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 第二編1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章 淨宗十三祖的生平與思想《9》

      五、少康大師生平與思想

  1.生平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雲縣人。母親羅氏夢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給她一枝青蓮花說:“這枝青蓮花很吉祥,寄於你所,當生貴子,冀愛護之。”大師降誕日,青光遍室,散發著芙蓉的芬香。

  大師相貌莊嚴,眼碧唇朱,幼時不頑鬧,經常含笑端坐,識者都認為大師有將相之態。大師長到七歲還不曾講話,一日,母親帶他到靈山寺拜佛,問他:“認識佛像不?”大師忽出言回答:“這是釋迦牟尼佛。”母親聽了甚感驚詫,知道兒子宿具善根,便令兒子出家修道。大師十五歲受戒,學律五夏後,往江蘇江寧龍興寺聽講《華嚴經》與《瑜伽論》。唐貞元初,游學洛陽白馬寺,見佛殿內文字屢放光明,仔細尋看,原來是善導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大師又驚又喜,重又祝禱:“若於淨土有緣,當更放光。”禱語講畢,果然光明閃爍。大師睹斯瑞相,乃發誓言:“劫石可磨,我願無易矣。”爾後,大師往詣長安光明寺善導大師的影堂,恭敬瞻禮,大陳薦獻。倏見善導大師遺像升於空中,對大師說:“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

  大師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說完,倏爾而隱,聞見香光往西而去。大師到新定,人未從化,大師乞食得錢後,誘獎兒童說:“阿彌陀佛是汝本師,能念一聲,給你一錢。”眾兒童為錢故,爭相而念。幾個月後,念佛兒童劇增,大師又善巧引導,念十句佛號給一錢。如是經過一年的勸化,新定地區大小貴賤念佛者,盈滿道路。江浙念佛興起由大師始。

  大師見機緣成熟,便於烏龍山啟建淨土道場。築壇三級,聚集大眾午夜行道唱贊。每逢齋日,有三千余人雲集。大師登高座,令四眾弟子望其面門,即高聲唱阿彌陀佛。每念一聲,口中即出一佛,連誦十聲,則出十佛,若連珠狀。大師對大眾說:“汝見佛者,必得往生。”眾弟子聽到這個授記,欣喜異常,念佛更勤。亦有少數未見者,悲感自責,因而加倍精進念佛。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師預知時至,召集弟子作最後的囑示:“當於淨土,起欣樂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語訖,放光數道,奄然而化。爾時,天氣陡變,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也一時變白。大師的靈塔建於州東台子巖,後天台韶國師又重建塔,後人稱為後善導。

  2.思想

  少康大師亦主要以身弘法,著述甚少。世傳大師與沙門文谂共編集《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一卷,經資料考證,未足憑信。然考其一生的修學弘法歷程,似以善導大師思想理念為圭臬,其證念佛三昧,並以此感召眾生念佛,又與善導大師如出一轍。

  六、永明大師生平與思想

  1.生平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沖元,本丹陽人,後遷浙江余杭。少時誦《法華經》。錢文穆王時,大師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辄買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錢買之放生。後被告發,當坐死罪,押赴市曹處斬。文穆王派人視之,指令監刑人,若見犯人懼怕,即殺之;否則釋放之。大師臨刑鎮靜自若,面無戚容,雲:“吾於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文穆王聞而便將大師免刑釋放。

  被釋放後,大師投明州翠巖禅師出家,次參天台德韶國師,發明心要。受法嗣,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

  大師常修法華忏,精進禅觀,常感瑞應。一日中夜旋繞次,見普賢菩薩像前所供養的蓮華忽然在手。大師思忖素有二願,一願終身常誦《法華經》,二願畢生廣利眾生。憶此二願,復樂禅寂,進退遲疑,莫能自決,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誦經萬善莊嚴淨土阄。大師於佛前冥心精禱,信手拈之,七次並得淨土阄。由是,大師一意專修淨業。誦經三載,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口,從此發得觀音辯才。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師受吳越忠懿王邀請,復興杭州靈隱寺,次年遷住永明寺,接化徒眾。大師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其中重要的項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勝陀羅尼咒)、念佛、禮佛、忏悔、誦經(《法華經》、《般若心經》、《華嚴·淨行品》)、坐禅、說法。每日虔禮十方十佛、釋迦、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勢至等,每夜施食於曠野鬼神等。大師發願求生西方,日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日暮時往別峰行道念佛,隨從念佛者常有數百。清宵月明之夜,時聞螺貝天樂的音聲。忠懿王敬重其德,聞此大為感動,歎曰:“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為大師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賜號智覺禅師。

  大師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數千人。常為眾人授菩薩戒,施食放生,泛愛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眾生,以作往生淨土之資糧。勸勉大眾老實念佛,以身作則,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義學藩籬,精修萬行,莊嚴淨土。

  宋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焚香辭告眾人,趺坐而化,時年七十二歲。著作宏富,有《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賦》、《唯心訣》、《受菩薩戒法》等凡六十余部(篇)問世。《宗鏡錄》一百卷,廣蒐博覽,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禅風遂盛行於海東。永明可謂一代碩學。

