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五):魂魄等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講 (一) 魂與魄

    南老師:我們昨天講到一個人的正常死亡過程。可是有一點,大家千萬注意,我常發現一般人聽話,頭腦不夠邏輯,主題在哪裡抓不住,都被中間那些話帶走;所以求學問,就要科學頭腦,先懂得邏輯。昨天講的是人道中正常死亡,四大分散的情況,這個要抓住。懂得邏輯就曉得,這是一個生死大題目裡的一個小題目,只限於人類的正常死亡。同時你們的智慧要想到,那些非正常死亡,還有其它眾生的死亡,是不是也這樣?因為這次時間來不及,這個不是本題所講的范圍。不要認為一切眾生的生死都是那麼正常,真正正常的死太難了。

    我們教書久了就曉得,一個老師在上面講課,一百個學生聽課,他們寫心得的話,都不是老師講的那一套,每個人抓到一小點就跑了。所以我現在有個結論——教育無用論。

    普通學校教課也是這樣,從小學起,為什麼一班之中,有些學生成績好,有些不好?因為有些學生的思想不夠邏輯,不統一的,主題抓不住,一邊在聽,一邊在自己的主觀玩弄去了。這是很嚴重的事,不過現在兼帶提起大家注意。

    昨天只講到四大分散以後,中陰身起來。我這也是用言語文字講給你們的,就是所謂的言說道理。昨天上課,給你們講四種道理:言說道理,觀待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言說道理是用語言表達的;譬如剛才請徐某報告,這是觀待道理,在科學上講,是資料和個案的統計,所以說,研究一個東西是觀察的,都是相對性的,不是絕對的,不是肯定的。

    “中陰”是佛學的名詞,還有個名詞叫“中止”,這是《修行道地論》上最初佛學在中國的翻譯,當時沒有翻成“中陰”,也沒有翻成“中有”。但是為了講修持,第一個翻譯用了“中止”,意思就是生像流水一樣,是分段的,過去流到現在,現在把他停在中間,昨天是昨天,明天是明天,今天的存在,是停止在這裡,所以叫“中止”。

    過去翻譯成中止,已經用得很不錯了,可是被後人推翻,因為後來十二因緣正式講“有”,有就是現在存在於現實的世界;又因為人的觀念叫做有,此其一。再以本體的道理,佛法的觀念來講,現實世界也是虛幻的,不真實的,所以十二因緣既確定了“有”,因此中止改稱中有。

    那麼,為什麼又叫“中陰”呢?剛才說以中文來講,這個有也是觀待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相對的事物明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叫陽性的;摸不著看不見的,就叫做陰性的,所以中有也叫做中陰,我們普通叫做靈魂。譬如剛才徐某的報告,那個靈魂出去了,是他感覺到有個東西出去了。因為他是中國人,他的意識上受這個教育觀念的影響,把這個東西叫做靈魂,也是個假定的名稱。這是中國普通的叫法,並不是佛教的文化。所謂靈魂,是很靈敏,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有感覺,有知覺,可是他又不是個實體的東西。

    所以講中國字的來源,“魂”字是“雲”字旁邊一個“鬼”。鬼是陰面,看不見的;神是陽面,看得見的。嚴格研究這兩個字,鬼與神,都與土地有關系,與“田”有關系。“鬼”是田字向地面下走的,陰性的電流,向下面下去,頭上加一根頭發一樣的毛毛代表,這是鬼。“神”的右邊中間是個田字,左邊是“示”,屬於上天的,田字上下通變成了“申”了,和起來叫做“神”。一個田字代表土地,出了一點頭叫“由”,就是萌芽,由來,就是田上長個東西了,光向上長叫做“由”;上下通叫做“申”,是伸出來,四方八面通;旁邊再加個示,上天所表示的,叫做神。

    這個“魂”字右邊是“鬼”,通下不通上的,為什麼加個雲?這是“雲”的簡寫,換一句話說,就是雲霧一樣,似有似無,濛濛的,搞不清楚,所以叫魂。

    魂與魄有分別,“魄”是物質的,生理的,我們生理上有氣,像我們在北方冷天呼吸,鼻子呼出來有白氣的。魄,是實質的,有實體的;魂是沒有這個實質,看不見的,雲霧一樣的搞不清。魂魄是兩個東西,所以當我們受了驚嚇,文學形容這個人“魂飛魄散”,魂就飛出去了,這個意識精神就離開了身體一樣;魄,身體受了驚嚇,下面屙尿了,人發抖了,就是身上物質的作用,四大不調和,就分散開,叫“魂飛魄散”。

