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居士學佛後很精進,想受戒來提高自己的學佛信心。但是,他們往往有很多的擔心,怕受了戒之後,守不住怎麼辦,實在有困難了要怎麼處理。這種心態可以說更好了,有了這個心態就是一種精進。
在家居士五戒的內容——不殺生、不盜竊、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可以這樣說,除了飲酒在世間的法律沒有禁止外,其它四條戒律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也就是說,你能遵守國家的法律,你就已經是守了多分(四分)戒律的佛弟子了。
為什麼呢?佛陀制戒是有一個最低標准的,那就是按當時的社會上的法律為依准。所以不殺生戒的最低標准就是不殺人和不殺國家規定的受保護動物;不盜竊戒的最低標准就是國家法律規定的偷竊等罪不要犯;不邪YIN戒的最低標准就是不重婚;不妄語戒的最低標准就是不犯詐騙罪。加上你的自覺,不喝酒,你就是一個守滿分戒的佛弟子了。
當然,我們佛弟子個個是勇猛精進的人,絕不會只是滿足於社會法律的要求,對於這些戒律會更加精嚴地去要求自己。因為我們學佛後都會知道因果關系。比如,如果不殺其它動物,我們將來就不會被別的眾生殺害,就會減少更多的敵人,就不會有被殺害的恐怖。
如此等等眾多的好處會鼓勵我們不殺大動物;不殺小動物;不殺微小動物;不殺對自己不利的動物;不殺……這樣我們所持的不殺生戒就更完美,就更清淨。其它的四條戒律也是一樣,隨著自己的能力提高,會守持得越來越精嚴,從而得到更大的好處。
五戒只要守到一條戒律,就算是五戒弟子了。所以有少分優婆塞或少分優婆夷、多分優婆塞或者多分優婆夷、滿分優婆塞或者滿分優婆夷之分。從社會法律來看,按最低標准來說,人人都在守五戒,因為即使在監獄的犯人裡面,也很少見到五戒同時犯的人。
如果人人都在守五戒,那麼我們無論是身心還是環境,就沒有被侵害的可能,從而得到戒律的保護。反過來看,我們守持五戒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愛護。另一方面來看,受了戒以後,我們就有很強烈的守戒之心,從而對於一些非法的事情,有很大的抵觸與理由,從而非直接地得到戒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