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旭大師:楞嚴經文句0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06

  智旭大師著

  甲二、正宗分。分文為六。初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谛理。從阿難見佛。至第四卷尚留觀聽止。舊雲見道分。此語浮泛。不知所見何道。又見道之語。藏通局在初果。別圓局在初地初住。今謂此是普為博地凡夫開圓頓解。俾利者隨開隨證。鈍者依解起行。故須雲顯圓谛也。二示不生滅為本修因妙三觀門。從第四卷阿難請入華屋。至第七卷菩薩護咒止。舊雲修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修何道。又所言修者。是緣修耶。是真修耶。若是真修。何勞更擇耳門。若是緣修。何意反在見道之後。今謂此是蹑前圓解以起圓行。所謂正助兩行。雖雲兩行。仍以正行為主。助行只是助其正行。俾利者一超直入。鈍者漸次深入。故須雲示妙觀也。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三德位。從七卷阿難請問位次。至第八卷名為邪觀止。舊雲證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證何道。又所言證者。是滿證耶。是分證耶。若是滿證。則等覺以前。不得證名。收文不盡。若是分證。何意無修。且干慧十信。亦非分證所收。今謂此是繇前圓行以成圓伏圓斷。從始至終。皆顯三德。所謂觀行三德。相似三德。分證三德。究竟三德。故須雲明圓位也。四結成經名以彰圓體圓宗圓用。即第八卷中文殊問名。如來結答。止有八行經也。五借破戒惡法為問端。而廣示七趣差別。意顯若無出世妙戒。決無出世妙慧。從八卷說是語已起。至九卷即魔王說止也。六借無聞比丘為語端。而備明五陰魔境。意顯若無中道妙慧。並失中道妙戒。從九卷即時如來將罷法座起。至第十卷不戀三界止也。舊合此二文名助道分。亦不知所助何道。又一是阿難請說。一是無問自說。各有深致。關系正修行路殊非淺小。何容混作一科。今謂七趣。是約助行分於持犯。仍須以慧導戒。方免輪回。所以警三界之群迷。五陰是約正行辨於迷悟。仍須以戒助慧。方免魔業。所以防修心之誤墮也。乙初、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谛理為二。初三卷文。正明理性。二富樓那問去有半卷。廣破余疑。丙初、中四。初當機悔請。二大眾願聞。三如來答示。四大眾圓悟。丁初、當機悔請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多聞本是入道之緣。只因不能從聞思修。故名一向多聞。便如說食數寶。而未全道力也。當知只此聞之一字。阿難以多而無救**室之難。四禅以無而自取墮獄之殃。觀音以思修而善成圓通之證。可謂流轉生死安樂涅槃。惟此耳根。更非他物矣。後世見阿難悔責一向多聞。即群然以多聞為召禍之端。更欲一向诃教勸離。仍蹈無聞比丘覆轍。不知多聞何過。過只在一向耳。一向者。所謂尋聲流轉。不知反聞聞自性也。若能從聞思修。則聞多故。思修亦多。便是入道要門。譬如翻手覆手。元無兩手。下文特選觀音耳門。正示阿難以就路還家法耳。倘令多聞決定可廢。則乘此殷勤啟請。何不直授以一句簡便工夫。豈不千了百當。而仍費盡老婆舌頭。說至三卷之多。方使阿難悟法身耶。閱是經者。亦可以深思矣。菩提者。有真性菩提。有實智菩提。有方便菩提。正因理心究竟明顯。成真性菩提。了因慧心究竟明顯。成實智菩提。緣因善心究竟明顯。成方便菩提。三非定三。亦非定一。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故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為方便也。圓覺經雲。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禅那。今依此文。略出其義。夫奢摩他。既以取靜為行。以寂靜輕安為相。當知於三止中。即體真止。於三觀中。即入空觀。又可總以三止為奢摩他。蓋二邊皆屬煩動。中道方名寂靜故也。三摩缽提。既以起幻為行。以大悲輕安為相。當知於三止中。即方便隨緣止。於三觀中。即出假觀。又可總以三觀為三摩缽提。蓋二邊皆屬幻相。中道方名永離故也。禅那既以不取為行。以寂滅輕安為相。當知於三止中。即是息二邊分別止。於三觀中。即是中觀。又可總以止觀不二而為禅那。蓋不惟中道寂滅。二邊亦本寂滅故也。若次第三止三觀。則名為粗。若一心三止三觀。則名為妙。若止非即觀。觀非即止。則名為粗。若止觀不二。則名為妙。又三若定三。則不名妙。一若定一。亦不名妙。今三不定三。一不定一。即一恆三。即三恆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名為妙。圓覺又雲。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此之謂也。今阿難所問。正惟問此圓頓止觀。如來所答。亦惟答此圓頓止觀。從始至終。更無異趣。舊解紛紛。苦欲以經文分對此處三名。皆是支離割裂。進退出沒。無一可取。請觀下文今解。臧否自知。不俟廣破矣。最初方便者。若據問意。只要求一吃緊下手工夫。安敢先有成心。若據答意。應須的指征心辨見以開圓解。是為最初方便。且如圓覺經中。一一指雲。此方便者。名奢摩他等。則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乃是得成菩提方便。而三章之首。一一先標悟淨圓覺四字。則知妙悟。又是奢摩他等方便。所以名為最初也。此經則第二大科。首明二決定義。而結重於耳根圓通。方是詶其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請。今於第一大科。首明二種根本。而備顯夫如來藏性。正是詶其最初方便之請。急先務也。蓋如圓覺最初必先悟淨圓覺。然後奢摩他不成止病。三摩缽提不成作病。禅那不成任滅二病。今經亦爾。必先徹悟如來藏性。然後耳根圓通常境。方可稱性而觀。是故觀於聞性之圓真實。即是妙奢摩他。觀於聞性之通真實。即妙三摩。觀於聞性之常真實。即妙禅那。以圓則必通必常。通則必常必圓。常則必圓必通。故曰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也。問曰。阿難首以三法為請。安得置此三法。直至第二科中方答。今科所答。更是何法。答曰。今所答者。正是三法之最初方便也。以悟如來藏一切俱非義故。則妙奢摩他方便得成。以悟如來藏一切俱即義故。則妙三摩缽提方便得成。以悟如來藏離即離非是即非即義故。則妙禅那方便得成。既先示此三法所依理體。故阿難徑請入華屋門。門之一字。即是指此三方便也。願讀經者。玩索本文真正線索。莫泥舊見舊聞。自當得其旨矣。

 

上一篇:向父母忏悔
下一篇:慧律法師:開示錄1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29242889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