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執金剛神」,梵語是「跋阇羅波膩」。「跋阇羅」譯為「金剛」,「波膩」譯為「手」。因為手執金剛杵,所以叫「執金剛神」;或者又稱「金剛密迳天」,「金剛手」,「金剛力士」等;因為統領五百夜叉,所以又叫「金剛夜叉」。
這可稱為佛教守護的神,在寺院大門旁奉供的有兩個王,右是金剛神,左是密跡力士;右面表示的是善,左面表示的是斷惑。所以右面的是開著口成為阿字,左面的是閉口成為吽字。這個叫做阿吽二將。其實是一王的變化,二王實在是一體。
總而言之,是觀世音菩薩現這個神的相而來說法之意。「金剛」,是堅固之義,如果以這個堅固,斷惑生善,則精神一到,何事不成?任他如何的困難,金剛堅固之力也能打破。
「執金剛」,不外是表示人格的堅忍不拔。
以上是觀世音菩薩著名的三十三身、十九說法,到這裡已講完。三十三身從第一現佛身,到最後現執金剛神身,有三十三身,分為十九次說法。其實,照理講並不限於三十三身,三十三身是指的無盡的意義。三十三身,十九說法,現在列為圖表如下: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即如以上所說。
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三十三身是指的多數,並非單指這三十三身。我們不妨看為宇宙一切的事相能啟發我們生起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心的,皆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