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鈔原文:
接汝與明道師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爾夭逝,不勝慨歎。況汝教養多年,費若干精神錢財,心中能不感傷乎。雖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熱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為怨尤。須知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惡業,無量無邊。或我欠人之債,或人欠我之債,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負欠故,致所生兒女種種不一。有還債者,有討債者,有報德者,有報怨者。汝今生雖居心事事甚好,豈多劫多生,通通皆無罪業乎。故人當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發忏悔罪業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發忏悔心,不生怨尤,則所謂逆來順受,則後來之福,實難測度。
——《印光法師文鈔》?復德暢居士書
白話譯文:
接到你給明道師的信,知道你第三個兒子,已經二十歲,忽然夭折,不勝慨歎惋惜。何況你教導養育多年,花費很多的精神、錢財,心中能不感傷嗎?雖然如此,千萬不可因為自己一向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為何不蒙佛庇佑,而加以埋怨責怪。
必須知道我們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惡業,無量無邊。或者我欠他人的債,或者他人欠我的債,或者我欠他人的命,或者他人欠我的命,因為彼此有負債欠命的緣故,致使所生的兒女種種不一樣。有還債的,有討債的,有報德的,有報怨的。你今生雖然存心事事都好,哪能多劫多生,通通都沒有罪業呢?
所以當一個人有不如意的境遇時,只可以發起忏悔罪業的心,不可以生起怨天尤人的想法。如果能夠發起忏悔心,不生怨恨責怪,那麼所謂的逆來順受,後來的福報,實在難以測度。
——如誠法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