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南懷瑾:精從足底生,寒也是從足底生,所以說人老腿先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體的健康,與腿和足有極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系。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於軀干與頭部。

  生命中暖、受、識三樣東西是連著的三個作用。身體的暖氣在,壽命就存在,識的作用也還在。人死亡是從下部開始,年紀越大,兩條腿越沒力,慢慢兩只腳也冷了。有許多人身體特別健康,到老年兩只腳底心還發熱,襪子都穿不住,那他的壽命一定很長。一般人從下部冷上來,風濕病也來了,慢慢腿也走不動了,最後兩條腿拖著走,這兩條腿已經死亡了。

  人的生命在下部,精從腳底生;人的衰老死亡,從腳底開始,越老兩條腿越走不動。講醫學,你看中年人走路,腰以下都有問題了,已經差不多了。換句話說,是死亡開始的消息來了。所以對於養生要特別注意。

  —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藥師經的濟世觀》《南懷瑾老師講宗鏡錄》《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我經常說,人的衰老死亡,先是腿,兩條腿拖不動,已經死了一半。修道的人,如果後來還是如此,那就是一點工夫都沒有,還要想悟道,那不是自欺欺人嗎?就像年紀大的人,路走不動,衰老了,工夫到了,一旦氣脈真通了,身輕如葉,行路疾如奔馬,不要練輕功的,自然走路很快。所以啊,趕快修行或者趕快吃藥,死亡是從下面一節一節死上來的,也就是這個法則的道理。

  道家有句話,“精從足底生”,氣也從足底生,兩個腳底心的穴道叫做“湧泉穴”,生命來源都從下面起;相反的,一個人衰老了怕冷,也是從足底開始冷。所以老年不管男女,足底心發燙不怕冷,走路舉步如飛的,那就是長壽之相。

  六七十歲老朋友來問我說,老師啊,我有便秘的毛病,我說恭喜!你七十歲了還便秘,因為人老時氣漏了,專門放屁的。年紀大了便秘固然痛苦,但是那個元氣還在,還充實。如果老了以後光放屁,已經不對了,這個道理要注意。你看到這些雖然都是很瑣碎的事情,但同生命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修道的人要注意。

  精從腳底生,所以我常常講,你看老年人,如果兩個腳底心冬天都發燙發暖,走路兩腿非常靈活有力的,一定是長壽之相。老化是從下部先開始老。你看嬰兒愛玩腳,躺在那裡兩個腳蹬來蹬去。大了就愛跑,所以小孩子六歲七歲狗都嫌,他閒不住的,非跑不可,在成長中他精力旺盛。到了二十幾歲,就要坐咖啡館不大動了。到了四十多歲,坐在那裡兩條腿跷起來。六十歲的時候腳跷得更高,才叫做舒服,因為兩條腿硬棒子一樣彎不動了。所以打坐也坐不住,當然會腿發麻,下半身早已經報銷到閻羅王那裡去了。兩個腿的氣走通以後,打坐時兩個腿是無比舒服!坐在那裡不肯下座的,那個就叫真正地得樂了。

  — —《我說參同契》

  死亡從哪裡開始呢?我常說,身體健康要注意活動兩條腿。你看健康的嬰兒生下來,這個手一定握拳,拇指握在拳內。這個也就是密宗的護身拳。你看嬰兒躺在床上,主要的活動是兩條腿,手不大動的,他的生命力很足,腿喜歡動。我也經常說,人生下來就抓,世界上什麼都要抓,愛情、人情、兒女、錢財,到死的時候一定放掉。人死了就不能抓了,都放掉了,都“大徹大悟”了,哈!抓不了啦。

  孩子是喜歡動腿的,到了大一點喜歡亂跑,到七歲八歲,狗都討厭,那個狗在睡覺,他偏跑過去踢一腳,因為兩腿愛動。所以到上小學中學,愛打球運動。等到做了老板,像你們這些中年人,兩個腿不行,開始架二郎腿了。當年楊*北到辦公室,抽根煙,腿架到桌上去,這樣子去指揮。所以,你們的健康對不對,看你們兩條腿,到了老年兩條腿就這樣走路了(師示蹒跚艱難狀),只要看自己兩條腿是否靈活,你就測驗出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所以衰老、死亡是先從腳底開始的,以前講“寒從足底生”,老人冬天那個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所以我經常叫你們加衣服,尤其女人,褲子要穿厚些。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兩個褲腿都綁起來,所以婦科的病少。現在穿個三角褲,又穿裙子,要美麗,不怕凍,所以婦科病特別多。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兩腿、兩足是非常重要的。

  我經常說一個閒話,也可以說是笑話。我說,你們出家人早晚課,念經——“皈依佛兩足尊”,佛是兩足尊,怎麼兩足尊呢?依道理解釋,福德具足,智慧具足,所以叫兩足尊。這個世界上,一般都是有錢人沒有學問,有學問的人沒有錢;有福報沒有智慧,有智慧沒有福報。人生有富貴功名,智慧又高,學問又好,那了不起,那是兩足尊;教理上是這樣解釋。

  實際上,做工夫兩個腿和足最重要!如果一個人,走路子時不靈活,腰以下都不行,那就是衰老了。假使說年齡大的人,還可以把腿放到頭上,可以做瑜伽,還那麼輕松的,就了不起了。

