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從小作坊到世界五百強,松下幸之助在禅中獲益良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為國際知名企業參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松下幸之助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活動中被授予了“中國改革友誼獎章”。而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廣為人知的稱號是:“經營之神”。

  松下電器創建於1918年,起初只是一個三人組成的小作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綜合性電子技術企業集團,長期名列世界500強企業之中。

  松下幸之助訪華

  松下幸之助不僅擅長經營企業,還擅長經營人生。在眾多國際知名企業中,松下的一大特色在於,包括松下幸之助本人在內,松下公司的成員在商業競爭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性與健康建設。

  不僅能經營好企業,還能經營好健康和心理,松下幸之助真是人生贏家。究竟有什麼秘訣,讓他能有這樣的成績呢?這說起來其實還與佛教有關。本期“名人與禅修”,讓禅風君和大家一起了解這個故事。

  為何寺廟義工如此不同?

  與許多企業家一樣,松下幸之助曾對員工的自我激勵問題感到棘手。直到他某次參觀了一個寺廟的興建之後,才找到了解決的思路。

  日本佛教源於唐代的中國佛教,因此其建築也多為富麗堂皇,飛檐斗拱的唐式風格。這樣美觀大氣的建築,是什麼專業的設計師與工程隊來完成的嗎?大多數並非如此。

  松下幸之助所見到的寺廟修建工程便是一個例子。寺廟裡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椽,幾乎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義工,搬搬抬抬,聚沙成塔搭建起來的。

  最讓松下幸之助深感觸動的是,這些義工,一個個在工作中都能保持高漲的熱情與自主。他們不辭辛勞,有的甚至是家住外地,聽到了這邊的開工消息不遠萬裡過來幫忙。

  漫畫:松下幸之助參觀寺廟建設

  這些義工自發自願帶著錢糧前來,工地上人手眾多,卻井然有序。無論能力大小,出力多少,這些義工都在積極主動地盡著自己的那份力,毫無怨言,和諧愉快。

  松下幸之助不禁想到了在工廠中那些領著薪酬都還滿腹怨言的工人。相比之下真是判若天淵。“究竟是什麼,激勵著這些義工如此付出呢?”松下幸之助決定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源自信仰的自我激勵

  在企業裡,自我激勵一向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宗教裡面,似乎已經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東西。松下幸之助是個具有高執行力的人,既然決定要向宗教取經,那就下了一番功夫,比較工廠和寺廟,最終有所感悟。

  人不僅僅擁有身體,更具有靈活的心靈。松下幸之助發現,單純的使用勞動報酬來維系企業與這些工人的關系,只是安頓了他們的身軀,卻無法給他們的心靈找到慰藉。而信仰中天然具有慰藉心靈之用。

  這就難怪他所見的工人們,大多數都總是煩躁不安,滿腹牢騷。也難怪勞資糾紛總是反復發生,人事問題、思想問題頻仍,導致人心惶惶了。

  既然如此,那不如仿照信仰中的辦法,去思考並解決一些問題。於是松下幸之助將原本困擾他的激勵問題,拆解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松下事業與每個員工的相關度,即松下電器的事業能否成為每個員工的事業;

  第二、企業應該有種大家認可的幸福生活的價值觀念,領導應給員工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徑,以令他們心安;

  第三、應該建立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使員工們感到自己的一切活動是崇高的和有價值的。

  而圍繞著這些問題,他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激勵方式。

  他為員工繪制了長達兩百五十年的事業藍圖,為企業確定使命——把產品變得和自來水一樣豐富。他讓員工相信松下的事業是一種以產業報答人類的宗教信仰,使松下的員工在打造松下事業的過程中,心靈也感受崇高偉大。

  要成大事業需要懂禅理

  松下幸之助訪華時登上長城

  松下幸之助在95歲接受采訪時說:“像我這樣才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對禅的領悟。”

  松下幸之助在觀察義工勞作,明確事業目標之外,還在一位日本佛教真言宗的法師那裡得到了禅的啟發。法師指出,他想要的東西太多,而人的時間精力根本沒有那麼多,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心性與健康。

  這讓他開始思考,到底哪些才是自己最為重視的?為了實現最重要的,哪些需要取捨?同時,他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禅修中。每隔幾個月便參加一次禅七。而這樣的思考,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禅的一大奧秘,正在於放下。什麼該放下,什麼不該放下?這個問題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探索。松下幸之助在事業的探索中,逐漸把控了生活的節奏,放下了過多的追求,身體也越來越硬朗。

  確定了目標,明確了取捨,松下幸之助放下了不需要的,更能集中精力於重要的,於是事業做成了,身心的健康也得到了保證。

  曾有日本禅學家根據松下幸之助對禅的感悟指出:“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機,難成大業。”這確實是松下幸之助的寫照。

  懂得拿起,懂得放下。放下自我的過多欲求,拿起心懷天下的事業理想,這正是松下幸之助在禅裡面得到的受益。

 

上一篇:讓佛告訴您:遇到《妙法蓮華經》的人有多難得?
下一篇:益西彭措堪布:極樂淨土是我們最好的歸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