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同修墮胎四次,讀地藏經,其中一個不能諒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位同修她問的問題,她說:弟子在沒有學佛之前,曾經墮胎四次。學佛後,就讀《地藏經》回向給他們。有一次在夢中見到他們,但是知道其中一個對我一直不諒解。後來聽了師父上人講經,就轉讀《無量壽經》,但是我心中還是苦,要將這個余怨化解掉,應該再如何去做?請師父給弟子指引。她問了兩個問題,這是一個,我們先給你解答這個。

  答:這個事情很難,化解怨結真的不容易,有些冤親債主聽了佛法勸導,他就算了,不再找麻煩,這就是了了。有些很執著,非報不可,報仇,這種怨恨在阿賴耶裡面就變成種子,生生世世跟著你。佛家常講,因果通三世,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而在佛經裡面講法,它講得更合理,更是合情合理,「假使百千劫,因緣相會時,果報還自受」,這個說法合情合理。所以,這個怨結可以推到無量劫之後,你說這個事情麻煩不麻煩!我們這些年來參與世界上許多學者專家,包括聯合國的和平活動,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化解社會上一些沖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做了幾十年,有沒有效果?看不到效果,好像動亂一年比一年增加,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這什麼原因?

  使我們想到老子講的一句話,老子說「和大怨」,殺人的怨是最大的怨結。大怨,古人在注解裡面講有兩種,一種是殺父之仇,這是大怨,何況你殺他。你殺他,他不是甘心情願被你殺,他有怨恨,這個事情麻煩。所以墮胎是大怨,這是結大冤仇,縱然調和了,「必有余怨」,這老子說的。表面上平息了,內裡頭那個恨的意思沒有化解掉,這個東西很麻煩。什麼時候才能化解?覺悟就化解,在佛法裡面講,像今天經上講的貪瞋癡斷了,永遠斷了,那就化解了;煩惱都斷了,他不再有瞋恚心。哪個修行人到這個境界?所以真正這個余怨,生生世世的余怨統統化解掉,是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真正進入永久和平。永久和平,西方極樂世界永久和平,華藏世界永久和平,諸佛報土永久和平,這裡頭決定沒有絲毫余怨。

  所以我常常教人,我們用功,功夫要知道用在什麼地方,用在化解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要把內心這個矛盾化解掉,你的身心平和,中國人常講心平氣和。你有貪瞋癡慢、有自私自利,你的心永遠不清淨,永遠不平;換句話說,和平這兩個字,你永遠做不到,心平氣和,那只是一句成語,你沒有分。我們學佛初步的功夫,就要從這裡下手,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學心平氣和。勉強學學不到,要真正用功夫,功夫就是把自己的怨結,看不順眼的人、討厭的人,都能看成歡喜,都能看成平等,這是修行真正的功夫。

  這就轉境界,轉惡為善,轉怨為親,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你要會轉,不會轉不行,這樣子才能夠化解余怨。他雖然有怨恨,我沒有,他縱然來害我,我也很樂意接受。為什麼?帳清了,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這個帳就了了,是好事,不是壞事。但是你到這個境界,如果再發心幫助別人覺悟,就是一般講的弘法利生,你的這些冤親債主有余怨的,見到你也不忍心害你。為什麼?你現在在做好事,這時候不是害你的時候,甚至於他隨喜。你常常把這些功德回向給他,他都得利益,那個余怨才能化解,我們要真干。

  他另外一個問題,他說另一個困惑,是他的弟弟被冤親債主纏身多年,要如何幫助他?

  答:這個解冤釋結,冤親債主都是累世的余怨,因緣聚會他來報復。所以要跟他調解,要給他說法,勸導他,你修積功德回向給他,求他離開。否則的話,雙方都痛苦,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這個冤家來報仇,你把他害死,他心裡不服,他又有余怨,下次再碰到,他又報復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這樣調解真的覺悟、明白了。當然你還得要有實際的好處給他,實際的好處,譬如跟他談條件:我念一百遍的《地藏經》給你回向,念一百遍的《金剛經》給你回向,這專門為你念的。這是條件,很容易接受。你要真干!如果你在經濟能力許可之下,能請幾個法師,那最好的是三時系念。三時系念這個佛事比焰口好,比水陸還好,你仔細去看看。我請幾個法師做三時系念佛事,你許個願,我給你做一百堂,一天做一次做一百天,三個月,把這個功德回向給你,我相信那個冤親債主一定很歡喜接受。條件談妥,他就不纏身了。你得真干,這是把怨結化解。

 

上一篇:淨空法師:聽經都記得住,但境緣現前,立刻就忘
下一篇:淨空法師:小孩常有饑餓感,求醫不能解除,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