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者,“忍”也
“忍”字從刀從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感、很柔弱、很柔軟的,結果在上面有把刀,這說明這樣的心是很堅定的,有能忍耐力、有決絕力的。
所以這個能忍之人是有很大力量、很大能力的,一般的人是忍不了的,用佛教六度而言,就是“忍辱”。人最難忍的是侮辱,儒家講“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能侮辱我。
佛教進一步講,有智慧的人連侮辱都能歡喜地接受。寒山、拾得兩位大師的對話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觀點。
智者的對話
寒山雲: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
這是一忍到底呀!
所以說東方文化講“忍”,是有深刻含義的,因為人和人之間都是業緣關系,你不能忍的話,這個業緣的因果會加重的!你若能忍,作還債想的話,就會回歸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忍,既要“忍勞”,又要“忍苦”。
第一是“忍勞”
在倫常關系裡,為人子,要代父母之勞;為人弟子,要代師父之勞。
而且這個“忍勞”啊,非常辛苦,白天黑夜地干,什麼都干。還不能有怨氣,得要有歡喜心、感恩心去做!“忍”,就是你要有智慧的心,來寧靜地接受,這是忍勞。
第二是“忍苦”
有的人能忍“勞”,但忍不了“苦”。“苦”就是苦其心志啊,比如你干得很辛苦,別人還誹謗你,這時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要任勞任怨啊,這個“怨”就是“苦”的一種情況。當你付出了很大辛苦,沖風冒雨干得很累,如果別人稱贊一下,覺得很舒服。如果別人說:“你怎麼這麼賣力拼命啊,一定是為名為利吧?”很多人可能就受不了了,實際上就是要“忍”!
你忍勞忍苦,最終是為什麼?是要擔當“柱地撐天之事”!要擔當起頂天立地的大事,你就得要用含忍、隱忍、大忍的這種心量、意志力、柔韌性來擔當。
這就是孟子講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你看歷來建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受過很多苦的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修道開悟的人,也是歷經創傷才能達到啊!就像王陽明這樣天資聰穎的人,也正是因為坎坷、苦難,才使得他在龍場開悟了啊!
所以當有苦難現前的時候,別人的誹謗現前的時候,你一定要忍得住啊!
成大業的人都很能“忍”
比如韓信,遭胯下之辱,沒有心量的人,是忍不下來的。一個殺豬佬,看到韓信佩把劍,說:“你雖然是個大個子,還喜歡腰佩刀劍,但其實內心膽怯。你如果不怕死,你就用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面臨這樣的選擇,要麼用劍刺他,要麼就從他胯下爬過去。
一般的人可能就會怒發沖冠地說:“我就跟你干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叫血氣之勇、匹夫之勇,如果是這樣,那就沒有後來拜將封侯的韓信了。
韓信盯著這個人看了好一會,選擇了從他胯下爬過去。這就是能做大事業人的心量,如果沒有這一點,他一定動手,那個殺豬佬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但韓信可能就會坐牢甚至被問成死罪了。
所以這個忍勞、忍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啊!現在的教育都是競爭,都是吃不了一點虧啊!
古人說“吃虧是福”啊,你為別人勞作,為別人服務,做義工,掃地,刷盤子,就是在修福報啊!而且你要以歡喜心去做,表面上好像是吃虧,其實以後你是要得大便宜的!你動心忍性的力量就會現前了。
“忍”從同體的至誠心裡發出來才有力量。
不是從仁義之心裡出來的“忍”不是真忍,實際上他也忍不了,一定是血氣之人!我跟你對著干,你罵我一句我要還你兩句,你踢我一腳我要打你兩拳,你給我兩棍子我要給你一刀!就是這樣,不能忍的人很可憐。
《人字發隱》的緣起
再跟大家講講印祖作《人字發隱》的緣起,可能更能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忍”字。
1938年,印祖78歲的時候,一個皈依弟子——彭孟庵,為避戰亂,帶著兒子來到了靈巖山。
大家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時代背景。1937年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在上海大會戰,隨後日軍占領上海,緊接著蘇州淪陷。戰亂中老百姓很受苦,蘇州當時是十人當中七人逃跑,占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逃跑了。
彭孟庵的兒子叫彭兆農,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也皈依了,法名開本。他住在寺院呢,跟同寮房的人鬧意見,有點小事不和睦就生氣。
這個事情被印光大師知道後,就把開本叫到面前,和顏悅色地教育他。告訴他做人要以“忍”為主,要做到“忍”。為此印祖說了一件他自己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印祖說他那時還沒有開本大,按村裡的習俗,一般秋收之後就會請戲班子來唱戲,以感謝神。印祖呢,就提前搬了一個椅子在戲台前面正中的地方擺好,准備看戲。
但還沒等印祖坐下去,村裡同姓的一個小青年就過來了,態度很粗暴,厲聲說:“這把椅子是誰放的?”印祖說:“我。”“我”字話音未落,那個小青年的兩道耳光就上來了。印祖頓時頭痛欲昏,眼花亂燦。然後小青年又把印祖的椅子給拋到數尺外去了。
碰上這樁事情,當時還很小的印祖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忍下來了,一聲不吭,忍痛吞聲地坐到旁邊去了。
印祖回家後沒有跟父母講,他怕父母愛子心切,也許可能會跟那一家人發生口角,產生更大的問題,所以就忍下來了。這件事情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去了。
印祖從此益知自勵,不敢稍有疏忽。隨著印祖漸漸長大成人,全村人對印祖都很贊歎。
有一天,那位很粗暴的人在途中遇見印祖,迎上來笑著請他到家裡坐。而印祖也是笑著答應了,二人和好如初。
印祖說這件事,他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在這件事中,他固然是示弱了,但弱又何妨呢?
印祖對開本說,希望你能學我的“弱”(就是做人一定要忍,忍是做人之道),而不要將新名詞“競爭”二字,奉為神聖不可侵犯。
過了幾天,印祖就寫了意義深邃的《人字發隱》來勸誡世人。
所以做人一定要有這種“忍”,才能夠擔當大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