    所以,你看中國的古文,每一個字都有他的科學道理。現在提倡簡體字,是一塌糊塗。


第五講 (二) 中陰境界的行陰和想陰 

    我們不要叉開了。再說中陰,就是靈魂。現在生命科學正在研究,找了很多資料,是根據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陰能記得很多生的事,中文有四個字,很簡單,叫“一靈不昧”,這個靈魂有這一點作用,沒有暗昧,沒有被遮住,自己還記得,叫一靈不昧。一般人死亡以後,魂飛魄散,如果有中陰,即使存在一靈不昧,也等於人世間不到一天;幾個鐘頭以後,他又無知了,又等於睡過去了,昏過去了,又忘掉了。

    所以為什麼修行要修定?如果拿文學來講,修到自己一靈不昧,儒家的形容叫“昭昭靈靈”,昭昭是很光明的,靈靈是很明白,見聞覺知沒有昏迷,一靈不昧。

    什麼叫得定呢?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換一句話說就是儒學家、理學家講的昭昭靈靈,一靈不昧,清清楚楚,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佛者覺也,覺就是從睡中醒了,覺悟了清醒了。我們睡覺這個“覺”字就是覺悟!睡是昏迷,醒了叫做覺悟。佛是永遠清醒的人,一靈不昧,昭昭靈靈,不散亂不昏沉,可是一般人做不到。所以打坐修定,要做到這樣才行。這是兼帶說明。

    中陰生起來以後,一點靈明,所以其它修行的書形容,一道靈光就起來了,一閃就過去了。實際上,中陰身起來是像夢醒了一樣。昨天講到這裡,對不對?在這個階段,昏迷過後醒來時,中國有個說法,“生不認魂,死不認屍”。我們活著自己不認得自己的靈魂,除非你打坐做工夫,到了一靈不昧,“看”清楚了,才曉得自己心念變成的靈魂境界是怎麼一回事。一般人死後,中陰身看到自己的屍體也不認識。

    在佛學裡,靈魂這個作用屬於“想陰”與“行陰”的范圍。想陰是思想,行陰是生命動力的范圍。當中陰生起,是行陰的作用,行陰是一股業力,快速得很。這個時候,眼前演電影一樣,把一生的所作所為,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都回憶起來了,快得很,比電視不曉得快速多少,你平生壓制在下意識中隱瞞的事,都出來了,善惡分別果報都來了,對不起人的事,對得起人的事,受委屈的事,委屈人家的事,統統都出現。不但如此,連前生所作所為都出現了。這時候,行陰發動思想回憶的這一股力量,叫做業報的作用,叫做業力,這股力量,都重復出來了。怎麼證明呢?等於我們年紀大的人,目前的事情都忘記了,過去的事情卻很清楚出現。這還是活著的時候喔!到中陰的時候比這個更嚴重了,不但小時候的事情出現,前幾生、很多生的事都出現了。

    現在我們提一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有沒有天堂地獄?有,天堂地獄境界也出現了。有沒有鬼?有,都出現了,比夢中的快,比電影電視電腦不曉得快多少倍。

    但是佛告訴你,也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也沒有這些事,都是唯心的作用,一切現象都是唯心所現。不只中陰境界如此,我們活著的身心內外一切,精神的、物質的,都是唯心所現。這個唯心是心物一元的心,就是哲學上說的本體。沒有任何獨立於本體之外存在的現象,都是本體的作用和變化現象。我們所認為的有或者沒有,都是相對的,是我們意識假定的,是觀待道理、作用道理,不是法爾道理。


第五講 (三) 中陰境界的多生業識現象

    從現象上,觀待道理上看,中陰境界出現各種現象,是因為意識裡頭有這些種子,這是種子都爆發了。我們人的這一生,為什麼變成男的,變成女的,每個人身體、遭遇、環境又各人都不同?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報來的,種子生現行。過去多生累劫,我們所作所為,善惡無記這三種業力,形成種子,因緣成熟時,種子會變成現行。這一生成什麼樣子,一生的命運、遭遇、思想情緒習慣,就是種子變成現在的行為、現象。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加上第六意識累積,又變成阿賴耶識裡未來生命的種子,所以“現行”又生“種子”……因果是這樣來的。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緣所生的,因果太復雜了,最精密的計算機也算不清。

    所以,從現象上、觀待道理上看,佛也說,中陰這個時候有天堂地獄沒有?有,都有,都會出現。

    如果是一個信基督教的人,他看到的是基督教描繪的現象,因為他的意識裡頭存在了這些印象。其它宗教信仰的人,看到的現象是其它的宗教境界;如果沒有信仰的人,他看到的是自己習慣意識裡的形象。所以並不是說,中陰起來,第一個七天有什麼菩薩出來,第二個七天如何如何……這是對於學佛或學某一個宗派的人而言;因為他從小長大只看到這個,他的環境如此,習慣了。如果他不是學這個宗教的人,連畫像、塑像,連這個環境都沒有經過的話,看到的就不是這些了。像美國人看的,就是白衣天使出來,聖母出來,或者他們理想裡的境界。

