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法要新白話版1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馮楫

  我的布施經典,一事而有二種布施。用錢印經,就是財施;用經傳法,就是法施。財施,能得天上人間福德的果報;法施,能得世智辯聰超過世人的果報。應當知道二種果報都是輪回的因,苦報的本。我今天發願,願回向這二報,臨命終時,莊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為胎,往生其中,見佛聽法,證悟無生法忍,登上不退的階級,達到菩薩位。再回到十方世界內,五濁惡世中,普現化身,而作佛事。因為今天財法二種布施,就如觀世音菩薩,具有大慈悲心,游歷五道,隨眾生類別變化形像,講說妙法,開發不覺悟的眾生,永遠脫離苦道,使他們得智慧,與所有眾生都能成佛,這是我布施經典的願望啊。(《發願文》)

  宋張掄

  臣(我)曾經讀天竺的書(佛經),知道出世間有極樂國土,那國土有佛,號稱阿彌陀。他原本是國王,後來捨去不做,超凡脫俗獨自覺醒,悟到心性修證成聖,以大願力,普度一切眾生。那極樂國都是用上妙眾寶莊嚴,地面都是黃金鋪成,沒有山川丘谷的險峻,節氣總是春天,沒有陰陽寒暑的變化,沒有饑寒老病生死的苦,沒有五道眾生雜居的渾濁。用的是種種的神通,方便善巧的教導,眾生欣樂生起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能發一念,念那佛號,就這一念,清淨純熟,圓滿具足,融會真如,就是同一法性。幻化的身體滅盡時,這個法性不滅,一剎那間,佛土現前,就如拿著票據,去取寄存的東西。我很誠敬這個說法,刻苦精進,沒有間斷,一心念佛,也有年頭了。全家老少,沒有不隨我的勸化,就在我家的東邊,挖池塘種蓮花,效仿慧遠大師結社的用意,天天率領妻子兒女念佛萬遍。而又在每年的春秋季節,選擇良辰吉日,在普靜精捨,與信眾共修。於是見聞隨喜的人,如雲川匯集,唱佛的聲音,如潮水翻騰啊。那慧遠大師創建蓮社,距今已有數百年,其中信眾景仰余留的風范,祖師表述他的崇高,代代都不缺乏這樣的人,但是大都暗藏不顯,與木石一樣沉寂了。只是我多麼幸運,得到太上光堯壽聖皇帝,親自揮灑書法,寫“蓮社”二大字作為賞賜,天子的文章墨寶,從未有過。萬眾共同瞻仰,歡天喜地,不只是傳示同修們,誇耀千年難遇的盛舉,實際是願天下後世,凡是聽到見到的,都能得到念佛三昧,究竟成就無上的菩提,那產生的利益眾生,怎麼可以衡量?恭謹的刊印在堅固的石碑上,彰顯皇上的美意吧。(《蓮社題記》)

