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變遷,讓大家都能安家樂業,法鼓山積極提倡四種環保運動,—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及自然環保。
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與心理健康、心理衛生、心理建設等是非常接近的。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留下了龐大的聖典,其中所記錄的佛法,都是為了要提升人品、淨化人心、改善人的環境,這些就是心靈環保的內容。
《維摩經》中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的行為能夠主導身體和語言的行為,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能影響整體的環境;因此,法鼓山的具體工作,就是在觀念上,勸導大家要少欲知足、知恩報恩;在方法上,勸勉大家要用念佛、拜忏、持誦、禅修等項目,來做心理層面的淨化。
心靈清淨,對於所處環境的感受,一定是安定的、安全的;心靈不淨,縱然佛國在眼前,也會覺得所處的環境是不安混亂的。
禮儀環保
佛教特別重視禮節和威儀。法鼓山所提倡禮儀環保的內容,包括:在個人方面,待人接物時要合掌問訊,一言一行,尊敬對方,除了要口稱‘菩薩’、‘師兄’、‘師姊’、‘阿彌陀佛’、‘謝謝你’等,並且不說粗俗語、低俗語、流俗語;在社會群體方面,提倡婚喪喜慶的隆重莊嚴與儉約,推行佛化聯合婚禮、佛化聯合祝壽、佛化聯合奠祭等。
生活環保
如果生活整潔、簡樸、節約,就不會浪費自然資源;安寧、平靜、清淨,就不會制造環境污染,人類生活環境的質量就會改善。
目前我們所處的環境,有空氣污染、土地污染、水資源污染、噪音污染等,到處髒、亂、渾、濁、不安寧,使大家失去了安全感和安定心,因此法鼓山正積極推動生活環保。
例如我們提倡舊物新用、兒童玩具及書籍交換、垃圾分類分級、資源回收,該用、需用的用到不能用為止,不需用的盡量少買乃至不買,並且推廣環保餐具及環保購物袋;鼓勵辦公室裡一紙至少兩用,然後集中回收,轉為再生紙。
自然環保
佛陀曾告訴我們,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器和道場。我們對所處的自然環境,要將它當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看待,也要當成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床鋪、自己的座位來看待。因此,保護自然環境的觀念,不使用環保餐具減少污染,也是實踐生活環保的方式之一。
但對動物要愛護,對植物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環境,空中的、地面的乃至地下的一切資源,都要善加保護。(摘自《平安的人間‧如何因應嶄新的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