    這個中間有個問題,佛說“無主宰,非自然”,沒有什麼閻王、上帝、菩薩、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緣成熟,業報如何。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作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前面說過,“造業”包括善、惡、無記三種業。無記業是中性的,有時候記憶裡沒有,不要認為記憶裡沒有就真沒有,有的,存在的,都會報應的。

    所以學佛為什麼要學戒定慧?有個基本的原則,有一個偈語大家注意:

    假使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假使經百劫”,不管你過去生,多少時間,百千萬億年,“所作業不亡”,你所做的行為沒有亡,沒有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做的行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過的事都有記錄的。譬如,我們年輕時,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歡的事情,永遠不會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識裡都存在的。這就是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沒有忘失過,永遠存在,所以這個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緣會遇時,就受這個果報,生死是這樣來的。

    佛學還有個偈子:

    欲知前生事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生事  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問自己前生是個什麼人,做了些什麼事,“今生受者是”,他說你這一生觀察自己的行為遭遇,就曉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麼,才有今生這樣的果報,以果看到過去的因。“欲知來生事”,你想知道來生或後幾生怎麼樣?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這一生做了些什麼。你欺騙了人,來生一定受欺騙;你殺了人,來生你一定還這個命債。一切一切,愛情也好,什麼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這兩個偈子,就說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輪回。


第五講 (四) 三個夢

    所以中陰境界起來的時候會發現,不但現生的,過去多生的一切事,一幕一幕很快呈現了,快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個科學常識你們要知道,我請問在座的各位,人做一個夢,有多少時間?最長的夢不到五秒鐘,這是以我們醒著的時間計算,不是夢中的時間。譬如歷史上兩個大夢,黃粱夢和南柯夢。黃粱夢又有兩個,一個是呂純陽的黃粱夢,是漢鐘離在長安點化呂純陽的。另外一個黃粱夢是在河北邯鄲,講呂純陽得道以後,點化盧生的故事。

    我們現在講呂純陽的這個。呂純陽為什麼出家啊?他去考功名,在陝西長安肚子餓了進飯館,對面有一個老道士自己在那裡做黃梁米飯。呂純陽疲勞了,一靠就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一生幾十年的事,怎麼考取功名,怎麼娶太太,生孩子,怎麼樣得意做官,一直做到宰相。最後,因罪被抄家,一家人都被流放,剩下年老的他孤單一人,立馬風雪中慨歎無常。一覺醒來,幾十年經過清清楚楚,抬頭一看,對面的老道士對他一笑,說“好玩吧?”老道士都知道他的夢。再看老道士的飯還沒有熟呢。一覺醒來,黃梁未熟,幾秒鐘之間,夢了幾十年的事,這是呂純陽的黃梁夢。

    現在科學曉得,最長的夢不到五秒鐘。悲哀痛苦的夢,甚至夢中被壓住,覺得時間很長了。當然,一夜常常做很多個夢,大多數醒來都忘記了。每個夢都很短,但是在夢境中,你卻感覺很長,有時候豈止幾十年!所以說,時間是相對的。

    還有一個是南柯夢,唐代的,說有一個人好吃懶做,卻一心想大富大貴。有一天吃飽了飯,躺在院子裡槐樹下睡午覺,夢見自己到了一個槐安國,遇到了公主,他就吹自己如何如何有本領,結果騙娶了公主,又作了太守。沒過多少時間,敵國攻打來了,結果沒幾下,他就被打敗了,公主自殺,國王把他驅逐出境。他醒來之後,哪裡有槐安國啊?只有槐樹下兩個螞蟻窩。這個叫“南柯一夢”,同黃粱夢一樣。另外還有一個莊子的蝴蝶夢,這些都是有名的,說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這裡我們岔過來說一個故事。大家在文學上都感歎人生是黃粱一夢!清朝有個書生考功名失敗,到了邯鄲,想到呂純陽點化盧生的那個黃粱夢,他很感慨,寫了一首詩:

