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為何沒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過。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於事上論罪之外,又有一層罪過。

  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名為性戒,其體性當戒故。飲酒一戒,名遮戒(遮,止也),唯受戒者,不可飲。未受戒者,飲之無罪。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54頁 復施元亮居士書三)

  附文: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攝互融,不容獨立。而初心入道,則持戒一事,尤為要務。故楞嚴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是以如來初成正覺,即說梵網經菩薩戒。俾一切菩薩,並梵釋諸天,與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優奴婢,三途惡道一切眾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來煉聖烹凡之大冶洪爐也。良以六道眾生,雖則尊卑貴賤,種種不同。而一念心性,尚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由宿世善惡各異,致使今生果報不同。如來鑒本遺跡,以故普勸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則宿世惡業,可以頓消。現生福慧,速得圓滿。初則了妄即真,次則唯真無妄。自可復本心源,親證妙性矣。故雲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又雲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來金口為一切眾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跋》)

  在家念佛人為什麼要以五戒為根本?

  戒為佛法基址。在家念佛人如能以持五戒為根本,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法法門無量,無一不以戒為基址、淨土為歸宿者。汝二人既欲皈依三寶,當須認真持佛淨戒。在家人以五戒為根本。但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於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許人喝。未受戒者喝,無罪過。若喝而妄為,則在所為之事上論罪。故雖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則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發心皈依三寶,固當五戒全持。佛大慈悲,雖有一二三四隨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勢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寬。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兒不能持殺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49頁 復王(雨、雪)夕居士書)

 

上一篇:恭迎普庵祖師聖誕,今天公歷8月21日,農歷七月二十一日,是普庵祖師菩薩的生日
下一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開始和結​束念誦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