,要判死刑,他才講一句話,他說,當時要是我能夠把他送去官府治辦、法辦,那今天他就不會造這個大惡啦,「勿避怨」。我們有時候行善,行功立德,我們總是瞻前顧後的,怕家人埋怨啦,怕家人誤解啦,這「勿避怨」。

  「勿因循」,就是自己懈怠,得過且過。「勿間斷」,做一天休息一個禮拜,斷斷續續的,沒有恆心、沒有毅力,這叫「勿間斷」。「勿鹵莽」,你要去做善事,你要去行善,要有智慧,不要匆匆忙忙的,沒有去考慮,然後去做完以後,才發現產生觸法的問題,可能違法的問題,或者牽涉到侵犯的問題,有一些法律的問題。早知道不要做。你要去做以前,你要考慮得很清楚,「勿鹵莽」。譬如說放生,那現在台灣的法律有規定,放生要申請啊,大家不能隨便亂放啊。那你去放完以後,才怪政府說,政府不應該抓我,不應該給我罰錢。那你為什麼不去申請呢?我們的法律一立規,我帶放生都是去申請的,我們按照規定來,違法的事情我們不做,「勿鹵莽」。你要考慮得很清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勿圖報」,你不願意人家布施的,那你一定要求回報,你求回報,那個福德很少,而且會增長你的貪愛、增長你的貪欲。你沒有辦法離相布施,你沒有辦法開智慧,所以「勿圖報」,你不要有求回報。「勿務名」,你不要去求名聲。

  那麼以上這二十三條,前面都加一個「勿」,就教你不要有這些的心念,也不要有這些的執著、也不要有這些的行為,那麼你所做的善行就會跟性德相應。「凡遇一切善事,皆歡喜行持」,你遇到任何一切善事,你都要歡喜的去受持,去依教奉行。那麼『委曲成就而後已』,縱使你受到委曲,你縱使受到這些一些誤解,你都要能夠全力把它完成,委曲成就而後停止,「而後已」。『方是奉持真種子也』,這樣才是真正的菩薩行者,真正的一個積德累功的一個好的種子,「真種子」就是真正的是一個,我們講說菩薩的行。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三十一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信願法師:謗法念佛回心即往
下一篇:信願法師:何故偏歎西方,專勸禮念阿彌陀佛,有何義也?(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