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什麼是妄想?
兩個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
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後者認為自己貧賤;
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
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所煩惱。
-02-
【經典原文】復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華嚴經》
【經文解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要用功?我們的心很散亂,想東想西,像跑馬燈似的,一刻也不停,我們用功的目的就是要“降伏其心”。
無論用什麼功,都是為了把我們無量劫以來所養成的一切人我是非,貢高我慢,煩惱障礙等壞的習氣去掉。
我們的自性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但是由於我們無始以來的愚癡,形成了許多壞習氣、壞毛病,這些壞習氣、壞毛病將我們的自性障蔽了。
所以,我們今天要用功。不用功就不能去掉壞習氣,就不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證道後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們今天在這裡用功,就是為了去掉妄想執著。
妄想執著去掉了,我們的清淨自性就會現前,那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照天照地的嘛。‘本來無修證,修證即不無,若無即不得。’所以,雖然佛性人人本具,但是,我們現在還是要用功修行,不修行即不能見自本性。(本煥長老)
【經典介紹】《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
-03-
自性,本來不生不滅!
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本來都是佛!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跟波斯匿王講,身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
在楞嚴會上,大王已六十二歲了,他感到年歲一年比一年老,感到無常之苦,便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不生不滅?
佛給他開示,就問他: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
他說:三歲。
你十三歲的時候是不是比三歲老?
是的。
十三歲的時候,你那個見跟你三歲的見,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然後十年十年問他,二十三歲比十三歲,三十三歲比二十三歲,最後問到他六十二歲,你那個見性有沒有老?
沒老。
這一問一答,波斯匿王聽懂了,他非常歡喜,他曉得不生不滅的是自性,生滅的是這個肉身。
也許有人說:我現在這個見,眼力不如從前。
不如從前是你眼睛這個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見性退化,只要配副眼鏡,就看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這見性沒有生滅,而是你這個工具老化。
再舉個例子,人年歲大,聽力不行了,要戴助聽器,戴了助聽器他還能聽,說明他聞性沒有變化。
所以要知道,我們根身衰老有退化,六根的能力不退化,自性不退化,自性不生不滅。
原來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不生不滅,佛要不說明,我們都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