    二十年來公與侯  縱然是夢也風流

    我今落魄邯鄲道  要向先生借枕頭

    “二十年來公與侯”,黃粱一夢裡頭,封公拜侯,那不得了啊,等於現在講開國元勳一樣的地位;“縱然是夢也風流”,你們說人生如夢,還感歎,我還正想做這個夢呢!“我今落魄邯鄲道”,我是南方人,今天在邯鄲,飯都沒有吃,很可憐,功名考不取;“要向先生借枕頭”,嗨!呂純陽,你把借給盧生那個枕頭也借給我吧,我也想做這麼一個夢,這一生就滿足了。

    你看這首詩,文學特別好,意境特別高,代表了人生。據說這個人因為這首詩受到賞識,後來真的做了官,可是最後,也是個悲劇首場。他如願以償,親自體會了一場黃粱夢。

    我們現在明知人生如夢,但都很想做這樣一個好夢。所以我上課講哲學,常常引用這個“要向先生借枕頭”。中國文學有兩個名句,也是清朝的,“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像黃粱夢,南柯夢,一下就夢醒了。


第五講 (五) 十二因緣到底是什麼 

    回轉來講中陰的境界,要注意,都不是像有些書上講的,第一個七天,哪些菩薩出現,有什麼境界;第二個七天,哪些菩薩出來接引你……不是這樣呆板固定的。他講的對不對?完全對,是某一個宗教某一個習慣的范圍。這類人沒有接觸到外面的知識和世界,從小到老永遠在那個殿堂裡頭,見到的只有這些。如果拿這個去度一切眾生,用這個學理跟人家講,是不對的。

    比如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也有宗教信仰;另外滿族、蒙古族等,也有個古老的宗教,叫薩滿教。譬如日本,大家認為是佛教國家,其實日本的國教是“神教”,佛教不過是日本宗教中的一種。日本信的是天照大神,是多神教,真正的全民信仰是這個神教。

    世界上的宗教有幾百種,每個人中陰境界起來時,所呈現的形象,是他熟悉的一套。像我們中國人近幾十年來,受馬列思想唯物的教育,那些完全不接觸宗教哲學的人,他的中陰境界,夢中境界,只有馬列這一套。所以我看到老的共產黨人快死的時候說,哎呀,我快要死了,去見馬克思。那也對的,因為他的觀念裡頭沒有其它的,他否定了其它的宗教。但是,一個唯物學者,或者其它人,死後的中陰有沒有佛菩薩出現?可能有。因為我們不敢保證他前生不是信佛教或別的宗教的。我剛才講過,中陰起來的景象不是這一生,而是多生累劫的,比夢還要快。

    大家問算命看相有沒有道理?我說有啊,那是過去的定業,顯現出這一生應受的果報。譬如有些人,一輩子很富貴,有錢,有地位,可是遭遇永遠不好,身體也不好。另外我所曉得的,當年跟隨孫中山革命,了不起的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名人,他天生是“天閹”,天生陽痿,後來他收養一個女兒。天閹的人很多,我在四川時,有個大財主朋友在自流井,那是四川最富有的地方,出鹽的,這個朋友一輩子享受,可是也是“天閹”的;他有這個功名富貴的果報,可是身體卻是這樣。

    再看古代許多英雄才子,遭遇很好,功名富貴,可一身是病,那就是古人的詩:“百年三萬六千日”,活一百歲只有三萬六千天,“不在愁中即病中”。的確有這些人,我也親自遇到這些朋友。你說怎麼說呢?人生的命運,以佛學來解釋,那是多生累劫的因果,也就是這句話“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剛才我講了,不是說,第一個七天一定是菩薩什麼的出現,第二個七天又如何,不是一定這樣的。譬如西藏人,從小在廟子出家,一輩子也在這個廟子修佛法,他才可能是那個境界,勉強可以如此說。但是他的境界裡出現的不一定是神、菩薩,也會有家屬出現,因為他也有家屬的情感,或者也有愛情的情感等等。所以出現的又各有不同,不是那麼呆板的。

    那麼天主教,其它異教徒,是否永遠是異教徒呢?也不一定,每一生不一定。也許一個佛教徒,如果前生是信別的邪教,或者信其它宗教,他到中陰境界出來前生的事,也是那一套。

    這個因果報應講不清楚的,太復雜,計算機也算不清。所謂的六道輪回,我常常告訴修行人,去看《楞嚴經》由人道轉生六道這一段,簡單明了,比較是科學性的。你們出家講修行做工夫,另一部很重要的經典是《修行道地經》,也講到六道輪回的果報。但是這兩部分,我不大喜歡翻譯出來給大家看,因為你們看了以後,會喜歡觀察別人,說這個人前生果報裡帶來的是什麼成分,這個人來生快要變什麼去了,大家會由這個錯誤認識,而且忘記了自己反省,只看別人的過錯。像你們在座的某人一樣,閉著眼睛亂說,他這個因果就背得很大,他不知道自己亂說犯口過。

