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1],以期免生死輪回之幻苦,證涅槃[2]常住[3]之真樂。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4]。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5]。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
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6]。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7]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續)臨終三大要](《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注:
[1]資糧:資為資助。糧為糧食。如人遠行,必假糧食,資助其身。欲三乘之證果,宜以善根功德之糧,資助己身也。(後略)(《佛學大辭典》)
[2]涅槃: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新譯曰波利匿縛喃。譯為圓寂。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後略)(《佛學大辭典》)
[3]常住:法無生滅變遷謂之常住。(後略)(《佛學大辭典》)
[4]正信:正者對邪而言。正信者信正法之心也。(《佛學大辭典》)
[5]淨因: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業叫淨業,淨因就是修這種淨業的因。(《佛學常見詞匯》)
[6]信向:信三寶不疑而歸向之也。(後略)(《佛學大辭典》)
[7]相習成風:相互沿襲成為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