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釋迦牟尼佛廣傳》:五.安忍品60、仁慈熊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迦牟尼佛廣傳(上)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五安忍品

  60、仁慈熊貓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轉生為一只熊貓住於山洞中。一次,當地有一貧苦人至山中砍柴,不料當日卻遭遇狂風暴雨,整個大地都被大雨澆透。此人慌不擇路跑到山洞中避雨時,看見熊貓在洞裡便恐懼異常。他正准備逃跑,熊貓則急忙安慰他平靜下來,並用自身體溫溫暖他,又為他取來水果、野菜充饑。

  暴風雨之災持續七日,這期間,此人一直受到熊貓精心照料與保護。第八日時雨過天晴,貧苦人吃罷水果就欲返家。臨行前他對熊貓說道:“你對我恩重如山,我該如何報答?”熊貓只是叮咛他說:“切勿對別人提起我居住於此地之事,以此報恩已足夠矣。”此人答應道:“我一定照辦。”隨即就在頂禮後離開山洞。

  回家後親友均感詫異萬分,他們紛紛議論道:“大批飛禽走獸都死於此次水災,你何能沖破巨大困難安全返回?”他便將此番歷險經過全部向眾人坦白。大家聽後急切問道:“此熊貓到底在何處?你能否帶我們到其山洞巡視?”此人猶豫說道:“我不欲再前往山林。”眾人卻慫恿他說:“如你帶我們前去,我們殺死那只熊貓後,可將三分之二份熊貓肉送你。”經不住此等誘惑,這人最終便向眾人指點了熊貓所在山洞。

  這群人趕上山來,用煙將熊貓熏死。熊貓死時雖感受巨大痛苦,但它未生起絲毫後悔及嗔恨心,它深知此乃自己前世業力所致,於是就在平和心態中安然離世。眾人則將三分之二熊貓肉送與這忘恩負義之人,而當他正准備接收時,兩手卻突然掉落於地。其他獵人目睹之後均感恐懼,他們放棄自己所應得份額,全都匆匆逃跑而去。

  梵施王與一些對此事深感稀有之人後來全部來到現場,他們將熊貓皮帶往一間寺院,並將前後經過告訴僧眾。寺中有一阿羅漢比丘感慨說道:“這哪裡是熊貓,分明是賢劫中大菩薩,我們實在應對之行供養。”

  國王與眷屬後將熊貓屍體火化,並在此地為之建造遺塔,且以寶傘等物做各種裝飾,長期對其供養。最後,所有與它結緣之眾生全部趨入善趣。

  另外,有一貧窮之人為賣木材而到森林中砍柴,當時釋迦牟尼佛也轉生為一熊貓住於此森林中一山洞裡。砍柴人在被老虎追趕,走投無路之時,無意中爬上樹干,恰巧熊貓亦蹲踞其上。樵夫見之恐懼頓生,而熊貓則將他慈悲拉向自己懷中,好生撫慰一番。

  餓虎貪著其食,它告訴熊貓說:“大尊者,這黑頭惡人乃忘恩負義之徒,你應將之拋下。”它邊說邊因貪嗜血腥而一直徘徊於樹下。

  熊貓後來告訴樵夫說:“我現今稍感疲憊,你來巡視、監看片刻,我欲小憩一會。”因熊貓一直辛勤照料樵夫,此時則因太過勞累而很快沉沉睡去。老虎趁機對樵夫說道:“你為何要苦守此處?不如將熊貓扔下,這樣我食畢熊貓就可離開此地,那時你亦可自由離去。”

  毫無悲心之樵夫想到:我一直居於樹上也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干脆扔下熊貓以圖自保。想及此,他便將熊貓從樹上拋下。熊貓墜落過程中,嘴裡一直嘀咕十個左右、不大清楚之言詞,落地之後便被餓虎吞食。

  樵夫聽到熊貓喃喃自語之後,總感覺熊貓好似在向自己說話一般,他便一直將此事系掛於心。結果他越思慮越理不出頭緒,以致漸漸神志不清、頭腦恍惚起來。他開始終日四處漂蕩,口中不斷重復熊貓落地時所發音聲,就這麼邊走邊說、一路絮叨不止。親友們逮著他時,他也經常向他們唠叨這類令眾人不明所以之言詞。眾人便向看相者、密咒士、比丘、婆羅門等人廣泛探問原因,但他們也都眾說紛纭、莫衷一是。

  鹿野苑附近森林中,住有一具五神通之仙人,親友就將此人帶往仙人面前。仙人最終道出此中原委:“這人本性實為凶惡,此惡人竟將對他功德利益最大之大菩薩拋至老虎眼前。大尊者本欲為此人傳法,但他卻將尊者突然扔下。尊者原想為他傳授十偈,結果只來得及念出每偈頭一字,此人所絮叨者正是每偈首字之集合。”仙人弟子聞言便問:“上師,你能否為我等宣說這十偈內容?”仙人便將十偈完整宣說道:

  “第一偈:悲哉此世間,非法實恐怖,惡劣狡詐者,竟敢害密友。第二偈:若殺自密友,恆時不得樂,坐於坐墊上,行住等皆苦。第三偈:尊者以悲心,低聲殷殷道,惡劣之眾生,定遭燃燒痛。第四偈:汝造大惡業,來世受劇痛,以此痛苦因,何能享安樂?第五偈:極惡劣眾生,墮號叫地獄,感受猛烈苦,大聲慘哀號。第六偈:業力深重者,無惡不能做,所做惡事中,竟有殺友者。第七偈:汝已壞正法,自心不善良,對熊貓與虎,所做應能憶。第八偈:愚者對好友,忘恩不報答,即生殺害之,未來定受報。第九偈:汝遇老虎怖,我長時護汝,睡時亦衛護,汝無法行之。第十偈:說法上師語,害友過失大,惡人汝死後,定會墮地獄。”

  當時之熊貓即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樵夫即為後來之提婆達多。

  大尊者變為旁生時,遇如是苦難亦不忘宣說佛法,對眾生開示正道、非道道理;成佛之後,宣講佛法之行持就更不用多說。我們明了釋迦牟尼佛如是功德後,應對佛祖從內心生起恭敬心。

 

上一篇:修成菩薩身,要記住幾個基本的要點
下一篇:《釋迦牟尼佛廣傳》:五.安忍品61、知恩圖報與忘恩負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