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正知正念,則無戒定慧
沒有正知正念,就算受了戒律,也沒有意義。
有句話說:“受戒還不如先學戒。”
皈依戒,是進入佛門的基本戒律,多數佛教徒會守護。但有些人很喜歡去受戒,受居士戒、菩薩戒和三壇大戒等等,還會炫耀手上的戒疤,證明自己受過大戒。但是受戒以後,缺乏正知正念,慢慢就會造下破戒、毀壞三昧耶等等罪過,習氣和罪障隨之產生,這樣受戒有什麼用呢?
此外,沒有正知正念,也無法進入禅定,更無法生起智慧。
有些人長期修習禅定,卻不清楚禅修的意義,下座以後,更是迷迷糊糊過日子,無意中造作很多罪過而不自知。反之,有了正知正念,心就不會到處奔馳,能安定下來,妄想雜念也會減少很多。這時候,就能以智慧對治貪嗔癡,自然會慢慢調伏自心。
正知正念猶如兩大護法
雖然時時行善,但因為無法以空性攝持,屬於有漏的福報,很容易失毀。
一旦失去了自我觀察的正知,不論罵了人,起了嗔恨心,或是生起我慢、邪見時,煩惱等心賊就會偷走福報,還會遭受惡趣之苦。
三界之中,沒有比惡心更可怕的。
我們現在的災難和痛苦,都是過去惡心所造的惡果。人們常說:“某某人傷害了我!”其實,不是別人傷害你,是自己最會傷害自己。
因為無明,造惡業時很自在,卻不知心賊已經阻礙了現世的人天福報,以及未來究竟解脫的善緣。
貪欲和嗔恨等心賊,全都藏在自己心中,很難提防。
它們來得很快,卻很難趕走,無時無刻都伺機而動,帶來痛苦。
讓福報消失的小偷,就是自己,這比世間盜賊還要可怕。
對於世間盜賊,我們可以拘捕他、懲罰他,可是自己偷走自己的福報,會不會責罵自己呢?若能在煩惱生起的當下,以正知正念攝持,立刻停止貪嗔等煩惱,福報馬上會增長,可是很少人能做得到。
所以《入菩薩行論》說:“故終不稍縱,正念離意門,離則思諸患,復住於正念。”
這句話提醒我們,要隨時觀照自己的心念。發現心念偏離了正道,要想一想失去正念的壞處,趕快捨棄惡念。這時,忘失的佛法,會回到心中,正知也會隨之而來,一切的善心與善行,也會自然生起。
正知與正念,就像為了防備小偷,大門上的兩道門鎖,也像是大門的兩個護衛一樣,可以防護煩惱心賊的侵犯。
以前,有個喇嘛問一位堪布:“您有沒有護法呢?”
堪布笑一笑說:“原來有兩個護法,但現在不太跟隨我了!”
喇嘛覺得奇怪:“您不是每天在修護法嗎?是不是現在不修了?還是護法生氣了?”
堪布說:“我的護法不是忿怒相的,而是從心中產生的。但我現在修行不夠虔誠,所以消失了!”
這位堪布將正知與正念,當作護衛身口意的兩個護法。
《入菩薩行論》也說:“若以正念索,緊栓心狂象,怖畏盡消除,並獲一切善。”
大象喝醉發酒瘋,四處狂亂奔馳,就會傷害人,甚至踏死人。我們未被調伏的心就像狂象,而心在瘋狂時,會傷害誰呢?
