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救嬰捷法:墮胎溺女、救嬰育嬰果報十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溺女削名

  武生馮姓。江西人。剛勇有力。名冠一時。傳者忘其名字郡邑。曾聽婦溺二女。道光甲午科鄉試。馬步全中。撫軍大屬意。將以魁虎榜。忽於較技勇一塲。開弓時。見一大鬼。率兩嬰孩。摩拳擦掌。環立身旁。大驚而倒。撫軍奇其技。復試又如之。遂棄不取。

  溺女產蛇

  周六。漢陽舟人子也。其妻王氏。生二女。皆溺之。次年。又懷姙。產下二蛇。纏繞身體。嚙咬其肉。大叫數日而死。後托夢於周六曰。我生前溺死兩女。爾不禁止。以致變蛇索命。現在陰間。仍然受罪。不能轉生。爾若不將此事遍告世人。我罪益重。爾禍亦不遠矣。言畢。痛哭而去。周六驚覺。逢人辄告此事。

  溺女牛觸

  武陵農民莫三。正德間人。夫婦連溺數女。一日家養二牛。忽躍出圈外。骧首怒目。向莫三夫婦亂觸。呼叫喧天。鄰人聞而往視。業已腹裂腸出。少頃。二牛忽作人語。一曰吾莫三長女也。一曰吾莫三次女也。今冥王命我來索他夫婦性命。爾等將欲何為。觀者大駭。不敢相害。可見溺女償命。其報顯然。

  勸溺慘死

  武昌東鄉。有木作匠謝九。與其妻張氏。好勸人溺女。後在村外修葺廟宇。一日正上屋蓋瓦閒。見木架上有許多嬰孩。作起舞擁推之狀。心陡一驚。仰後墮地。其妻聞而往視。忽牆壁倒塌一角。將腦漿打出。夫婦同時殒命。此乾隆十九年八月二十日事。

  沉嬰雷殛

  善化鄉民王六。以貨油為業。一日替人抱送嬰孩。至省城育嬰堂。受嬰家謝錢六百文。行抵中途。因聞育嬰堂每收一嬰。要掛號錢二百文。遂將嬰孩暗沉河內。歸向嬰家佯言送到。越月。又替人抱送嬰孩。甫至河邊。忽風雷暴至。將嬰孩攝至李姓門首。適李媪見之。抱歸撫養。王六當被迅雷殛死。背上有此人生平無他罪過。惟替人抱送嬰孩。受人謝錢。仍將嬰孩暗沉河內。故遭此報。三十一字。見者無不駭異。

  悔溺獲福

  朱生學仁。字悔遲。楚人也。初生一女。卽溺之。逾嵗。生一子。視如拱璧。似以為溺女無關陰骘也。迨後見貴中孚戒溺女文。遂痛悔前非。力行救嬰之事。年余。子忽病死。妻曰。君今行善若此。何以反自喪其子。學仁莫解其故。乃哭訴於城隍。夜示夢曰。汝曾溺過一女。此子卽汝所溺之女。投生以報仇者。今上帝嘉汝悔過遷善。命冥王注銷前孽。收去此子。若善心不替。尚有貴子賜汝。汝其勉之。覺而語妻。妻夢亦同。明年。孿生二子。後均成名。天不罪悔過之人。於茲益信。

  阻溺生子

  龍游汪致祥。六十五嵗無子。妻姜氏五十九嵗。自分宗緒已絕。一日姜氏為王姓婦接生。產一女。婦欲溺之。姜氏力為勸阻。越夕致祥忽夢神告曰。汝命本絕嗣。念汝妻阻溺救生。賜予一子。醒以告姜氏。姜氏曰。此眞妄想。兩人皆將就木。何由生子。無何姜氏腹震動。十月竟舉一男。

  救嬰免刼

  張小山。休甯之富商也。道光二十九年秋九月。泊舟武昌。時鹽航蟻集。帆樯如林。更旣靜。忽聞船頭有嬰孩啼哭聲。秉燭出視。是一棄嬰。隨喚僕抱入艙內。晨起。囑舟人覔乳婦。舟人雲。我家住對河。前月我弟婦產子未育。想必有乳。但須過河面商方可。張諾。午膳後。揚帆渡江。抵陸。隨舟人至其家。計商撫育事畢。返舟。日已曛暮。頃刻。江風大起。對河早晨泊舟之地。火發沖天。沿江十余裡。照耀白日。焚燒船只不知其數。小山驚喜交集。茫茫大刼中。誰謂天公無皂白耶。

  救嬰脫禍

  桂林張祥順者。賈人張伯泉之猶子也。業儒未成。隨叔貿販。流寓於蜀。一日偕村人進城訪友。距家五裡許。見道側有一棄嬰。張約村人少待。將嬰抱歸。再行同去。村人不可。張曰。我不忍此嬰孩。遺死道路。爾旣不肯待。請先行。村人別去。纔數十步。一危崖崩塌。聲響如雷。張回顧。村人已壓斃其間。不勝駭詫。遂抱嬰歸。白其事於村人之家。從此救嬰之心益誠。後掘地得窖镪數千。遂援例納粟。益權子母。十年間。財雄一方。生三子。一舉進士。夫婦皆壽終。

  育女獲子

  王俊。閩人。其妻何氏。連生四女。皆育之。及第五胎。又生一女。或勸溺之。夫婦叱曰。天地以好生為心。溺女卽逆天。吾不為也。仍育之。是夜夫婦。同夢一天神。抱一小孩。自雲端而來告曰。汝命本無子。因汝夫婦不肯溺女。汝家竃神奏告上帝。上帝謂此一節。卽可生子。故命予送一子與汝。以光門闾。明年。果生一子。後舉進士。

  (摘編自《救嬰捷法》)

 

上一篇:印光大師:凡是離開信願說念佛等開示,全都應該置之度外
下一篇:命運與福報中隱藏著的秘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