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修行是修好自我,不成菩薩,便為好人。
這是把自我修成一個有福慧的人,能夠了脫生死免去煩惱。
口說好話,行好心,做好事,做一個好人,是為人的基本准則。
切莫出言不遜、口無遮攔,當作是心直口直。
切莫把語言強硬、不懂與人友和,當作天生純真。
也切莫把好出風頭、驕橫跋扈,當作當仁不讓。
因為當仁不讓,是做事積極主動去擔當,為別人分憂,而不是惹了很多煩惱給別人。
修行人千萬別說他人的壞話,這樣修行是修不成的。
沒有一位菩薩在看別人的缺點,說人的壞話,這會失去慈悲心。
因此,當以好心慈悲心去體恤眾人之疾苦。
我們一定要去想眾生的苦,不要去想眾生的缺點,不要去想眾生是多麼的貪瞋癡以及無知。
那樣去想毫無意義,只有使自己也成為貪瞋癡的一員而己。
去幫眾生解脫諸苦,以學到的如來正法去覺悟眾生。
而自身要虛心學習他人的精進優格,自然會在不斷增益己身的福報。
日日積善,日日修行不退。把修行當作快樂清涼的事,把修行當作三餐必食的好事。
做個好人,幾年後你就知道結果了。那一定是添福添慧添歡喜。
-02-
自性,能生萬法!自性,都是佛!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跟波斯匿王講,身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
在楞嚴會上,大王已六十二歲了,他感到年歲一年比一年老,感到無常之苦,便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不生不滅?
佛給他開示,就問他: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
他說:三歲。
你十三歲的時候是不是比三歲老?
是的。
十三歲的時候,你那個見跟你三歲的見,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然後十年十年問他,二十三歲比十三歲,三十三歲比二十三歲,最後問到他六十二歲,你那個見性有沒有老?
沒老。
這一問一答,波斯匿王聽懂了,他非常歡喜,他曉得不生不滅的是自性,生滅的是這個肉身。
也許有人說:我現在這個見,眼力不如從前。
不如從前是你眼睛這個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見性退化,只要配副眼鏡,就看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這見性沒有生滅,而是你這個工具老化。
再舉個例子,人年歲大,聽力不行了,要戴助聽器,戴了助聽器他還能聽,說明他聞性沒有變化。
所以要知道,我們根身衰老有退化,六根的能力不退化,自性不退化,自性不生不滅。
原來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不生不滅,佛要不說明,我們都疏忽了。
-03-
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菩薩——恆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
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向大勢至菩薩,講了如下故事: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威音王如來,這位佛的壽命和正法住世時間非常久遠。
後來,正法逐漸消退,進入像法時期,有一些比丘增上慢不具威儀,在修行上也未開悟,卻懷有高傲自大之心,在僧團裡,聚結成很大的勢力。
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恭敬禮拜,並向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
有時甚至遠遠地看到四眾,都要走過去施禮贊歎。
四眾中那些輕慢、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破口大罵:“你這個愚癡比丘來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輕視你們’,還來給我們授記,說我們將來能成佛,我們用不著你這種虛妄的授記”。
即使這樣被呵斥辱罵,這位比丘也不生嗔恚,仍然一如既往,長年累月地如此修行。
有時嗔怒的眾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時仍然高聲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將來都要成佛”。
因為他常作如是說,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眾都戲稱他為“常不輕”。
這位菩薩比丘在臨命終時,在虛空中聽到威音王佛所說《法華經》無量偈頌,且悉能受持,因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淨,並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這使他得以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廣為四眾講經說法。
而那些原本打罵輕視常不輕比丘的人,看見常不輕比丘顯現大神通力,身心柔和,語音輕妙,又能背誦《法華經》及二十千萬億偈頌,解說無礙,說法精妙,在聽聞他說《法華經》後,大眾都歡喜信受,跟隨常不輕菩薩一起修行。
因為常不輕菩薩禮遇無數諸佛,受持讀誦《法華經》,並廣為四眾宣講解說,最後得以成佛,他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現在很多人對佛菩薩的頂禮膜拜,為的是祈求保佑而已,所以學佛的人多,成佛的卻寥寥無幾。
而常不輕菩薩則不然,他在現實中磨練、苦修,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正是這種無比艱難的忍辱精神,最後終登彼岸、見性成佛。而那些目中無人、狂妄傲慢,甚至污蔑、毆打修行者的愚癡眾生,雖然具有終不泯滅的永久佛性,但其成佛的過程和時間將是非常的久遠。他們於千劫的時間在阿鼻地獄裡受極大苦楚,在二百億劫的時間裡常不遇佛、不聞法、不見僧。這是真語者的世尊告訴大勢至菩薩的事實。如若初學菩薩行者真正發心,常不輕菩薩的言行,該是可望而可及的。
-04-
問: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大乘的佛果。
怎麼才能不退轉?還真得要念佛號,當我們信願持名的時候,以彌陀願力的攝受才能不退轉。如果我們不能仰靠彌陀願力,想求證無上正等正覺,這個過程非常得艱難,煩惱非常得重,眾魔的干擾非常多,常常會退轉。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有一億菩薩由於沒有聽聞淨土法門故,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連菩薩都會退轉,更何況我們。因為他不去念名號求生淨土,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度群萌。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他都落空的話,他就會退轉。所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告訴我們:如果深信持名,相信這個念佛法門,就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這裡下手。
-05-
我們人修道,其他的法門都是有一種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為沒有人保險。
好像你持咒,持了幾年咒,覺得沒有什麼成就,就停止了,不持了,這就向後退了。
或者你念經,念了幾年,覺得也沒有什麼好處,於是乎就不念了,退了。
或者今生你不退,等到來生又退了。
今生你念經也很精進,念咒也很精進的,可是你沒有修行成,到來生,來生就不精進了,就休息下來。為什麼呢?
