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幸勿自誤!”
好,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身口意已經背負重罪要忏悔呢?這以下有六種情況,都必須要趕緊的利用時間,把這個罪忏掉,否則臨命終的時候就不吉祥了,這有六種,這個是越後面越嚴重。
1、先看第一個,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這個人你經常覺得,你那個心老是昏昏鈍鈍的,就表示你那個明了性的外面,有一層罪業在遮住你了,因為這不正常。正常人的心是明了性很強的,你就是覺得精神昏昏鈍鈍的,那個心識昏昏鈍鈍的,這是第一個。
2、第二個,無事而常起煩惱。
這更嚴重了,不但是昏鈍,你經常莫名其妙躁動不安,這個業力就比之前那個更嚴重了,它不但是遮蔽你,它已經有一種活動力開始活動了,因為這個罪業是躁動性的,善業是寂靜性的。
3、第三個,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
你見到有德行的君子,應該要隨喜贊歎,結果你反而心虛,這個就是你罪業的第三種狀態。但是到這個時候,問題都還不大,都只是一個業力的問題。但如果這個時候你不忏悔,繼續造作下去,那就不是業力問題,就破壞善根了。前面三個是增長罪業,這三種是罪業的增長相狀,四、五、六就是善根的傷害了。
4、第四,或聞正法而不歡喜。
你聽到正法,你應該要歡喜贊歎,結果你反而排斥,表示你已經是無慚無愧了。第四個,你的善根已經失掉了。
5、第五個,或施惠而人反怨。
你幫助別人應該得到贊美,結果人家反而傷害你。這個就是《金剛經》說的,你在弘法或者在做義工,你本來是在造善事,結果反而產生很多的問題,那表示你過去一定有罪業,這種情況就是好現象了,重報輕受了,這第五個。當然這個地方也表示,你的罪業要忏悔了,因為它善業跟罪業,兩個互相的沖擊,它會先把罪業逼出來。
6、第六個是最嚴重的,夜夢顛倒,妄言失志。
這個人已經顛三倒四了,這個人根本談不上善根了,已經沒辦法判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了,內心的觀照善根完全喪失了。
以上六種都是罪孽之相,就是有重大罪業之相,那怎麼辦呢。
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要把握時機好好忏悔了,這個地方就是說什麼呢?因為這個造罪它要得果報,先有一個種子的過程,但這個種子是沒有形相的,所以我們很難去看到內心的種子,到底我是不是有業種子,你看不到,那怎麼辦呢?
我們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你看到大風吹就知道要下雨了,一種征兆。正常人的內心在唯識學上說,一個修行的內心有三種功德,修行人你有修戒、定、慧。
第一個,明了性很強,你的心平常是明了的。第二個,它是寂靜的,明了,就是不暗鈍,它是寂靜,它絕對不能躁動,你平常沒有事在那個地方,你的心是寂靜的,安穩的。第三個是法喜,帶有一種淡淡的歡喜,它那個法喜不是外境的刺激,是你內心有一個法,念佛持咒,你自然會產生一種法的力量的歡喜,由內生出來,內心生出來,它不是靠外境的刺激的。
前面的六種情況,跟這三種功德都不相應,它既不明了,也沒有寂靜,也沒有法喜,所以合理的推論,你那個明了的心,已經有罪業遮住了,有一片烏雲遮住了,要趕緊處理了,這是判斷這個忏悔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