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六章)0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六章盡乾坤是個眼01

  上次講到‘三報五果,鑒真俗之所歸,則能斥小除邪,刳情破執’,重點是:要講禅宗的明心見性,就必須把唯識心的作用弄清楚,才能夠真正徹底地明白見性的道理。

  下面是介紹當時宏揚唯識的人:

  遂乃護法菩薩,正義圓明。西天大行,教傳此土。

  護法是個人名。當時印度護法等人,都是宏揚唯識宗的大將、大宗師。西天指印度。印度後來唯識之學大行,慢慢傳到中國來。

  佛日沈而再朗,慧雲散而重生。遂得心境融通,自他交徹,不一不異,觸境冥宗。非有非空,隨緣合道。

  這些文字都容易看懂。但如果談修證,一般所謂參禅或其他佛法的修證,偶然的心境上得一點修養、清淨、安祥則有之;但是心地法門與物理世界能夠彼此融通,不是理論,而是事相。事相就是事實、功夫。真正功夫到了,心與境能夠融會貫通了。

  一心清淨,萬法圓融

  其次,‘自他交徹’。我們普通學佛,在境界上達到自己的清淨則有之,心念的安祥是有,他力方面就沒有辦法。比如我對於你,對於他,彼此能夠發生感應之作用則做不到,何況過去有成就的,如諸佛菩薩或諸天神,種種境界,與之‘自他交徹’談不到。若不能達到‘心境融通,自他交徹’,就不是禅宗所講的悟道。理論上通一點點,,心境偶然的安祥不算的,必須要達到‘心境融通,自他交徹,不一不異’,與古佛先聖、後聖會通,二而一,一而二。

  ‘觸境冥宗’,碰到外面的境界,冥,就是能清清淨淨,了無所了,這是佛法心宗的宗旨。文字看得非常清楚,一講修養,真的境界事相來了,做不到。平常打起坐來,參禅啊!自覺得蠻清淨的,而且自覺修養很高,八風吹不動;外面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卻火冒三丈。所以要‘觸境冥宗’,佛法並非光閉眼打坐,圖自己的清淨;要在利人利事中,觸景能夠冥宗,完全到了心而無心,念而無念。能夠做到這樣利人利事的功德才是,假使不能則不算佛法。

  ‘非有非空,隨緣合道。’同時要能夠做到‘非有非空,隨緣合道’才可以。這句話也是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做不到。達到空的境界已經做不到,有的境界更難。你說:‘我們現在就有。’現在的有是假有,一個念頭都把握不住,一個思想都停不了,這個是假有,受業力的牽流而變動,自己不能作主。

  要把現有的業行,生理、心理方面空得掉,然後再拋去這個空的境界,就是非空,非空就是有了。做到了妙有,起一切作用,在生物之外,生物之內,能夠相互起交感作用。比如神通,這個感應作用。神通能夠起來,起來以後又拋棄掉,就是非有。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做到了,然後才夠得上說‘隨緣合道。’

  這一節的話是永明壽禅師說有。佛法到了後來,隨便談空,隨便說有,從龍樹菩薩以後,般若宗談空,說空說得太過份了。所以他在前面提到‘唯知口說於空,步步桓游有內’。因為這個流弊的產生,所以才有唯識宗、法相宗的出現。經護法菩薩的整理,在印度大為流行。到了唐太宗年間,玄奘法師去留學時,印度佛法已經很衰微了,只剩一位已一百多歲的戒賢法師,忍死等待玄奘的到來,而傳法後就圓寂了。所以唐朝以後,唯識宗也曾在中國大為流行。

 

上一篇:慧律法師:《馬祖道一禅師廣錄》21
下一篇: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2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