    你(胡松年)那些問題,有些已經順便答復了;其它一些問題,可答可不答,以後再說了,你曉得我這裡很忙。

    那麼死以後投生呢?現在回轉來,我開始講這個問題。前面給大家有個交待,我說,這一次給你們講生死,是倒因為果的講法,還記得嗎?先講到怎麼死,對不對?現在這樣大概可以交待清楚了吧!我們現在要講的,是怎麼樣來投生了,也是講普通人正常的投生。

    關於這個,佛學有好多資料,最重要的資料,是給我們正式學佛用的,就是《修行道地經》。其實後來魏晉南北朝道唐朝之間翻譯的,如《大集經》,裡頭分散得很,這裡一段,那裡一段,要連起來研究。再其次,《楞嚴經》只是講生死的大原則。

    講生的問題以前,希望大家把十二因緣都要背來,尤其你們在家的居士們,出家的就更嚴重了,這個與所有佛法修持都有重要關聯的,可是一般人都不記得。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老了以後死,死了以後再來,圓圈的,輪回的,又從無明開始了。這十二因緣,你也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標記。

    所謂修行了生死,打坐修定,尤其是出家的人,出家是干什麼啊?你們不要搞錯了,認為打坐是練身體養精神,平常你這樣說,我只好笑一笑,我也不罵。嚴格的講,你那是胡說,不懂佛法。佛法是求了生死,所謂“了生脫死”四個字,了了這個生,脫開了老死、病苦,叫做了生脫死。必須先把十二因緣搞清楚,這不是理論,是個科學。如果詳細解釋,用十幾個鐘頭也解釋不清楚,很多牽涉到現代科學。可是現在的佛教,出家在家的不懂現代科學,不懂現代知識,同我一樣,好差勁!這個就嚴重了。所以,我說佛教佛學沒有辦法,因為一般人不曉得現代自然科學,平常也不留意,就抱著一個佛學,認為最高明,自己困在一個范圍裡,以為是全體了。

    大小乘修行學理,包括般若、唯識法相、華嚴,統統依十二因緣發展,大家要搞清楚。佛是講這個給那些跟他出家的小乘弟子們聽的,這些弟子是完全聽他指導的,自己不加以其它的知識、理想,只是專門學佛的,所謂“聲聞眾”。聲聞眾是來受教育的,自己沒有獨立思想,也不去深究。佛怎麼說,老師怎麼教,就怎麼辦,自己沒有本事參究。大菩薩不是這樣,他可能提出來意見,與佛對辯研究。


第五講 (六) 等流和異熟的生命

    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這是佛創立的理論。無明是沒有光明,依中國字解釋,就是陰的,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佛學上常用這個名詞。昨天我講過,我們怎麼樣睡著了,我們醒來是怎麼樣醒來,你不知道,是糊塗的,那就是一念無明。我們坐在這裡很好,忽然想到很遠的事,這個突然的念頭不曉得怎麼來的,就是你們講的動腦筋。愛做生意的,在這裡打坐,忽然想到要飛到美國去,有一個機會差點忘了;這叫一念無明。你說他是什麼動機來的?為什麼幾十年前的事,或者前生的事一下想起?有時候我們的思想牽涉到前生哦,譬如一個完全沒有想過、沒有經過的事,我們念頭裡忽然有這個幻象出來,我們叫做幻象,實際上有前生的因緣在,也就是一念無明來的。

    這個無明,講唯心的道理,是講心意識一念無明。假使明白了呢?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已經把自己的根本找出來了,這個無明的反面就成為明了,就是大光明大智慧,大圓鏡智了。可是眾生卻並不明白,仍然念念在無明中。

    一個科學問題來了,剛才我們提的這個無明,我坐在這裡好好的,從來沒有想的一件事,忽然一下想起來了,這個是什麼來的?是“行”來的,有一股動力,是股力量,“行”就是業力,這股業力很大,永遠在流動,千生萬劫,沒有時間空間的阻礙。所以佛解釋生命的要點,有一部最深的、最秘密的經典,叫《解深密經》,其中有個偈子,講出來這個一念唯心的生命根本: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阿陀那識甚深細”,佛到最後,推翻一切宗教、一切哲學,沒有上帝,沒有閻王,沒有神,也沒有一個人格化的神叫佛,根本沒有一個主宰。這個生命的本體有個東西,用個代號叫做“阿陀那識”,也叫“阿賴耶識”。佛說這個東西啊,給你們講不清楚,你們不懂的,阿陀那識既深又細,非常秘密難懂,要實證到了才會懂。

