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說我們常常在吃雞肉,我們認為雞腿很好吃,那雞是應該給我們吃的,但是你不知道牠也是佛。你不知道牠是佛,牠是未來佛,只是我們現在因為愚癡了,我們迷惑顛倒了,我們認為這些小動物是應該給我們吃的,他卻不知道因緣果報的可怕。甚至還有生吃老鼠的,老鼠剛生出來那種小老鼠,整條吞下去,很可怕,電視這樣不斷的播放。還有吃那個,大海釣船出去,生吃那個活蝦,活的魚這樣整個吞下去,他都不知道這有果報。等到病苦來以後呼天搶地、呼爹叫娘的,那都已經來不及了。痛不欲生,他不知道說,原來一切都是有因緣果報。所以老法師跟我們講說,你把虛空法界一切的眾生都當成你自己的時候,那一個心叫做菩提心,那一個心叫佛心。
那我引用《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這位陳居士講的話。她說,你對待一切的眾生,包括螞蟻這些小動物,你都用媽媽的心對待牠。她講得很簡單,她說媽媽的心對待牠,那你就做到佛的那個境界了。你什麼東西都可以給牠吃,我們自己生的小孩,你什麼都可以給他吃,那你為什麼不給其他動物吃?執著心原來是這樣出來的,悭貪原來是從這樣出來的,我執原來是從這樣出來的。老法師講,自私自利就是這樣。所以如果你把一切眾生當成媽媽的心去對待他的時候,那你就可以全部給他,佛就是這樣對待我們。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到《法華經》的時候,一闡提皆可成佛。我們說,一闡提怎麼可以成佛?他斷了善根怎麼可以成佛?佛說,一闡提也可以成佛,一闡提是斷了善根的人。所以到佛的境界,沒有善跟惡的對待,平等法界。所以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平等,觀音菩薩是慈悲,大勢至菩薩是喜捨,平等心的左右兩邊護法是慈悲喜捨。我們在修六度,你如果少了慈悲喜捨,你六度就沒有辦法圓滿。所以佛跟我們講真實語,是真的。所以這個地方,老法師有跟我們講,要做到「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說,彌勒菩薩所表現的,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所以你看,到叢林裡面去、到道場裡面去,第一個先看到彌勒菩薩,還有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告訴你什麼?你反正進到佛門就可以生歡喜心。所以我們要學習彌勒菩薩,你見到人,你一定要生歡喜心。縱然剛開始,你可能歡喜心生不出來,但是你要慢慢學習,要生出歡喜心出來。
怎麼樣才可以生出歡喜心?慈悲就可以生出歡喜心。如果你慈悲心生不出來,歡喜心很難生出來,所以你不會有法喜。我今天在研討《感應篇匯編》,我就產生歡喜心,為什麼?我也是學習,學習佛陀。就我所知道的,我們誠心誠意的,我們去把它研討出來供養大眾。所以佛陀在滅度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請佛陀再開示,佛陀跟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我沒有一個字保留,我全部都給眾生了。我那一次聽到*也在電視這樣開示說,我沒有一個字保留,我全部都講出來了,我全部都給眾生了,這個就是大慈大悲。
所以為什麼彌勒菩薩叫大慈菩薩,是這樣來的。所以老法師說,慈的實質內容就是十善業。也就是說,十善業就是慈悲的展現。因此佛法許多的綱目,每一條的實質內容都是十善業,十善業道的落實。你不管戒定慧,你不管福慧雙修,你不管普賢十願,它都是什麼?十善業道的落實。離開十善業道就沒有佛法可言。所以老法師說,我們了解了這個事實真相以後,我們認真的要努力斷十惡、修十善,那慈悲心是一個開始。老法師說,如果明了還有來生他世,你知道還有三世因果,有來世,那麼你今生修善修慈,縱然你這一輩子可能有不幸的共業,譬如說你可能還是帶病之身,譬如說你今年還是貧窮,但是因為你這一世裡面不斷的去行善,去行十善業、去行慈悲行,它是會改變的,你這一輩子的共業會改變的,尤其是跟家庭的共業、跟父母的共業,但是會改變的。
老法師說,如果你真的這樣去落實,你來世必定比這一生生活環境更美、更善、更真。所以他行善行慈絕對是有價值的。世間人總是知道怎麼去投資,我要怎麼去理財,我要蓋多少棟房子,我要蓋什麼樣的別墅,我要買什麼樣的豪華轎車,我要吃什麼樣的美食。他從來不會說去投資自己的智慧寶藏,去開發自己生生世世不生不滅的那個覺性出來,他從來不會去投資這一塊。縱使有福報了,一氣不來,嗚呼哀哉啦。幾百億、幾十億全部帶不走。我們前幾天不是有一位企業家的夫人嗎?身價一百億啊。她也沒想到她那麼早會走,她那麼早就走了,六十二歲。血癌,從發病到死亡不到三個月就走了,根本也來不及交代,對不對?一百億也全部帶不走啊,一百億是福報,所以用完就要走了。老法師講,祿盡,福報用盡了,人就要亡了。所以「慈心於物」,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那動物都有覺性,動物也懂得報恩,但是各位不要忘記牠也會報仇。最近看到台灣的很多年輕人,因為現在網站發達,虐待動物,也把虐待的動物鋪上網站,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散播這種殺生的這個行為。最近我們的轄區就辦了一個案子,就虐貓,虐待這個貓,還把牠砍一刀。我們現在正在辦牠,我們把牠怎麼辦?我們把牠正式立案,就把牠當人在辦,這幾天我們正在研究法條。他不知道這個有慘烈的因果報應啊。以後我在《太上感應篇》講習中,我就會提到這些動物來復仇的故事,很可怕啊。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四十五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因果教育弘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