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學佛的重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佛就兩個字,‘悟’與‘迷’,重點在有沒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發菩提心,提起正念。”時時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現前。開悟的人悟到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而是有念,有清淨的念。我們的本性是無常嗎?不對!本性若是無常,我們永遠不能成佛。

  一般而言,皆認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滅而非生滅的。我們的本性是不生不滅嗎?錯!我們的本性是無常。為什麼?因為大用現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無常。如果我已開悟,跟大家說話即是本性在作用,現在就是無常,無常就是常,覺性當下現前。

  我們一般都以觀念在學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游戲,書本拿來就一直在教義、教理上研究,從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談到不生不滅,就透過主觀的意識,將之觀想為一種永恆的東西。有人說:“永恆如同虛空一樣。”如果永恆是一種死寂的東西,那麼,佛性就沒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所以,佛性是‘常’還是‘無常’?佛性,你講‘常’,不對,它要起作用——“依體起用,攝用歸體。”說佛性是‘無常’也不對,因為無常是生滅法。對立法,乃凡夫之見,著無常則不能成道。接著,我們來討論佛性是什麼?‘佛性是常’因為它不生不滅;‘佛性是無常’因為它大用現前。

  所以,簡單講,悟道就是你講什麼都對也都不對。你講“無常”不對,因為空性不是無常,《楞嚴經》講:你可曾見過虛空壞掉、爛掉?我們這個色身會爛會壞,凡是有相的東西皆會爛會壞,但無相的虛空會爛會壞嗎?我們的覺性亦復如此,所以,說“常”不對,說“無常”亦不對。說“無常”對,何以故?因為“作用”。說“常”對,為什麼?因為“不生不滅”。難就難在這地方。說常、無常、生滅、不生不滅都對,也都不對。

  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我們以正思惟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只是佛像而已。什麼是佛?清淨心就是佛。

  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名為開悟。

  覺悟到這顆本自具足的清淨心就是佛。那麼,清淨心是什麼東西?它不是有形相的事物,無法用言語形容,亦無法以筆墨描繪,但處處起作用。我現在講話就是,你們聽課也是——起作用,此系就事相上而言。

  佛性就是理,但不離事用,不壞事相。因此,就理體來講,是絕對的;就事相上來講則千差萬別。開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古時候,有人打破碗、打破杯子、打個香板就開悟。為什麼?在事相上體悟到這不生不滅的絕對理體,就叫做開悟。他就身心自在,萬緣放下。泰國高僧阿姜·查說:“放下一切執著,是我們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

  何謂做功課?去掉那份執著,放下那份假相,名為‘做功課’。《楞嚴經》雲:‘想像為塵,納想為垢。’我們用文字來教育,會栽培一些學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雖然看很多經典,但拼命著相,沒有正思惟,因此無從得到法益。由於執著自己的角度,在文字裡面作文章,所以煩惱斷不了。例如看到毛巾,我們曉得這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假相。

  理相上知道,但平常觀照的功夫不夠,無法突破。譬如說,你看到一個俊男,知道這是緣起性空,可是卻斷不了愛著之想,分手後念頭仍萦繞不停。‘緣起性空’的道理你很清楚,但就是斷不了,這是‘習氣’使之然也。

  至於‘納想為垢’,就像我們每天都用同一個杯子泡茶,即使有一天,你把它洗干淨,杯裡依然有茶的味道。所以說‘修行容易,習氣難斷。’就是這樣。因此,在一個團體裡面,能有一個好的環境修行,是很有福報的。

 

上一篇:徹悟大師:因圓果滿
下一篇:星雲大師:生命的能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