    “一切種子如瀑流”,我們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實際上沒有空間時間的限制,是心物一元的。譬如黃河壺口的瀑布流水,長江三峽那個流水也一樣,這股力量,嘩啦啦在流。這個流,佛學唯識上叫“等流”,平等在流動。你看黃河瀑布的水裡頭,一切水分子,水裡還夾雜著泥沙、木頭,一切好的、壞的,善的、惡的、不善不惡的,一切唯物的種子、唯心的種子,嘩啦啦沒有分別,一起流動。這個宇宙的生命有股動力,使一切種子平等的一起流動,心物一元的,這個動力是“行陰”,是根本動力。

    那麼中國固有文化有沒有這個?有!《易經》就告訴你,用乾卦代表,“天行健”三個字。這個天不是科學物理概念的天,而是理念的天,代表本體,就是宇宙有股力量,永遠在動;物質的、精神的功能作用,永遠有個動力在動在變。

    這個“行陰”最難懂,修行是修這個啊!一般講修行,如果不懂這個,修個什麼行!所以《易經》告訴你“天行健”。接著有句話,“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是周公加上去的。文王當年研究《易經》悟道了,通了,他對乾卦只有三個字——天行健。他的兒子周公,研究《易經》,加一句話“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作人要懂得乾卦的道理,懂得宇宙一切隨時在變,自己因此要懂得自強,要隨時反省,努力修養學問,要永恆的前進,不能停留。所以《大學》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這樣來的。後世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是這樣來的。《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基於宇宙這個狀態而來的道理,一切現象本來隨時在變,你還抓個什麼!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佛講《解深密經》《楞嚴經》,是最後講的,《解深密經》是佛到晚年要走以前講的。佛說,我對於一般沒有智慧的人一概不講,這些笨家伙智慧不夠,給他們講了以後,他們以為宇宙中間有個動力是本有的生命,他又把無我的東西,當成有個我了,又起了意識分別,思想又抓住有個生命的本來。

    生命沒有本來,只是有個流動性的現象,像風一樣。你說風從哪裡來?你說西北來,那西北以前呢?後面是空。《金剛經》告訴你,一切現象都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可是佛講了這個科學的道理,大家都把它當成一個總的東西在那裡存在,就錯了,所以佛說,“恐彼分別執為我”,所以不敢講。

    這個阿賴耶識裡的種子是等流的,,但是這個“等流”作用的同時,中間有個作用,叫“異熟”,這是因果的規律。每一個眾生的種子裡,有善有惡,有無記。譬如大家喜歡偷懶,喜歡離開世間打坐修行,不想做事,那是屬於無記業的。無記業的果報很嚴重了,所以給大家指出來,因果是很可怕的。人這個生命是“等流”和“異熟”作用變化出來的,成熟了,等於一個果子熟了。

    至於變成人,變男人女人,變笨人聰明人,變好人壞人,都是因果的異熟。我們把山東的蘋果移到美國去種,它完全變味了,而果子長得非常大,統統不同。講種菜、種水果、種樹,有個方法叫“嫁接”,一棵樹接另外一種樹,使果實味道改變,外形也改變。這個也是因果的異熟。

    阿賴耶識有等流、異熟的作用。所以《楞伽經》告訴你,有些人天生是凡夫,不願意修行;有些人天生要修行;有些是愛修小乘,只管自己的聲聞;有些走大乘菩薩路線,最後成佛。他說,根器是異熟的果報不同,這叫做根基不同,種姓不同。《楞伽經》不叫根基,叫種姓。譬如他姓王,他姓李,每個人家族不同。這個人是小乘的種子,那個人是大乘的種子,這個是文人的種子,那個是武人的種子,軍人的種子……種姓是多生多世積累的因果,屬於異熟。

    “無明緣行”,倒轉來講,這一念無明哪裡來的?是生命那個動力,像瀑布流水一樣,晝夜在轉動。等於我們打開電燈,看起來亮光沒有動,實際上裡頭隨時在動,只不過我們看不出電燈裡的電是怎麼接上來的,這就是無明。我們只看到亮光永遠亮著,實際上它每個分子都隨時在變化,在異熟,生命是那麼細的一個科學。

    十二因緣,看你怎麼去了解,古來的高僧,他把普通的學問搞好了,再講佛學就講通了。現在一般學佛的,普通的書都沒有讀好;而且這個時代,只把古文搞好了沒有用,還要知道現代科學才行,佛學是那麼深啊!


第五講 (七) 禅宗、密宗、性宗

    再回到十二因緣,無明緣行,這一念無明,引起生命的動力在動,這裡頭帶著異熟和等流作用,可是這個行動裡頭是心物一元的。你要曉得物理世界也永遠在動,無明裡頭也是包括心物一元的,行陰是心物兩個一起動的喔!等流來的喔!

