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及時轉身,你將會少卻很多​煩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及時轉身,你將會少卻很多煩惱

  鼎鼎大名的臨濟禅師,有一天跟隨他的老師黃檗禅師到田裡勞作。黃檗禅師走在前面,臨濟禅師跟在後面。

  路上,黃檗禅師忽然停下回頭,發現臨濟禅師空著手,就問:“你怎麼不把鋤頭帶來?”

  臨濟禅師答說:“我的鋤頭不知誰拿走了!”

  黃檗禅師豎起鋤頭說:“單單‘這個’,世上就沒有一個人能拿得動!”

  臨濟禅師一聽這話,毫不客氣地奪過鋤頭,對黃檗禅師道:“老師說誰也拿不動,現在不是在我手中嗎?”

  “‘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無的未必無。’你說今天有誰給我們耕田呢?”

  “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關我們何事?”

  臨濟禅師這樣說了以後,黃檗禅師一句話不說,轉身就回僧院去了。不久沩山禅師把這件事說給仰山禅師聽,並問:“鋤頭在黃檗禅師手中,為什麼卻被臨濟禅師奪去?”

  仰山禅師答道:“強取豪奪雖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卻在君子之上。”

  沩山禅師再問:“臨濟為什麼要說耕種和收成不關己事呢?”

  仰山禅師反問道:“難道你還不能超脫對待關系之外嗎?”

  沩山禅師聽了,一句話不說,轉身回到自己的僧院去了。

  黃檗禅師和沩山禅師的轉身,既有結束爭論的意思,也有肯定的意思。他們肯定的是跟自己對話的對方,認為眼前的人已經有能力繼承自己的衣缽了。結束爭論是因為他們不願再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因為對方既然已經可以繼承自己的衣缽了,那麼就沒必要再去糾纏不休了。

  我們需懂得適時停下,明白及時轉身。這很難。

  就拿爭論來說,很多人就無法做到轉身。很多爭論,雖然彼此口舌上針鋒相對,但其實說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這種情況,即使兩者中有一個突然發現了問題所在,也不會停下,而是繼續跟對方爭論。結果大都會弄得不歡而散。如果這時候其中一個及時轉身,那麼這不歡自然就不會發生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轉身就是認輸,其實不然。你的轉身,獲得的往往是對方的反思和圍觀者們的贊歎。因為圍觀者身在環境中,但心在你們的爭論外。他們往往都能看出問題所在。這時候,他們對你的轉身會作出正確評價的。

  及時轉身不僅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智慧。不要太過執念於一些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事情。在發現可能有麻煩的時候,及時轉身,這樣你將會少卻很多煩惱。

  人都有一種特別的能力,有一個尤其擅長的領域,在這領域內,不管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好。久而久之,就會在這領域內生出自信來,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往往會將之向這個領域靠,以期用自己的經驗解決。這是好事,值得鼓勵,也應該發揚。

  不過,太過相信這點也不好,有時這份給我們自信的我們擅長的能力也會憑空消失,尤其是當被外來的幫助所干擾的時候。

  佛光禅師有一次給學僧們講了一則公案:

  古時人們大多在紙糊的燈籠裡點上蠟燭,當作夜間行走的照明燈。

  一位盲者辭別朋友時天色已暗,朋友給他一只燈籠。盲者謝絕了朋友的好意,因為無論明暗,對他來講,都不受影響。

  朋友解釋,雖然你不需要燈籠照路,但是,可以避免別人撞著你。

  盲者覺得朋友的話說得有理,就帶著燈籠回家了。

  但走了不多遠,就被來人撞了個正著。盲者呵斥道:“難道你看不見我手裡的燈籠嗎?”

  路人致歉,並說:“老兄,你的燈籠早就熄滅了。”

  盲者不甘示弱:“是你的心燈滅了,豈關我的蠟燭熄滅呢!”

  路人反駁道:“是你太過在意這燈了吧?”

  盲者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盲人的眼睛看不見,但聽覺大都異常靈敏,他們能記住自己聽到的每一種聲音。很多盲人,你跟他說一句話,幾年之後,你再見到他,他依然能分辨出你的聲音。不僅在音色分辨上,盲人有著異常的能力,在分辨細微聲音方面,他們也很擅長。

  所以,盲人走路的時候保證不會被撞,因為他們能夠聽到來自對方走路時那種細微的聲音。由此可以知道,故事中的盲人,在夜裡是可以聽出對面有人走來而成功避開的。但他拿燈的那個晚上,沒有避開的原因就在於朋友跟他說的那句話,給他的那盞燈。

  因為手裡有了燈,所以盲者認為對面走來的人一定是可以看見自己的,因此他就放松了警惕,沒有注意到對面走來的人。

  盲者因為有了外來的幫助,而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出現了疏忽。其實正常人也一樣。參悟佛法的人,往往會因為有一個好的師傅,從而覺得自己可以受到更多的指點而放松苦修;俗世的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有一個好的出身,而不去努力奮斗。但結果肯定是僧人無法悟道,俗世的那人沒有成功。

  他們太過依賴於外力了,從而在內心產生了懈怠,這懈怠,正是妨礙人進步的大敵。

  一個人想要做到最好,就要有一種緊迫感,要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而不是想著依靠別人。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真正困擾你的,是你自己的執念​
下一篇:見到不願意布施的人,發什麼願呢?(宣化上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