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扎根教育、基礎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中國人搞教育,外國人實在講連作夢都想不到。但是今天中國人自己疏忽了,自己也不知道,只有讀古書的人,看到過去留下來這些記載。但是外國人學中國歷史的,確實我見到好幾個,沒有不佩服中國人。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幾千年來社會長治久安,他們非常佩服,怎麼能做得到?政權一建立,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的太平盛世。改朝換代,動亂的時間並不長,政權一建立,大概五、六年的時間,社會秩序就恢復了。所以他們研究,什麼方法造成的?實際上是教育。什麼教育?家庭教育。這是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把人都教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好事,社會怎麼會不安定?天下怎麼會不太平?就這個道理。國家鼓勵家庭教育,所以中國社會的成就靠家庭。
今天家沒有了,八年抗戰之後,中國人家破人亡,這是對中國最大的損失。因為中國的家自古以來是大家庭,它不是小家庭。一個家庭,普通的家庭大概都有三百人的人口,有這麼多人;旺族有七、八百人;人丁不旺的,應該也有兩百人左右,五代同堂。這麼大的一個家庭,要管理不好,家不就亂了。所以每個家,如果你們看看家譜,所以家有祠堂,祠堂是紀念祖先的,人能夠不忘記祖先,他就會孝順父母,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個教育不能疏忽。你要想你一家人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好人,祠堂教孝,這是根,祠堂沒有了,根就拔掉了。家譜沒有了,你家庭歷史沒有了。人要知道家庭歷史,他怎麼會不愛家!我們老祖宗是誰?老祖宗是黃帝,再往上追,是神農、是伏羲,你能不愛家嗎?伏羲到現在五千五百年,這是知道的。家庭源遠流長,人的那個愛家的心、愛國的心,從這裡生起來。這是教育裡最主要的一個環節,怎麼可以輕視?真正研究中國古代歷史,你去看看每個人的家譜,我們就深深相信,中國的漢族的的確確是炎黃子孫,是伏羲、神農的後裔,漢族是一家人。這個歷史保存得很完整,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要珍惜,要愛護。
在這麼大的一個家庭,我們在中國地圖上看,現在雖然沒有了,名稱還在。看看中國大陸的地圖,農村裡頭,這王村,那個李村,那是黃集,集是聚集在一塊。人家一看,那是什麼?那一個村就是一個家,原本他是一家人,家庭有這麼多的人,這麼大的一個家,所以它不能沒有家道,不能沒有家規。《弟子規》就是家規,家規裡面的共同家規,還有不同的,《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是共同家規,每一家都必須要學習的。所以它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這一家經營的事業。所以世世代代老人要教子孫,繼承家道,繼承家規,繼承家學,繼承家業,個個家都好、都整齊,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所以在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讀書?讀書讀好了將來做官。為什麼要做官?這個行業是最快樂的、最清閒的,地位又很高,待遇也不錯,沒事情干。為什麼?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做官的最輕松。所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最快樂?做官。你看看《四庫全書》的集部,幾乎裡頭有一半作品都是做官人寫的文章、詩詞。為什麼?沒事干,游山玩水;一個月有一、二件案子就很多了。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最辛苦的就是做官,現在官不能做,太苦了。現在要做做和尚,就像從前做官,沒事,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沒有壓力,多自在!在從前只有做官能享受到的。所以做官他就能做學問,沒有事情,讀書。你看古代這些官員留下來的注疏多少!這都是什麼?他沒事情干,他才專門做學問,他不離開書本。
所以這個家太重要了。現在中國像古時候這個家,我想是不可能再恢復了。所以我就很期望現在所謂是企業家,讓搞企業的人把中國傳統家的精神恢復起來,那中國還有救,中國還可以出現千年盛世。企業繼承中國傳統那個家道、家規、家學、家業。過去,中國人的家是血緣關系,有血統關系;現在企業做的是,這是道義,這就是儒家講的仁義的關系,能做得到。你這個企業裡頭有規矩、有禮節、有道,道就是理論的基礎,這個道理就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干哪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的、為大眾服務的,不以自己私人利益為第一,是以服務為第一。員工都是我的兄弟姊妹,要用親情去照顧他,要好好的去教育他。不但他在這裡服務給你做工,你好好教他,提升他的德行,提升他的工作能力,提升他的境界,要照顧他,他的家,他有父母。所以企業家應該自己辦安養院,養老院。養老院養誰?員工的老人,統統照顧到,那個員工會死心塌地替你服務。我們要辦子弟學校,子弟學校就是我員工的子弟,你這樣照顧到,你的員工一生不會離開你,他會把你的企業當作他自己的家業,就成功了。中國社會要能夠走向這樣,千年盛世絕對會出現。企業的老板是大家長,必須要尊重,必須要聽從,以道德倫理來管理你的企業。這個要是全國都推行,做官的人又快樂了,沒事干,不會再有這麼多的案件,所以國家應當要推行。中國過去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家太好了!家把這個社會可以說百分之七、八十的社會安全責任家承當了。今天做,換一個方法來做,還是可以做得到。這是我們講到一心,蓮池大師所說的,正指理一心,這很重要。如果我們用理一心來過生活,用理一心來經營事業,菩薩事業,菩薩干的。經商是菩薩商人,居家是菩薩家庭,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了。我們希望年輕的同學要明白這個道理,深入經藏,佛化世間,佛化世界,那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一九集)2011/5/1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