  —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中國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論,都會談到人類關於“死”的問題,無論男女,每一人的死亡,都是自腳部開始,道家深明此理,故訓練“息息歸踵”,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釋“踵”為足心的“湧泉穴”。

  試觀嬰兒躺在床上自玩,經常是活動他的雙腳,而雙手反而很少活動,後來漸漸長大,仍然愛跑、愛跳,雙腳好動,中年後一變,卻愛坐喜靜,反而討厭年少好動的人,殊不知他半身活力已消減,下身等於半死狀態了,所以倦於活動。再看老年人,坐時更喜將兩腿跷起高放在桌上,才覺舒服,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兩腳易冷,老態呈現出來了,若老年人能腳底發燙,腳下有力,則是長壽的征兆。

  又看胎兒的呼吸用臍,丹田在動,嬰兒呼吸雖用口鼻,而丹田仍還自然在動。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動無力而靜止,改變位置,上縮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後一口氣不續,鳴乎哀哉--就此報銷。可見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漸往上,逐步衰竭。

  有同學問:“老師,請問一下,修白骨觀的觀想是從腳先觀上來,可以先從頭觀下來嗎?”

  為什麼先從腳底下觀起呢?佛經裡面講修行的方法,例如密宗,有些觀日輪、觀太陽,腳底心觀一個太陽,為什麼如此呢?一定要從腳底下觀起呢?

  我們人的生命,“精從足底生”,所以人的生命是從下部來的,人的衰老死亡也是先從腳慢慢涼的,老年人的腳和腿慢慢沒有力氣了,從下部逐漸向上死亡。這個道理我跟你們講過不曉得多少次了。你看剛出生的嬰兒在那裡怎麼玩的?上身不動,光動腳。到了小孩子七八歲的時候,他站不住的,光想跑,兩個腳發脹,好像狗要長牙齒的時候專門咬東西一樣,腳就要跑。十幾歲以後喜歡運動,叫他坐著盤腳打坐,坐不住啊;到中年以後懶得動了,喜歡坐著,而且坐也沒有力氣,兩個腿還要交叉起來。到了老年坐起來,兩個腳翹得高高的,“哎呦,好舒服!”腿已經死亡半截了。

  所以佛叫你從腳底起觀的方法是非常科學的,你從腳底一觀,或者做太陽的日輪觀,作明點在腳底觀,作白骨在腳底觀,有高血壓的,血壓就降下來了,血就平和了,氣就歸元。氣一歸元,所謂莊子說的“常人呼吸以喉”,普通人的呼吸只到喉嚨,“至人呼吸以踵”,有道的人氣一直到腳底心、到腳趾頭,那就壽命長了。所以,這個觀法一定要從腳趾來觀起。同時六道輪回,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最下面,所以要了先了地獄道,一節一節上來,這是理論上的。

  那麼《禅秘要法》全部的方法裡面,到後來佛也說了,修持到某一步工夫的時候,不從腳底觀了,換一下從頭頂上觀。從頭頂上觀下來也就是密宗後來特有的灌頂法,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修長壽法。老年人身體不好了,可以從上面修下來,是這個道理。

  整理自《禅密要法講座》

  我常常問人,嬰兒生下來,躺在床上玩什麼?嬰兒兩個手不大動的,指頭是大指頭放在裡頭這樣抓到的,所以道家後來打坐就用這個手印,叫做握固。嬰兒大指頭是放裡頭的,很少有嬰兒大指頭放在手掌外頭,如果這樣嬰兒也許健康有問題。嬰兒在床上玩什麼?蹬腳,特別愛踢,他的生命在成長。所以七、八歲的兒童連狗都討厭,狗在睡覺他都跑去踢它一下,等於狗長牙齒的時候不咬不舒服,我們小的時候長牙齒不咬東西也不舒服,發癢發脹,所以兩條腿發脹就愛動,生命在成長。

  慢慢到了中年以後,大家坐起來喜歡兩條腿交起來翹二郎腿,已經不行了;到老年坐著兩條腿抬得高高的半躺才舒服,根本沒有生命,生命的死亡從足底下開始。所以一般人說養精蓄銳,精力也從足底下開始,“精從足底生”,換句話說,一個人發冷,寒也從足底生。

  所以我常常告訴人要穿襪子,你上面拿皮袍包起來,下面光著腳,沒有用的;你把下面兩條腿保護好了,上面少穿一點沒有問題。你看男的女的老了以後,到了中年有一個東西很快就出來,每一個人家裡都種西瓜的,到了中年都出去賣西瓜了,走路挺著肚子這個樣子了,肚子都大了,屁股都向前面挺;慢慢以後,老了走不動了,兩條腿不行了,死了一半,小心啊!不過我兩條腿還不錯的。。

  所以中國以前看相的說,老年人到冬天而腳心還發熱的,是長壽之相,其實是生理上兩腳還有生命的活力。且看老人,腳活動不靈活,走路吃力,腳已近死亡。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沒有了,最後手也懶得動,只用腦筋。到了臨死的時候,除了少數的例外,一般正常的情形,是腳先失去知覺。— —《論語別裁》《南禅七日》

 

上一篇:宏圓法師:是心為何物,煩惱習種子,善惡皆由心,心為阿賴耶
下一篇:冤親債主顯現的13種預示,以及6種關鍵的化解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