因為“羅漢有住胎之昏,菩薩有隔陰之迷。”
不要說你是一個凡夫,就是證到羅漢,你再一入胎,也就把你所有的神通都忘了。
菩薩有隔陰之迷,他一經過這個胎,一投胎之後,他也就迷了。
若遇著善知識,能指點你怎麼樣修行,這還可以得到覺悟;
若遇不著善知識,今生退墮,來生更退墮,就不容易再發這菩提心,所以這很容易就退墮了。
可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就沒有退了,只有向前精進而沒有退了,能得到這個四不退。
四不退,第一就是位不退,第二是行不退,第三是念不退,第四是究竟不退。
“位不退”: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個佛位。你到那兒蓮華化生,等那華開了,就見佛聞法,悟無生法忍,不會再墮落了。這叫位不退。
“行不退”:方才講的一般人修行,今生修行精進,來生又懶惰了,不精進了,這叫修行沒有長遠心。
等你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苦,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都在那兒說法呢,都是幫助著阿彌陀佛說法。
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修行的行也就不會再懶惰了,總是向前精進,勇猛精進。
“念不退”:好像我們人在娑婆世界修行,今天想要往前精進,生出精進的這一念。精進了一個時期,覺得精進很辛苦,沒有休息那麼自在,於是乎就不精進了,生出這個懶惰的念頭來了。
這個念就退了,行雖然沒有退,念已經退了。
在這短短幾十年的過程中,退墮的心比精進的心就多得不得了!
這個念就不容易不退,你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晝夜六時都是在那兒說法,你不會有退墮菩提心的這種情形。
“究竟不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蓮華化生,任何的時候也不會再退了──不退落到凡夫,不退到二乘,也不退落到菩薩。
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四不退。
-06-
「性起正法不可思議」。
我們這個世間叫緣起,不是性起,性起我們無法想像。
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
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什麼地方是性起的?
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那個法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
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
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不動搖;
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污染,不生煩惱。
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本經第九品中,法藏比丘「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實是真實,也就是實相、真如與法身,如實安住就是如實安住這個真實之際。
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是極樂世界的性體,也就是說,極樂世界一切的美好莊嚴都是稱性的。
哪些莊嚴?「榮色光曜,不可勝視」,視是你看,那個地方風景之美,你看不盡。
「無量光炎,照耀無極」。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燈光,為什麼?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放光,光明世界。
而且這個光都柔和,都不刺眼睛,清涼。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形容月亮,月光人人都愛,它不熱,太陽光太熱了,那是火球。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是多彩的、是清涼的。
「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摩尼是寶珠的總稱,這個地方講寶珠裡面白色的,交絡是網絡,裝飾,普遍的裝飾,明妙無比。
「華果恆芳,光明照耀」,花不謝的,果不會變的。它是植物,植物在我們這個世界有生住異滅,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生住異滅是變化。
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會變化?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有妄念、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是佛家講的四相,四種現相,極樂世界沒有。
極樂世界,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帶業往生的,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威神的加持,在極樂世界找不到妄想分別執著的緣,你阿賴耶裡雖然有因,就是你有這個習氣,沒有緣,習氣發不出來,不起作用。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生老病死,所以花草樹木永遠長青,果實永遠是熟的,你可以採下來吃,果實永遠不會變壞,這都是不可思議的莊嚴。
「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這是講空中的花。
「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這個世界美不勝收。
「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奇妙珍異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極樂世界你到處都能看到。
這些都是自性法爾如是,是性德圓滿的顯現,絕對不是人為的。
我們這個世間,六道是凡夫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穢土。
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土就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也是性起。
修學其他的法門,他們將來到哪裡去?真正修成功,開悟了,都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但華藏世界靠自力,淨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佛力,不一樣。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的原因,就在於仗佛力。其他一切法門,都是仗自力。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有懷疑。
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淨土第一個條件是信,第二是願,第三是持名念佛。
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
印光大師講信,講兩個方面:信娑婆世界苦,信極樂世界樂。
願,也講兩個方面:願離娑婆,願生極樂。
具足這樣的信願,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
功夫在什麼地方看?
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
要把最難放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
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手,最難捨的都捨掉了,其他的就容易了。
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
-07-
放下是論心,不是講事
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
放下,不再受它影響了。
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不是的,事照干,今天這一天的事情還得照干,心裡頭痕跡都不落。
諸位在這裡要記住,放下是論心,是論心,不是講事。
事上有,心上放下是真放下;
事上放下,心裡沒有放下,那是假的放下,不是真放下,那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在心上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