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問問自己,初心還在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不被世界改變,比改變世界更難 |

  請問:我以前看過一部電影,講一個聾啞學校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性侵,有好心人想幫助那些學生,但是因為警察、律師、法官的各種利益糾結,最後惡人並沒有得到懲罰,反而是一個受害的孩子,選擇了跟侵犯她的老師同歸於盡。

  電影的最後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請問您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如果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內心不被世界改變,是否也是一種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這樣的人能不能成為菩薩?

  索達吉堪布:你問得很好。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希望堅持初心,但是往往到最後,世界會改變你,因為環境的力量很強大,人群的力量很強大。

  特別是年輕人,剛開始可能過於激情化,覺得改變世界、改變家庭、改變生活都很容易。但我經常對一些大學生說:“等你畢業了,工作兩年之後再看看,如果當時的心還在,說明這個理想可能會實現。”

  但有些人一畢業,還沒開始工作,自己就先變了。

  我認識一個藏族學生,他在大學的時候天天拿著念珠,說將來一定要弘揚佛法,復興傳統文化。畢業之後,他去了一個單位,裡面的人都喜歡喝酒、抽煙。後來我在街上碰到他,他喝了酒,對我態度不是很好。我故意說:“你不是要復興傳統文化嗎?”他就特別不高興。當時他工作的時間還很短,但是到了社會上,周圍這些人的影響力是很強大的,你想改變他們,但不一定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要努力。

  我也發過願,幫助一些眾生,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還是希望有生之年不要放棄當初的願望,哪怕對一個人,也盡量去幫助。可能社會會改變我,但如果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應該不會被改變很多。

  | 不要太理想,才能堅持理想 |

  請問:您剛才講到的一點,我很有共鳴。人生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過來,在大學裡,我們可能有很好的發心、願望,以後怎樣去利益大眾、奉獻社會,想法非常多。但是踏出校門之後,會發現現實跟理想不一樣,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會沖擊自己善良的心、美好的願望。我想問,該如何將這樣一顆心,在社會上繼續保持下去?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做菩薩,去幫助別人,要怎麼區別於救世主心態?因為做大、做強,救這個世界,無形中可能有一個歧途,就是養大“自我”。

  索達吉堪布:在現實生活中,的確,美夢往往不能成真。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容易把願望、目標定得太高。好比一個跳高運動員,本來身體素質一般,還把橫桿放得特別高,那他肯定跳不過去,非常痛苦。

  剛才聽一位名人講,香港前段時間在招聘,崗位是操作電腦的售貨員,每個月工資有一萬多元港幣。起初報名的大概有六百多人,但因為單位沒有空調,結果只有11個人願意留下來。其實在香港,月薪一萬對畢業生來講是很不錯的,但大家都不願吃苦。

  前兩天的辯論賽上,正方說社會應該多給機會,反方說自己應該從低處做起,後來反方勝了。雖然在辯論場上,“從低處做起”的人贏得了勝利,但在人生的賽場上,你會不會被“沒有空調”打敗?其實沒有空調也很好,我這次出來,不管在漢地還是香港,都沒有開空調,感覺非常舒服。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剛畢業、剛工作的人,更應該一步一步地做。雖然你有美好的願望,但如果眼光放得太高,會很難實現。

  你們可以看看俞敏洪、馬雲的創業史,還有一些明星、名人,包括宗教人士,他們都不是一夜成名,而是在很多年中,始終不放棄努力,到了一定時候,自然會有成效。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走上社會之後,就把之前的夢想放棄了?這跟自己的心態很有關系,有些人是自暴自棄,有些人是不想再努力。

  至於第二個問題,任何時候,我們都會對“自我”有所執著、完善,尤其在經濟社會中,對此更加倡導。但自我的過度膨脹是沒有必要的,這是重點。

  佛教並不是要大家拋棄家庭、工作,全都去寂靜地出家,全都去念“阿彌陀佛”,或者全都去做慈善,不是這樣的。不管是研究佛法的人,還是研究其他宗教的人,對佛教的理解都不要極端。現在有些人,要麼完全不學,對佛教嗤之以鼻;要麼學得太癡迷,把其他事情全都放棄,結果造成很多社會問題。

  大家應該有一種理性的抉擇。在這個推崇成功學的經濟社會,不要把自己太理想化了,否則,一旦你達不到那個境界,會非常痛苦。因此,先要掌握立足於社會的能力,同時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要為之奮斗。

  佛教中也是,並沒有要求一開始就放棄自我。作為凡夫,要先發菩提心,一步一步做,才會慢慢有一些境界,而不是所有的境界,一天就修出來了。

  | 你變了,世界就變了 |

  請問:我在生活中遇到兩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第一種是,修習佛法之後,我們想發善心普度眾生,就去幫助一些比較窮苦的人,但對方因為本身的性格,或者說一些劣根性,受到幫助之後反而更加不思進取,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還有一種是,對於身邊不相信因果輪回的人,想跟他介紹佛法,又怕他對佛不恭敬,這又怎麼解決?

  索達吉堪布:這兩個問題,我一起回答。

  不管是學習佛法,還是學習任何宗教,都要有一種善巧方便。智慧很重要,沒有智慧的人在世間法、出世間法當中,都很難成事,更不用說做成一些有意義的事。如果有了善巧方便,懂得分清時間、場合,找准對方基本的愛好和根基,就可以應機施教,這並不難。

  在座的年輕人,有時候是出於個性,對自我的一種信任,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以為在任何環境中,自己的思想一定會被別人接納,但實際上不是這樣。一個家庭中都可能有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可以辦“跨宗教”的活動,將來在其他環境中更加可能遇到這種情況,甚至可以開我們這樣的研討會。

  所以大家要分清場合,真正懂得真理的含義。

 

上一篇:傳喜法師:學佛就是教你做自己相貌的美容師
下一篇:廣行法師:這部經諸佛力薦,眾生皆可信受奉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