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明入體之門者。如來藏性。非情謂之所階。故曰。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縱使超情離見。妙悟泠然。譬得大宅。要因門入。經雲。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則教是理門。又雲。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則行是理門。從教入者。是隨信行。從行入者。是隨法行。或信行轉為法行。或法行轉為信行。或以信行助法行。或以法行助信行。信法各有利鈍。具如天台止觀廣明。茲不具引。今但略明三意。一略示門相。二以門攝二十五聖。三總示入門觀法。
一示門相者。夫如來藏性。清淨本然。實非迷悟所能增減。但以無始虛妄力故。具足根本枝末二種無明。根本無明。惟障中道。枝末無明。兼障空中。而此二種無明。復各有輕重不同。若二俱輕者。開悟則易。故有圓教法門。若根本惑輕。枝末惑重者。證入則難。故有別教法門。若根本惑重。枝末惑輕者。了空則易。故有通教法門。若二惑俱重者。證空復難。故有藏教法門。就一一教。赴緣而說。必約四句诠理。能通行人入真實地。蓋空中二理。無不圓離四句。圓通四門。所謂有句。無句。亦有亦無句。非有非無句。苟執著之。則成四謗。故雲。般若如大火。四邊不可取。取則邪見火燒。若善用之。則成四門。故雲。四門入清涼池。約四教各有四門。便有一十六門。就一一門中。各有信行法行回轉差別。成無量門。又約所觀十八界七大境中。一一皆有通境別境。如內色外色內外色等。於彼若通若別境中。一一皆有十六門信行法行差別。寧復算數之所能盡。然能通門。雖復無量所通之理。惟是空中。空中只是一理。約界內根不見全體。但名為空。約界外根見其全體。卽空卽中。當知藏通八門。遠通於體。別圓八門。近通於體。卽彼遠近。復分巧拙纡直。藏教四門。遠復纡拙。通教四門。遠而巧直。別教四門。近而纡拙。圓教四門。近復巧直。前三教四門。具在台宗。茲亦不引。圓教四門。今當略說。所謂圓融不可思議之門。非一非四。而四而一。一門一切門。一切門一門。經雲。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此之謂也。更就經中稍明其相。若從征心。辨見。廣歷陰入處界就事顯理科中悟入。及從而如來藏本妙圓心十界俱非處悟入者。名為不思議空門。此空門卽是有門。卽是雙亦門。卽是雙非門。空為法界。一切法趣空。是趣不過。空尚不可得。雲何更有趣與非趣。若從七大性本具相科中悟入。及從卽如來藏元明心妙十界俱卽處悟入者。名為不可思議有門。此有門卽是空門。卽是雙亦門。卽是雙非門。有為法界。一切法趣有。例如前說。若從而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卽離非處悟入者。名為不可思議非有非空門。此非有非空門。亦卽是余三門。乃至非有非空為法界如前說。若從而如來藏妙明心元是卽非卽處悟入者。名為不可思議亦有亦空門。此亦有亦空門。亦卽是余三門。乃至亦有亦空為法界如前說。復次初聞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又聞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爾時征心所在。覓心了不可得。卽入空門。一切世界因果。因心成體。卽入有門。無是見者無非見者。卽入非有非空門。見與見緣幷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卽入亦空亦有門。一一門相互融互攝。例如前說。略示門相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