    現在講人的生命來源,特別抽出來這個十二因緣。無明是代表本體癡的、不明的作用;行陰同第七識意根,有連帶關系。佛學中講的心意識,心代表心物一元的本體,就是阿賴耶識;意就是第七識,是我執、法執的根本;能夠思想分別,能夠思維的這個識,叫做第六意識,根根是第七識。這是所謂“心意識”。

    現在人常常講禅宗,禅宗古來祖師有個教育方法,我們叫它瞞人的方法,就是唬你一下,說“離心意識,參!”離開心意識,還參個什麼啊!那早成佛悟道了,也就不要參了。可是他用瞞人教育法。“離心意識去參!”這句話現在好多人隨便講,他也不懂,如果懂了離心意識,那是已經到了,沒有無明了,行陰也停了,那就成佛了。我已經成了佛,還上你禅堂參嗎?哼!

    禅堂也叫做參堂,進去要研究的,不是說死抱一個東西,死死在那裡坐一輩子,那是搞什麼啊!造什麼業啊!但是造的算是好業,來生做一個學者,天地間就是我一個人的學者而已。

    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識”是思維意識,就分陰陽了。因為行的動力連帶陽的,就是靈魂一靈不昧,陽的動力能夠起各種思維。唯識學是把十二因緣“識”的部分,專門擴充來講的,透過一切現象來了解本體,所以叫做法相學。

    與法相學相對的是般若,譬如《金剛經》是性宗,不講相,把現象遮住了,推翻了一切現象,直接講那個無明的本體變成光明自性,那個就是般若,這是性宗,直接的,禅宗走的是性宗路線。

    唯識法相走的是科學路線,把現象研究透了,最後還是回到性宗,般若性宗。

    禅宗和密宗大手印,都先走性宗的路線,開悟了以後,一悟千悟,再把這些法相學統統明白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就是佛的大徹大悟。如果還有所不知,還有所不明白,連佛經道理也搞不懂,只會守住那個香板當成是佛,或者只守著那個鈴子,叮叮當當,拿個咒語就當是佛,那都不是的。那只是給凡夫一個方便之門,找一條路走走,凡夫都喜歡抓一個東西,所以給他一樣東西抓著玩玩。

    佛在般若經上講,我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啊,你們不要認為我傳了法,沒有啊!《法華經》上佛說,佛法只有一乘,說東說西不過是“空拳诳小兒”,那是一個教育法,為了是你們真的明白那個本體的法爾道理。等於小孩哭了,大人握一個拳頭,說不要哭不要哭,我這裡有糖給你吃。小孩子不哭了,拳頭打開並沒有糖,嘿!是“空拳诳小兒”。這也叫做“黃葉止兒啼”,小孩哭了沒有辦法,拿一片黃樹葉,說這個多好看啊!這個是黃金啊,你不哭,金子給你;你再哭,不給你。孩子說,我要我要,就不哭了。結果給你的,只是一片黃葉,所謂“黃葉止兒啼”。


第五講 (八) 破山海明的故事

    當年我到四川一個廟子裡頭,看到一副對聯:

    山迴迴  水潺潺  片片白雲催犢返

    風潇潇  雨灑灑  飄飄黃葉止兒啼

    對聯好,字葉寫得好,這是誰寫的呢?是破山海明禅師寫的,也是他作的對聯。所以我看了書法,看了陳抟老祖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看了張三豐寫的字,看了破山祖師寫的字,我再也不學那些法帖了。那些仙佛的字真是不同!這副對聯也好,可惜現在都沒有了。

    “山迴迴,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就是講佛法的教育,每個方法都是引導你歸家成佛的。小牛在亂跑,把牛拉回來,把這個心念拉回來,回到本體一片光明自性清淨。“風潇潇,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那文字境界真好。破山祖師是大徹大悟的。

    張獻忠殺到了四川,結果破山祖師要來看張獻忠,他的弟子忠最護法的就是秦亮玉,是四川著名的女將軍,在川東跟張獻忠對抗,就是現在重慶這一邊。在川東,張獻忠殺人太多了,破山明師父講,不行,我要去看他。秦亮玉說,不行哎,師父,您是出家人,他會殺了你。破山明師父說,即使殺了我,我也要去看他,叫他不要殺人。結果他一個人去了。張獻忠一看到,“你來啦!很好!什麼事啊,大和尚?”他說:“不要殺人了!”張獻忠說:可以!一個條件,你吃肉,我就不殺人。“破山明說,拿肉來!當場吃了,張獻忠說,我不殺了。

