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11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經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文句

  菩薩比丘溫陵道昉參訂

  辛二、色界三。初總出其因。二別明其相。三總結其名。壬、今初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YIN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此總明四禅之因也。以其能伏下地思惑。亦名修心。以其不修出世妙定。故雲不假禅那。以其不修出世妙慧。故雲無有智慧。以其不修出世妙戒。但修世間事戒事禅。故雲但能執身不行YIN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也。夫不行YIN欲。則身恆清淨。十善事戒成就。想念俱無。則心亦清淨。十支功德發生。而不名出世妙戒妙定者。以是舊醫之法。凡夫外道所能建立。非是如來所結波羅提木叉故也。客戒客定客慧。台宗辨之頗詳。人都忽而不察。亦可慨矣。

  壬二、別明其相即為四。初明初禅。至四明四禅。癸、今初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禅。

  ⊙清淨離欲。故名為梵。梵眾。即是梵民。律儀。亦指世間微細禁戒。非必是佛戒也。梵輔。即是梵臣。心既離欲。身順律儀。故曰身心妙圓。此妙圓字。特就彼天言之。遠離欲界一切粗濁。名之為妙。較前二天功德滿足。名之為圓。加以明悟者。即是修於四無量心成就。故得為梵王也。言勝流者。展轉勝下地故。下皆仿此。一切苦惱。即指欲界八苦。諸漏二字。亦指欲界思惑也。禅者。梵語具雲禅那。此翻靜慮。靜則不同欲界之散動。慮則不同四空之昏昧。故亦名等持也。初禅於九地中。名離生喜樂地。謂離欲界雜惡趣生。得清淨樂。律中喻以巧浴潤漬也。吳興曰。初禅修五法。離五蓋。成五支。具八觸十功德相。五法者。欲。念。精進。慧。一心。五蓋者。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五支者。覺。觀。喜。樂。一心。八觸者。動。癢。涼。暖。輕。重。澀。滑。復有八觸。掉。猗。冷。熱。浮。沈。堅。軟。此八雖與前觸大同。若約分別。不無小異。合而言之。名十六觸。十功德者。一定。二空。三明淨。四喜悅。五樂。六善心。七知見明了。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前。十心調柔軟。梵眾天壽二十小劫。身半由旬。梵輔天壽四十小劫。身一由旬。大梵天壽六十小劫。身一由旬半。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衣。禅悅為食。又起世因本經雲。色界天。不著衣服。如著不異。頭雖無髻。如著天冠。無男女相。形惟一種。法苑珠林雲。大梵天無別住處。但於梵輔有層台。高顯嚴博。大梵天王獨於上住。以別群下。於此三天之中。梵眾是庶民。梵輔是臣。大梵是君。唯此初禅。有其君臣民庶之別。自此以上。悉皆無也。今按後文四禅四位天王。及華嚴經。亦有二禅三禅天王等。則知此說亦未盡然矣。劫盡火災得至此天。由其內有覺觀火故。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減少了煩惱,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本性
下一篇:慧律法師:《馬祖道一禅師廣錄》2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