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個人會起煩惱──你為什麼會起貪煩惱、嗔煩惱、嫉妒心、高慢心呢?因為你心中有顛倒,所以你會起煩惱。
你要是不起顛倒,你不可能會有煩惱。
你說為什麼佛菩薩沒有煩惱?因為他們心中沒有顛倒。
所以你只對治煩惱是不夠的,你要先把煩惱的根源消滅,因為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我們對身心世界,產生一種習慣性的顛倒,就是常、樂、我、淨四種顛倒,所以我們應該要去修正這種顛倒。
這四種顛倒,我們分成二類: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是從受用上而生起的顛倒;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從知見上而產生的顛倒。
受用當中有"所受用"跟"能受用",所受用是身,能受用的是受。
身為有情眾生,我們“所受用”的第一個就是你的色身。
你說:诶,外面的環境。外面的環境只是其次的,依報;
真正的正報,還是你自己這個色身眼耳鼻舌身。
我們過去的業力創造這個色身的時候,可能是男人身、或者女人身,我們習慣性的想法會認為這個色身是清淨美妙的。因為這樣的顛倒,就產生愛著的心理。當我們愛著自己叫身見,愛著別人的身體叫YIN欲。這怎麼辦呢?
佛陀說:要修習觀照,來看到真相。
我們應該觀察我們的色身,是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就是說你先觀察內身的不淨,再觀察外身的不淨。就是這個不淨觀是先觀察內身,就是你先把你自己的這一層皮剝開來、把你的肉也剝開來,你看到你自己色身內部是心、肝、脾、肺、腎、膿血、屎尿等等,我們從身體的內部,找不到一個干淨的東西,我們只是被外面這一層皮所迷惑。
所以我們要看到內身的不淨,這是第一點,你要相信你的內身是沒有干淨的東西存在的。
第二個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這個不淨不是經常留在裡面,它會透過九孔,白天晚上流出不淨物,所以你外表的外相也是不淨。
所以我們經常思惟內相不淨、外相不淨,慢慢慢慢我們就會看到我們色身的真相──它是一個不清淨的臭皮囊。
這個時候你心中的身見跟YIN欲的煩惱就自然淡薄,因為你的煩惱是從顛倒引生的,你消滅了顛倒,就消滅了它的作用。
第一個,就是你要對你所受用的色身,這個不淨的顛倒加以對治。
第二個,你這個能受用的受,觀受是苦。
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感受,比如說一個喜歡睡覺的人,他為什麼喜歡睡覺呢?其實他不是喜歡睡覺,因為你的心跟睡覺接觸的時候,會產生快樂的感受,你是喜歡那個睡覺的感受。
說:诶,你為什麼喜歡吃東西呢?因為你喜歡吃東西所產生的那個樂受。
但事實上我們要思惟:其實這個受完全是痛苦的,痛苦的果報是苦、安樂的感受是無常敗壞之苦、不苦不樂是遷流之苦,所以感受是談不上快樂的。
所以這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是對治我們受用上的貪愛煩惱,這個是比較粗的。
其次,我們要對治我們知見上的煩惱。
“觀心無常”,心起的念頭,一彈指就有幾百個念頭,幾百個念頭就是幾百個生死種子。
“觀法無我”,萬法找不出一個能夠常一不變的主宰。
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塵的追逐裡。
世間什麼是我們的?世間有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
所謂“真理”,必須符合“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恆如此”這四個條件。
“無常”,就是如此。
因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所以會精進修行;生理細胞有新陳代謝的無常,因此能常保身體的無限活力;“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人事的新舊更遞也是無常的變化,如此社會有機體才能常顯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無常”,而且“無我”。
所謂“我”,是恆常不變的實體,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
然而,世界上有沒有能單一獨立、自我存在、自我決定的永恆事物?當然沒有!
能夠明白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雲流水般自由自在、任運逍遙。
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有一個我執,我們所受用的法有法執,所以我們透過無常、無我的智慧,觀察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能念的心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所念的法是唯心所現的,也是如夢如幻的,這個無常、無我的智慧,就破除我見的顛倒。
所以一個是對治貪愛的煩惱,一個是對治我見的顛倒,這個就是一個出離三界的法門。
-02-
每個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樣,每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債也不同。
有些人欠債太多了,到這個世界上來,還也還不了,所謂“債台高築”,也就是業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債上加債,糾纏不清。這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為往昔專門放高利貸,借錢給人,利上加利,貪得無餍,自己以為占了便宜,結果是自己吃了虧,業障一天比一天重,終於拔不出腿來了!
有的欠人做父親的債,有的欠人做母親的債,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債,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債,有的欠人做兒子的債,有的欠人做女兒的債。
所謂“父母的饑荒,倫常的賬碼”,種種的因緣,乃促成你我今生命運的安排。
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後果,定業難逃,所以有時候還不認賬,還想扛債不還,明明欠人的債,卻不承認。
因為這樣不講道理,所以釀成世界上種種麻煩的發生——你有你的麻煩,我有我的麻煩,他有他的麻煩,各人有糾纏不清、善惡夾雜的因果。
偶爾遇到佛教,聽了佛理,便明白一點;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糊塗了;後天又想明白,大後天又糊塗了。
於是變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慧和愚癡平均,糊塗時便不想修道,明白時便想修道。
可是修道的時候很少,糊塗的時候很多,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丟的,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而愚癡卻一天比一天增加,在無明驅使之下,便做出很多糊塗事。
心裡糊塗,進一步身上也糊塗了;心裡有貪瞋癡,身上便犯殺盜YIN,這些都是糊塗賬,根本算不清!
所以有時家庭眷屬不和,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夫婦不和、兄弟不和、姊妹不和、兄妹不和,種種問題就發生了。
發生了,自己還不承認、不認賬,反而覺得很受委曲。其實這都是前因後果的定律,以前種下的因,如今結果了,有什麼好怨呢?
所以“是故知命者,不立巖牆之下,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首先要明白因果,不要再種糊塗因果,要種清淨的因果,要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要再把善惡混淆不清,是非夾雜不明。
若能黑白分明,真假了然,便有機會返本還原,回復到本有的性淨明體、妙真如性。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視頻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