首先會傷害自己,再傷害別人,所造成的災難,甚至比瘋狂的大象還嚴重。
有了如馴獸師的正知,便能把心綁定在正法善行的正念繩索上,兩者缺一不可。
不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就無法成為好的修行者;而若能盡力守護自心,就像照顧受重傷的傷口,即使身在煩惱深重的惡人群中,或在世事紛擾的紅塵之中,都可以精進修持。
能自我省察,慢慢除掉心賊,生活會快樂一點,修行也會有所成就。
我們看看周圍許多朋友,懷疑心或傲慢心比較輕微的人,往往過得比較快樂。但也不要認為一學佛,這些心賊就會立刻消失,這是成佛之前,生生世世要修的功課。
無正知正念,漏失聞思修智慧
很多人聽法時,認為上師講得真有道理,感到歡喜滿足。但是回去以後,沒有用功思考,不去實修,佛法就會和自心分離,不僅自己無法受用,久了以後,還會用佛法來衡量別人。對別人的一舉一動看得很清楚,認為有很多缺失,但是對於自己的過錯,卻毫無所覺。為什麼?因為沒有以正知正念反觀自心。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說:“心無正知者,聞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復住正念。”
沒有正知明覺的人,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無法掌握自己的心念和言行。因此,他們聞思修所得的佛法,就像裝在有漏洞之瓶的水一樣,全部會流失,因而無法生起正念,導致當下無法有正確的作為。
就像世間有些聰明人,平常頭腦十分清楚,日理萬機,有能力解決很多事情。可是一旦失去了正知正念,就會亂了方寸。因為無法掌握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心力做任何事,連平日的聰明才智都施展不開,甚至不知是非,顛倒行事。
龍樹菩薩著名的《勸誡親友書》,是他和好友樂行國王的書信匯集。
國王起初對佛法不太有信心,龍樹菩薩為了引他進入佛門,常用書信勸誡他要行善,教導因果業報、發菩提心等等道理。龍樹菩薩對國王說了正知正念的重要性:“自在,正知正念是善逝所講的唯一解脫之道。要近道而成就,必須依靠這兩者。沒有正知正念,一切法會自然消失。”
古印度的國王很有權勢,可以隨心所欲,所以稱呼國王為“自在”;“善逝”是佛陀;“近道”,是快速成佛的捷徑。這句話是在強調,依照佛陀的教法實修時,正知與正念是唯一解脫之道;想快速成佛的人,必須依靠這兩者。所以,在行住坐臥之間,要小心護持身口意,一旦失去正知正念,一切法都會消失。
佛菩薩在看著我們
佛菩薩具有清淨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清楚一切眾生的起心動念。
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都一清二楚,就像盲人在明眼人旁邊一樣。
如果長時間精進修行,就會感受到佛菩薩無所不在,自然不會離開正知正念,很多福報也會自然成熟。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夏融卡秀大佛塔,又稱波達塔,是蓮花生大師、菩提薩埵大師、藏王赤松德贊在過去世共同修建的。
佛塔上端的四面牆,都畫了一雙大大的佛眼。我問在尼泊爾修行的人:“藏人造佛塔,一般不會畫上佛眼,為什麼這裡的佛塔都畫了佛眼?”
他開玩笑說:“這是老大哥的眼睛在看著你啊!”
意思是說,不要以為自己看不到,佛菩薩就不存在,其實他們隨時隨地都看著我們。
一旦違犯或破失三昧耶等戒律,即使旁邊沒有人看到,都要提醒自己,上師和佛菩薩就在四周,正看著我。
這時要感到羞愧,馬上提起正念,也要時時祈請諸佛菩薩的加持,這會讓自己安住於正知正念中。
大多數的人為了一日三餐,追求財富名利,每天在無常中打拼,直到生命消失為止,可說是“盡形壽”地賺錢,根本沒想到要修行。可是福報用盡時,一生所賺的財富,也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變成窮人。而有些人不工作,享用長輩留下的遺產,坐吃山空,以後也很難生存。修行也是如此,我們生生世世辛苦累積資糧,如果今生沒有以正知正念行善,繼續累積,當過去的福報快用完時,生命也可能要結束了。而沒有了福報,可以預知來世也不會很好過。
所以,今生能得到人身,還能聞思修佛法,除了要善用過去的福報,還必須不斷累積新的善業。
同時,也要感謝佛菩薩和善知識的恩德,以及很多師兄姐無私的奉獻。雖然平常我們很少為別人付出,但至少要知道別人為自己付出的恩德。
要好好想一想,是誰把佛法帶到自己身邊,是誰將這些法本流通出來,是誰讓自己有機會聽聞到佛法,是誰讓我們有道場可以舒適地學佛等等。這些不是深奧的佛法,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經常這樣思考,自然會由衷生起感恩之心。有了感恩的心,就能對治惡念。
講道理很容易,但要照著做,真的很難。聽是一回事,實際去做又是一回事。
所以,為什麼修行要依止具德上師,或親近清淨的師兄姐?
因為靠著前輩的經驗,可以生出正知,不忘失正念,時時以敬畏之心,慚愧之心,憶念佛陀的正法。
只要具有正知正念,長時間約束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佛菩薩永遠會加持我們,守護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