  明袁宏道

  一、信心行者。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一切的行持,信是正因。甚至菩提果的圓滿,也只是完成這個信根。如谷子落地已經成熟,與初種時沒有不同。如稚嫩的竹筍長到參天,本是原來的竹竿。初心菩薩,沒有不依靠信力成就的,蓮宗尤其是依靠信為根本。一者是,相信阿彌陀佛的不動智,根本智,與自己沒有不同。就如太虛空,太陽映照就明亮,雲來遮擋就陰暗,虛空本來沒有變化,是因為雲和太陽就是虛空。二者是,相信阿彌陀佛那由他劫難行難忍,種種修習的事,我也能行。為什麼呢?無始劫以來漂浮沉溺在三惡道中,生的苦死的苦,披毛戴角的獸類,鐵床銅柱的地獄,一切無益的苦,都能忍受,何況現今菩薩萬行救濟眾生的事,豈能不做為?三者是,相信阿彌陀佛的無量智慧,無量神通,以及成就無量願力等事,我也應當能。如來的自性方便,具有這樣不可思議的事,因為我與如來是同一本體清淨性。四者是,相信阿彌陀佛不去不來,我也不去不來。西方淨土與我們這穢土,沒有分隔一毫端,想見就見。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佛,都是以法性為身土。五者是,相信阿彌陀佛修行多劫,直到證果,沒有剎那的變化,我也沒有剎那的變化,品位等齊諸佛。為什麼呢?因為時間的分別,是業的作用,法界海中,業是不可得的。這樣的信解,是入道的初心,相信一切諸佛淨土的行法。二、止觀行者。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觀,是示現一心的方式,統攝萬法的要領。西方淨土十六觀,全部具足這三義。《妙宗鈔》說:“性中三德,體是諸佛三身。即此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觀。若不然者,則觀外有佛,境不即心,何名圓宗絕待之觀。亦可彌陀三身,以為法身。我之三觀,以為般若。觀成見佛,即是解脫。舉一具三,觀佛既爾,觀諸依正,理非異途。廣如疏鈔,不能具述。”知道這個理,就知道念佛一聲,具足了三觀。了悟能念的心,不是肉團,不是緣影,是空觀。了悟所念的佛,或依報或正報,主與伴各各圓融,橫豎窮盡,是假觀。了悟能所是絕對,能所雙亡能所雙照,是中觀。再說能念,就是一心三觀。所念,就是一境三谛。能所不二,就是谛觀不二。三谛,就是法身。三觀,就是般若。谛觀不二,念佛相應,就是解脫。舉一就是三,這樣念佛一聲,能清淨四土。如拈起一粒微塵,大地變作黃金,這就是法界圓融不可思議的觀門。三、六度行者。起信論說“菩薩的深解現前,那修行離相。因為知道法性體,能遠離悭貪,隨順修行檀波羅蜜(布施)。因為知道法性無染,能遠離五欲過患,隨順修行戒波羅蜜。因為知道法性無苦,能遠離瞋惱,隨順修行忍波羅蜜。因為知道法性無身心相,能遠離懈怠,隨順修行精進波羅蜜。因為知道法性常定,能體無亂,隨順修行禅波羅蜜。因為知道法性體明,能遠離無明,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所以修淨土的人,不超出一種修行,就具足這六義。念念離相,是修行布施,念念清淨,是修行持戒,念念寂靜,是修行忍辱,念念相續,是修行精進。念念專一,是修行禅定。念念佛號,是修行智慧。應當知道離相、清淨、寂靜、相續、專一,必有事相隨緣而起,但都是從念佛中流出。正行助行不二,事相理體不二,所以念佛一行,能涵蓋一切修行,因為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沒有一切修行。如果廢止一切修行,就是廢心。四、悲願行者。諸佛菩薩,本性的大海是無盡的,供養是無盡的,持戒布施是無盡的,甚至饒益眾生也是無盡的。所以天親菩薩的淨土五念門,以“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四種,作為成就進入功德門。回向一切煩惱眾生,拔掉世間的苦,作為成就出功德門。菩薩修得五念門,快速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人質疑問:“《淨名經》(《維摩诘經》)說:‘菩薩觀於眾生,如呼聲響,如水聚沫等。’這樣說來眾生本來是空,而發願利益眾生,難道不是病眼見空中的華嗎?”回答:“《大智度論》引佛說:‘無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無佛相。當知無眾生者,破眾生想,不言取無眾生相。’所以淨名居士(維摩诘)說菩薩作這樣的觀察後,自己說‘我應當為眾生說無眾生的法’,是真實的慈悲啊。所以知道菩薩種種的度眾生,是深深通達無眾生的義理。若是見有眾生,就是有我,慈悲心低劣,怎麼能做到這樣饒益眾生的行為呢?”五、稱法行者。法界海是無量無邊,修行的海也是無量無邊。所以菩薩的一切行,都是契合自性的,不是有不是無,不是行不是不行。契合法的自性,不是初發心得到的,不是後心證果得到的。現在略說它的相狀。一者,菩薩度一切眾生,究竟達到無余涅槃,而眾生界沒有減少。如傀儡的表演,悲喜哭笑分明,但不過是一土偶,其實什麼也沒有。二者,菩薩示行五無間罪,而沒有惱怒,至於地獄,沒有罪垢,至於畜生,沒有無明憍慢等過失。如女子離魂,甚至生孩子,而自身常在母親面前(倩女離魂的故事)。三者,菩薩自身入定他身起來,一身入定多身起來,有情身入定無情身起來,如猛虎調動屍體,跪拜舞蹈,只是虎的意願,而屍體是無知的。四者,菩薩在一個小眾生的身體中,轉大法輪,點燃大法的火炬,震動大法的雷霆,摧毀魔宮,大地震動,度無量無邊的眾生,而這小眾生不覺不知。如天帝的樂人,逃入小女子的鼻孔中,而女子不知覺。五者,菩薩要久住世間,就把一念間衍生為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要少住世間,就把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縮為一念間。如小兒看燈籠上的走馬轉動,計算走馬有多少或首尾在哪裡,根本不可能。如果證到這樣不可思議的修行,在一念中,三世諸佛的淨土,全部攝取無余,這就是菩薩莊嚴淨土的修行。用無思量的智慧觀照才可見,不是情識能猜測的。為什麼呢?因為自性超出一切思量。(《西方合論》)

 

上一篇:劉素雲:順逆、善惡都要平等地接納
下一篇:劉素雲:學佛人防范污染的最佳良方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