  永明大師圓寂後,有一從臨安來的僧人,經年繞大師塔,旁人問他何故繞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過冥界,看見閻王殿左邊供了一幅僧人像,閻王常在像前禮拜,我私下詢問:閻王禮拜的僧人是誰?得到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壽禅師。大師靈逝,未經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閻王敬重大師德業故,天天禮拜。所以我來這裡繞塔,以示恭禮之心。”

  2.思想

  永明大師集大乘佛法於一身,繼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會歸淨土的思想,主張祖佛同诠、禅教一體,折衷法相、三論、華嚴、天台,以禅融合貫通之。大師持律精嚴,欣求往生,以《華嚴》一乘為究竟圓妙,以吾人靈明妙心為萬法之本源,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後世諸宗漸融趨歸淨土,以慈愍三藏開其先聲,以永明大師為實質開端。大師淨土思想略標有三:

  (1)唯心淨土不礙熾然求生

  有人以禅宗理念诘難大師:唯心淨土,周遍十方,何得起欣厭情,興取捨念,有乖唯心之理,何成平等之智?

  大師針對這類發問,首引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之說:智者求生淨土,而了達生之實體不可得。須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理事圓融。《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三世一切諸佛亦復如是,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可見空有相資互成。若信力未充,心散浮動,觀行淺薄者,必須發願往生,以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增上緣,速成菩薩道,爾後倒駕慈航,救濟苦難眾生。故了達唯心淨土之理念,正須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否則,便屬邪見謗法人。

  (2)往生淨土之因

  大師以持戒念佛自行化他,重視戒律,尤重菩薩戒。認為發心受菩薩戒,信受大乘,即使因煩惱力強而導致破戒,然念佛忏悔,亦可往生。若受戒又造惡業,以過去持戒力,聽聞大乘善根力,臨終念佛,遇善友開示,又因善業弱,惡業重,但以菩薩戒,成為往生必要條件,故以菩提心為往生淨土之正因。

  大師佐證惡人臨終十念往生,臨終時,心力能勝終身業力,是時少許,心力猛利,如火量雖小能作大事。由於臨終之心決定勇健,能勝百歲行力,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得以沖出重圍,此為臨終十念法門之神效。

  (3)禅淨四料簡,修持之龜鑒

  料簡是衡量抉擇的意思。大師以禅宗法眼宗祖師與淨宗祖師的雙重身份與資質,诠釋禅宗與淨宗的內在關聯,為後世修行人建構了禅淨理智抉擇的參照系,影響後人甚大。印光大師對四料簡極為推崇,贊雲:“夫永明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鑒。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大師四料簡是:

  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對四料簡的诠釋,諸家多有不同,茲謹依印光大師之說,略敷陳之。要理解四料簡的含義,首須詳知,禅是什麼?淨是什麼?“有禅”指的是什麼意思?“有淨”指的是什麼意思?印祖認為:禅與淨土兩個概念,是從理體與教義的角度而言;有禅與有淨,是從對機與修持的方面來立論。從理教的角度來看,禅與淨無二無別;然從對機與修持的角度判言,禅宗與淨宗卻大有懸殊。修持門徑不同,所證理體並無異致。

  何謂禅?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何謂淨?即信願持名,求生安養,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而言。何謂有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何謂有淨?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淨土之事。倘參禅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禅;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懇切,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由此,可將大師四料簡譯白如下:

  若人明心見性而又念佛求生淨土,

  其人威猛猶如帶角的老虎;

  現世堪為人天大導師,

  來生即可成佛作祖。

  若人未能開悟但念佛求生淨土,

  萬人信願念佛萬人得以往生成就;

  彼土花開面觐阿彌陀佛,

  又何愁不大徹大悟?!

  若人明心見性而不念佛求生淨土,

  十人中便有九人將會蹉跎耽擱;

  假若臨命終時中陰身現前,

  隨其業力輕重受生於相應的善惡道中。

  若人既未開悟又不念佛求生淨土,

  臨終現出地獄的鐵床與熾熱的銅柱,

  於中經受萬劫與千生的劇苦,

  無有善業感召他人來作救助。

  大師四料簡,言簡義豐,立意精當,無論何種根機的眾生,均能從中獲得無窮的受用。上根利器無妨禅淨雙修,中下根性自應穩守淨宗陣地,老實念佛,總以西方淨土為最後指歸。大師身體力行,理事雙修,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如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早年修禅悟道,每謂:“永明禅師乃禅門宗匠,尚歸心淨土;況今末代,允宜遵承。”於是專修淨業,弘揚蓮宗。近代圓瑛法師,早年修禅,三十歲後,受永明大師啟發,亦歸心淨土,自謂“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綜上所述,永明大師的淨土思想與實踐,頗具特色,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師的身份導歸淨土,並由此成為淨宗第六祖。一身雙任兩宗祖師,誠為稀有,其作禅淨料簡亦最具資格。大師會宗各家導歸淨土的思想,延至今日尚有生命力。足證大師乃德業與學識俱皆卓著的淨宗祖師。

 

上一篇:宗舜法師:學佛要從哪些書籍入門
下一篇:宏圓法師:即凡夫心開佛知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