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唯有癡情佛難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寂滅

   佛教認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貪、嗔、癡。

  “貪”指的是對美好的東西有貪求、貪戀。貪名貪利貪色、貪聲貪味貪香。每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因緣、根性不同,所貪的對象也就不同。

  “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順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會生起嗔恨心。

  “癡”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善惡,沒有智慧。人之所以貪,之所以嗔,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癡。

  曾經,有人失戀,前來訴苦。能看出來,他極其痛苦。

  從他的描述中,忽然想到一個詞:癡情。

  愛情是美好的。但是癡情就沒有那麼美好了。因為癡情是對人的感情達到了癡心的程度了。

  因為癡,在相處的過程中便會因執著而貪戀,或因無常而嗔恨。貪戀美好的,嗔恨不好的。

  尤其是在失戀以後,如果依然執著,這就會變成一種捆縛,不僅捆縛了自己,也給身邊人添麻煩,反而得不到自在和解脫。

  怎麼辦?

  一片癡心,其實是執著的心。這片執著的心,念念相續,念念無間,永無疲厭,總會強烈而持久的憶念對方,令自己煩惱不已,痛苦不堪。

  其實,如果虔誠學佛,這片執著的思念之心是可以轉化為精進的念佛之心的。具體來說,就是“以念汝之心念彌陀”。

  須知煩惱強烈的時候,智慧更猛烈。倘念汝之心更強、更專注,則念佛之心更切、更精進。只要發大心,這一念是可以轉的。

  這裡說的發大心,一是出離心,二是菩提心。因為有念汝之痛而強烈的要想出離,這是出離心;因為自己體會到痛而強烈的想要幫人也拔除這種痛苦,這是菩提心。

  有了強烈的出離心和菩提心,再生起強烈的慈悲心,念就可以轉了。念汝是為己,念佛是為眾生。在轉的過程中,自己的心境、心量都會發生微妙的增上變化。

  有癡心,是因為“一念傾心”,這是在一念中全身心的投入。今年除夕夜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的開示新聞報道中,有一幅圖,寫著大大的兩個字:故鄉。旁有一副對聯:十劫援手迎海眾,一念傾心入寶蓮。

  “一念傾心入寶蓮”,見載於唐代善導大師的《觀無量壽佛經疏》,是說下輩下行下根人,臨終時苦相如雲集,“忽遇往生善知識,急勸專稱彼佛名。化佛菩薩尋聲到,一念傾心入寶蓮,三華障重開多劫,於時始發菩提因。”這一念心,其實就是在真正的信願行中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之所以說一念傾心定至極樂,是因為阿彌陀佛一直在憶念我們。

  大安法師說,我們遺忘自己的故鄉太久了,其實阿彌陀佛一直在憶念我們、歡迎我們,如母憶子。我們這些窮子、浪子、獨子要憶母。母子天性相關,定能感應道交,有一念的感應,就能受用。所以,我們要抓住當前這一念,念茲在茲,捨自性穢土,求自性淨土,回歸故鄉,領略本地風月。這其實也是說,只要一念傾心,定入寶蓮。

  是的,“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能在智慧的觀照下“一念傾心”,其實就是真切的修行、真正的修行。

  有位法師曾經在一篇文章指出: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就是要在自己迷執最深重的地方去修行。

  他說,婚姻關系、男女之情是人生最大的關口。

  處理得好可以得到幸福,可以化解業障,可以優化生命,淨化業力,實現生命覺醒,成為菩提伴侶,法親眷屬。那麼世間、出世間都圓滿。

  處理得不好,今生今世猶如進入活地獄、活監獄。在你迷執最深重的地方能夠照亮它,能夠穿透它,能夠不被它所束縛,能夠解脫自在,這是真正的修行。

  這裡所說的“迷執最深重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念傾心”的地方,何不“以念汝之心念彌陀”,將其轉為學佛、念佛的精進力呢?這樣就可以轉迷為悟,轉煩惱為菩提。

  修得到家了,便能以智慧化痛苦,最終回到人人本具的靈性世界的家,回到生命覺醒本自具足的家,從而“一念傾心入寶蓮”。

 

上一篇:海濤法師:我一生體弱多病長期吃藥,請問法師這是我的業障嗎?
下一篇:法布施的真相:發清淨心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