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普賢菩薩說:“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是大菩薩所說的話,是依事實而說,不是想象,也不是嚇人的,確乎是如此。
我們舉心動念,真是“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好的不會想,盡是想壞的。乃至現在已經信佛,做了佛陀的虔誠弟子,知道壞事不可做、也不可想。至於身不可做,大家都還能勉勵、勉強不敢做——實在不敢做,因為惡果報太可怕了,也受不了。
可是叫你心裡不要想就難了,也不可能。為什麼這樣?
這就是習氣——無始以來的習氣。
這些習氣不除,業種就不能夠消。
只有執持萬德聖號,這聖號是純淨、純善的,沒有一絲微之惡。
惟有這句聖號,才能消除我們無始以來的罪業,使心中清淨。
心中清淨,就不會受過去的業報;
心中,沒有清淨,與業緣一相際會,那就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有業必報,自然是如此。
所以,我們要想安樂清淨,要先把心治好了;
心清淨了,過去一切的業種都消了,就不會再有因緣受果報,因為心空了嘛!空才無礙。
我們修行用功,一定要恢復本有的清淨法身。
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歸於畢竟空,歸於我們的本性清淨心。
大家都是同秉一個空性,就像一切山河大地、有情無情都是在空中,沒有離開空,也離不了空。
我們念佛也要知道這些道理,否則你到受了業報的時候就說:“我這麼用功,佛陀都不保佑我!”佛陀當然保佑你,但不可能超越因果。
佛陀本身之所以成佛,也是由因果而成的,不可能在因果之外成佛。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因果就是這樣嘛!大家要懂得這個原理,好好地精進用功。
我們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佛心。
什麼是佛心?大慈悲心即是佛心。要令眾生回頭,不要昏迷——造罪業還不知,要使他們覺悟。
佛法化度人就是如此!
大家念佛,也要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離苦——離昏迷之苦;
要得樂——得到聞法的法喜之樂,由這個法喜充遍全身,擁護三寶、利益一切人。
所以佛家講菩薩發心,舉足下足無不是為一切眾生,無不是建立道場。
要令眾生起信心,回頭信佛,止惡修善,這就要宣揚佛法。
念佛修行,首先要忏悔無始的罪業,罪業清淨,自修度他才沒有障礙,這是念佛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業障自無始以來是這樣多,所以念佛不是一句、二句就能把罪業清除。
如果能圓發菩提心,一句佛號能具足菩提心的功德,這樣念一聲佛或修一日,比沒有得佛法正見的人修行,所得的功德不能同日而語,所謂“日劫相倍”;大家雖然同念一句佛號,功德各有不同。
我們為什麼沒有快樂之果報,偏偏要造一些不如意呢?
這並不是我們身有病才苦,難道身健康就不苦嗎?
或許你因為身體健康,忘了道業,隨著自己的貪嗔癡,連父母的話也不聽,師長的話也不理,好像野猴、縱馬一樣,身心怎麼能自在呢?
人畢竟是凡夫,常如俗語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要到自己受苦難的時候才回心。
事情是因因果果的好巧妙,怎樣巧妙?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就是我們在受苦難之中,說不定就改成好的境界;你事事順利,說不定隱藏著好多的陷阱在裡頭。
人生就是這樣!在有禍難的時候,時常要回光返照,要覺悟,要改造——改造未來。因為解鈴還須系鈴人嘛!
-02-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瓜的因不好,代表“惡”,“豆”代表“善”。
我的瓜種下去了,現在知道錯了,我現在豆種得很多,瓜會不會變成豆?
不會!瓜還是結瓜,豆還是結豆。
這說明功過不能抵銷,決不是我豆種多了,瓜就不結瓜,它還是一樣結瓜。
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善惡業因絕對不能抵銷,但是“因”要變成“果”,當中要有緣,所以佛講“緣生”。
我的惡因很多,我不想結惡的果報,我就把惡的緣斷掉。
譬如種瓜,我不想讓它結瓜,我把瓜的種子放在茶杯裡面蓋起來,它沒有土壤、空氣、水分,經過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這是緣沒有了。
如果你把瓜種在肥沃的土地,它有水分、肥料、日光的緣,它一定生長得很好。
所以,我們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緣;
要想斷惡,將惡緣斷除,惡的種子就不會結果。
未信佛前所造的罪業,及信佛之後所做的功德能不能相抵?
這應該從三方面談起:
一、未信佛之前所造的過失,必定惡因已種下八識田中,將後隨機緣成熟,必感召惡果,造作何因,將得何果!
華嚴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若信佛學佛之後,善根大展流露,懂得廣造一切善因,亦將感召一切善果,因為種善因必得善報故。
依因果律而言,因果是有規律的,不會脫離軌道的,因果是平等的,遲早總會受報的,甚至不會錯亂的,因果受報輕重絲毫不差的。
因果之存在,不論有信佛無信佛,因果總是存在的,若有人深信因果,因果之存在,不是因信因果之後,因果才開始有;更不是不信因果,因果從此就沒有了。
若有人不信因果,因果還是宛然存在的,不會因你的不信而因果就自然不存在了。
是故,佛陀告訴弟子說:因果的存在與不存在,不是信有因果就有因果,信無因果就沒有因果的,不是強辯來肯定的,因果不是佛陀的產物,因果是來自每個人心目中的造作,有造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無造作則無因果,如是正見,是名因果之義,因果不離心,心不離因果,因果由心造作所得,心能造作諸因果,心與因果正等無異。
二、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若以定業不定業,輕業與重業而言,就有差別了;
若輕業或不定業,所造的惡因不很強烈,又能加上自己努力精進用功,廣造諸善,大行布施、愛語、同事、利行、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如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惡因久而無因緣促成,必得干枯焦芽,因而不復造成惡果。
譬如一顆種子置於無水分及泥土的石頭上,久而久之,被太陽曬干水分,又無泥土滋潤,必將枯死無疑,輕業與不定業亦復如是。
若造下重業與定業,因果則另當別論了,重業與定業在八識田中,已構成明顯的因果條件,遲早總是必報的,雖勤修佛道,已證成佛果,聖位亦有果報,聖凡不出因果,只是聖者受果報之際,心地如如不動,不恐慌,自在無動本尊,內心始終光明無惑,何以故?
因為聖者明白造何因必感召何果!
三、化業力為願力,以願力淨化業力。
如果修行者的願力堅強,能勇猛精進,往往可以將業力轉為願力的,這要看行者的智慧與悲願的造化來決定。
因為,有業力則無願力,有願力則無業力,業力與願力不能同時存在;修行者就是將願力抖擻圖強起來,將業力加以淨化而已!
若業力不能淨化,不能清淨圓滿,那麼,凡夫修行就休想成佛了,既然修行可以成佛,業力就可以轉化為願力了,何以故?
因為佛是由凡夫而得成就的,佛可以成佛,我們亦可以成佛,成佛是人人平等的,我們欲得成佛,必將業力淨化為願力,依願力而淨化業力。
念佛者,實為惡因之減損緣,能將惡種子蝕腐。
故曰消滅,理非矛盾。
更應知,此是以緣轉變其成分,決不是善惡抵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