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釋迦牟尼佛廣傳》:五.安忍品-65、喜洋洋化干戈為玉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迦牟尼佛廣傳(上)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五安忍品

  65、喜洋洋化干戈為玉帛

  久遠之前,有一國王名為山王,他有次率領軍隊前往森林中打獵。在樹蔭下休息時,從北方來的商人在向山王供養財物時,順便贊歎了他們金剛棒國王種種功德。山王聞已生起極大嫉妒心。

  回宮後,山王便派人傳信給金剛棒國王說:“如你不到我這裡向我頂禮,我定要派大軍掃蕩你國。”金剛棒國王也為一位凶狠、好斗之國王,他聽到後不覺嗔心大長,即刻率領四種軍隊開赴山王治下國土。兩國人馬針鋒相對、殘酷厮殺,結果雙方都有大批人員傷亡。

  大臣則趁機對山王國王進谏道:“二位國王勢均力敵,不如就此放棄互相討伐,如此征戰對兩國都無任何利益,團結和合方為相處秘訣。”山王國王采納了大臣建議,主動放棄了這場無謂厮殺。

  金剛棒國王眼見自己軍隊也損失慘重,心裡對戰爭自然就生起厭煩心,他最終也撤軍言和。

  山王國王又以恭敬心送給金剛棒國王一批財物,幾天後,還將自己如天女一般美麗之女兒嫁與他為妻,金剛棒國王心滿意足、滿載而歸。

  山王之女名為那瑪,嫁與金剛棒後不久即懷身孕,而胎中嬰兒正為釋迦牟尼佛所轉生。以此之故,王妃一日心生一念:我欲使國王為我親執寶傘,還要釋放監獄中所有囚犯。國王果然按其意願如是照做。

  那瑪後生下一太陽般光明燦爛且身上具足如意寶花紋之太子,太子降生後逐漸精通一切論典,又非常長於忍耐,不久即成世間眾生無偏親友。金剛棒年邁之後扶植太子當上國王,自己隨後老死歸西。太子登上王位後依佛法治理國家,他有次心中暗想:願我王宮中能降下天人飲食、衣物、寶飾等物。結果終遂其願,一切所求乘願而來。因新國王對所有親友都歡喜承侍、恭敬對待,故而眾人都喚他作喜洋洋國王。喜洋洋國王以自己福德力令鼓聲地方民眾受用圓滿、如天人一般。

  當時有一奸臣名為惡意,性情暴虐,他時常內心作意:若能殺死喜洋洋,則國民皆可歸我統治。於是他便給山王國王去信離間道:“喜洋洋實為你敵人之子,如能將之殺死,你即可統領整個世界,我那時也可成為你手下大臣。”山王聽信惡意一派挑撥之語,他於是派人前往喜洋洋處傳口信道:“你父親曾搶走我財產,令我感受巨大痛苦。現在,我要用我大勢力向你報復。”喜洋洋聞言想到:如果山王率軍到我這裡,我治下民眾可能會被其傷害,不如我親自前往勸解。他就派人回復山王說:“我歷來恭敬、佩服你老人家,大王不用親赴我國,我當送上門去。”隨後他就率大軍奔赴山王國中,並在離其國家不遠處之恆河岸邊駐扎下來。

  喜洋洋又派惡意奸臣捎口信說:“我爺爺乃我長輩中最受我恭敬者,我何不到你腳下頂禮問安?”而奸臣卻將原話歪曲說成:“不畏懼你的國王讓我告訴你,叫你山王前去他腳下頂禮。”山王聽後怒火萬丈,奸臣趁機又煽風道:“喜洋洋力量微弱,加之人又愚笨,怎能傷害如你這般的大國王?”山王就率領四種軍隊欲與喜洋洋部下一決高低,人馬於是向喜洋洋駐地開拔而去。

  喜洋洋國王此刻正趨入一艘如天宮一般之大船裡,船上眾人載歌載舞將其圍繞,國王則欲在恆河中沐浴。待其在恆河中盡情游樂、沐浴後,又往全身塗抹上油脂。當他正欲吃飯時,軍隊開始擂響戰鼓,一時鼓聲浩大、聲震如雷,山川大地盡皆震動不已。山王聞已心中不悅,他問奸臣道:“擂鼓為何?”奸臣回答說:“此種鼓聲響起之後,天人飲食就要現前,喜洋洋他們即將進餐。”山王聽到後不禁咋舌:“喜洋洋國王既具有如此福德威力,我們若傷害他,恐怕會遭雷擊等報應。”他又想到:我這孫兒真有大安忍力。

  喜洋洋此刻已了知山王國王開始有些躊躇不決,他想:我應以方便法攝受山王國王。主意一定,他就故意對已到跟前之山王國王說道:“眾人多有謠傳,言你欲與我相斗。如你真要挑起戰爭,那我也只得放棄安忍。我會令天炸驚雷,將你與你眷屬統統殺死。”

  山王國王立即癱軟下來,他因恐懼而主動要與喜洋洋握手言和。山王請他前往自己那裡,按規矩對他恭敬禮敬又多加贊歎。喜洋洋則以佛法令山王趨入正道,隨後回到自己國家。

  喜洋洋之所以能獲取天人般財富,原因在於:

  久遠之前,喜洋洋曾轉生為鹿野苑一婆羅門,名為根具。根具曾供養一生病緣覺以粥混合之藥,又持寶傘為緣覺提供蔭涼。以此異熟果報成熟,根具後才轉生為財富圓滿之喜洋洋國王。

  當時之惡意奸臣即為後來之提婆達多。

 

上一篇:達真堪布: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餓鬼世界
下一篇:印光法師:念佛一定要有章程嗎?念佛為什麼不可有急欲見佛之心?(42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