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什麼是慈?慈能予樂;什麼是悲?悲能拔苦。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七種的難,解除三種的毒,應眾生兩種的求。
解三毒,就是解除“貪、瞋、癡”這三毒。
眾生都有貪、瞋、癡這三毒。
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人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這個貪,講起來也很多。瞋,講起來也更不少。這個癡,也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我們就在這個不多不少,解釋這一個“癡”。
什麼叫“癡”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癡。什麼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見著那個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究竟它為什麼就是這樣子。這是一種愚癡,就是見理不真,見那個道理不清楚。
這個“愚癡”,就是中國王陽明學說所說的,沒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就會去做。有的人就說:“有的人他還沒有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了,就會去做去?”王陽明就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他還是沒有真知道;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的。
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就是“知行合一”。王陽明說,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真會去實行;沒有知道,所以他才不去行。這也就是說,他若真明白了,就不愚癡,就不會做愚癡的事情。他為什麼做愚癡的事情?因為還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見理沒有見真的。
舉出一個例子來講一講。什麼例子呢?譬如這愚癡的人,他就想:
好花常令朝朝艷 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長林無樹不搖錢
這個貪花的人,他生出一種愚癡的心,他說:“我這朵花,永遠都是這樣鮮艷而不凋殘,時時都這樣開,天天都這麼美麗。”
那個貪玩月的人,就說了:“明月何妨夜夜圓呢?昨天晚間那個月是圓的,如果每一天晚間的月都是圓的,你說多好啊!我天天到外面去看月,一看這種月光輝映燦爛,我也不必點電燈,天然的光輝,又省錢,這多好!”這不是愚癡的想嗎?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花開,這是生;花謝,這是花的落,也是花的死。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為什麼月有盈虧?這是一種天道的循環,也就是表示月是屬陰的,日頭就屬陽的;所以日頭天天都是圓的,月就有的時候圓、有時候不圓。男人就好像太陽似的,女人就好像太陰似的,她為什麼仿照太陰?女人這月訊每月來一次,來的時候,也就是滿了;滿了之後,女人的血又虧了。所以女人以血為主,就屬於太陰的。這個太陰,它焉能每天晚間都圓的呢?這是不可能,所以這是一種愚癡的想法。
好喝酒的人,他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買白蘭地,這很貴的!若是在地上有一個水池子,就變成了酒池,這樣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子裡取一點酒來飲,這有多方便!”
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地困難。如果每一棵樹都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有元寶或者美金,我想要用錢,就到那個地方去取,這有多方便!”
但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都是愚癡的妄想。
還有最簡單的一種例子,什麼呢?這個人也沒有讀書,甚至連小學都沒入,中學那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小學都沒讀,大學博士的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他就尋思自己可以得到,這也是愚癡的。
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種田去,到時候就想收谷,這都是愚癡妄想。甚至於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他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癡的想法。可是這愚癡的想法,一般普通人多數都有這種毛病。那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他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
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