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天下衲子:德山宣鑒禅師
(782~865)唐代禅僧。劍南(四川)人,俗姓周。法名宣鑒。年少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精究律藏,於大小乘諸經貫通旨趣,因常講金剛般若經,時人美稱為周金剛。嘗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
後聞盛張於南方之禅法,倡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與所學不相類,不平曰:「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遂欲與彼等辯難,圖息其說。
乃攜《金剛經疏鈔》出蜀,至澧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婆指擔曰:「這箇是甚麼文字?」師曰:「青龍疏鈔。」婆曰:「講何經?」師曰:「金剛經。」婆曰:「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那箇心?」師無語,遂往龍潭,至澧陽(湖南參谒龍潭信禅師。
初至法堂曰:「久向龍潭,及乎到來,潭又不見,龍又不現。」潭引身曰:「子親到龍潭。」師無語,遂棲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師珍重便出。卻回曰:「外面黑。」潭點紙燭度與師。師擬接,潭復吹滅。師於此豁然頓悟,便禮拜。潭曰:「子見箇甚麼?」師曰:「從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至來日,龍潭陞座,謂眾曰:「可中有箇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去在!」師將疏鈔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或、千山萬壑. 凹者為壑)。」遂焚之。於是禮辭,直抵沩山(為)。(沩山.靈佑禅師沩仰宗開宗祖師 靈佑大師 唐代高僧,沩仰宗初祖。 十五歲從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於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 後參百丈懷海,並嗣其法。
有一日,宣鑒去見沩山靈祐,來到法堂,從東至西,從西到東,看了一遍,便說:「無也、無也!」便走出去了,到了門口,又折回來說,不得如此草草,當具威儀,再入相見。才跨進門,提起坐具,便喚「和尚」,靈祐擬取拂子(佛塵),宣鑒便是一聲喝,拂袖而出。沩山於當晚問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當時背卻法堂,著草鞋出去也。」山便向大眾宣稱:「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坐具物名)舊稱曰尼師檀,新稱曰尼師但那Niṣīdana,譯曰隨坐衣、坐臥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三緣制之:一為護身,二為護衣,三為護眾人床蓆臥具。」然無論何時以坐具為禮拜之具,禮拜時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義淨皆痛斥之。釋門歸敬儀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時之具。所以禮拜之中,無文敷者也。(
師為青原第五世。以法系之異,常以棒打為教,而有「德山棒」之稱譽,系一嚴格修行者。師住澧陽三十年,
師上堂曰:「若也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氂系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羁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終而無益。」
小參示眾曰:「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師便打。僧曰:「某甲話也未問,和尚因甚麼打某甲?」師曰:「汝是甚麼處人?」曰:「新羅人。」師曰:「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
師因疾,僧問:「還有不病者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不病者?」師曰:「阿爺阿爺﹗」師復告眾曰:「扪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言訖,安坐而化。即唐鹹通六年十二月三日也,世壽八十四,僧臘六十五,敕谥見性大師。
師之道風峻嶮,棒打天下衲子,與沩山、洞山、臨濟之道風相對峙。門人眾多,如巖頭全豁、雪峰義存、瑞龍慧恭、泉州瓦棺、雙流尉遲等。 《五燈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