    破山海明禅師,二十三歲時,為了悟道住在黃梅破頭山三年,三年當中,使盡渾身解數,還是沒有悟道。最後,他決定以七天為限,克期取證。四五天後,他腿的氣脈比較通了,走路好像在雲中飄一樣,他也不怕,也不理,可是還沒有悟道。這下,他發狠心了,到懸崖上立足,說:“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今天再不悟,死了算了!之後,他進入了人境雙亡渾然一體的境界,看到眼前的是平坦的大地,根本沒有懸崖,他抬腳要經行,就是行香走路,結果一下踏空了,摔到懸崖下面,跌斷了腳,變成跛子,畢竟懸崖還是懸崖。

    他後來開悟了,在現在的重慶那裡建了雙桂堂,我去過的。這一副對聯是他作的,字也是他寫的。看了這副對聯……我們喜歡文學的,作不出來;這個字之潇灑!真了不起!這是高僧,不是你們現在什麼亂畫的書法家。

    我現在講的本題是什麼啊?是識。為什麼講到識扯到這裡來啊?由“識”講到唯識法相,講到性宗、相宗,都是幫忙你覺悟的方便,“空拳诳小兒”罷了。

    說到唯識法相,我說這一般講唯識的,後人這些講唯識的書,講得都對;可是他不知道唯識法相是專門指導修證的,叫你清楚認識任何一個相,一個境界。現在大家不從這裡研究,反而把唯識法相搞成了哲學思想,那跟修正由什麼相干啊?


第五講 (九) 三合一——名色 

    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識,在生命而言,就是靈魂了。究竟這個靈魂怎麼樣跟身體結合?我們肉體裡頭怎麼樣有這個思想在?他們怎麼攪在一起,變成一個生命?所以“識緣名色”比較難懂了。

    一個精蟲,一個卵子,古代叫父精母血。其實真講精的話,什麼是精?我們說男人出精,女人性交的時候出水,都是精。佛講得很清楚,精是全身的,那個出來的精,已經是廢物了;因為全身都是精,就是每個細胞,每個地方都是精。而且佛經中在律部告訴我們,一般講的男人的精分七類:“青、黃、赤、白、黑、酪色、酪漿色”。青色是轉輪聖王的精;黃色是轉輪聖王太子的精;赤色是因為玩女色過度的精;白色是普通人的精;黑色是轉輪聖王大臣的精;酪色是須陀洹(初果羅漢)的精;酪漿色是斯陀含(二果羅漢)的精。

    那麼,當男女兩個出精的時候,精蟲亂子結在一起的時候,中陰身被那個業力一攪,有個強大的吸力,就吸進去了,和受精卵攪在一起混合了。這個心物混合的東西叫做“名色”。

    你們打坐,開始上座念頭蠻清淨,為什麼等一下心裡就不清淨了呢?是那個心念的吸力又在吸了,吸外界的雜念進來,你放不下。所以禅宗講——放下!你放不下,都是向裡面吸了,這就是苦集滅道的集,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集,在抓,抓念頭、抓感覺,什麼都抓。

    “名”是屬於精神理念的,受想行識都屬於名的范圍,看不到形體的。中陰身那個靈魂,是精神的,屬於“名”的范圍。

    什麼是“色”?地水火風,物質的叫做色。精蟲卵子是生理的,物質的,四大所變化的,屬於“色”的范圍。

    精蟲卵子結合,再加上你的靈魂,三個東西“嘩”一攪,那個強大的吸力你跑不出來,這個就是輪回,進去投胎了,這叫“名色”。

    “名色”開始七天一個變化。第一個七天,那是稀稀的,佛經形容好像凍了的牛奶,好像現在小孩子吃的果凍。七天一個變化,慢慢成長。可是你那個識,精神那個心,那個思維意識,跳不出來這個行陰,你轉不出來,所以叫輪回,永遠在裡頭轉。等於電風扇裡頭有一個蒼蠅,電風扇開動了,蒼蠅飛不出來,除非把電風扇關掉,他才可以飛出來。我們的思想靈魂,前生所有帶來的果報,都卷在裡頭,在這個名色裡頭。

    這個名色七天一個明顯的成長,詳細的要看《入胎經》,佛在二千多年前講的,非常詳細。現代醫學提出一些證據,證明佛講得正確。你們研究懂了《入胎經》以後,你才曉得打坐坐在那裡,七個鐘頭,七分鐘,七秒鐘,七天,都有一個變化,同那個胎兒成長的道理一樣。可是你們不去研究,光是叫老師,有什麼用!都在騙自己。

 

第五講 (十) 十個一切入

    “名色緣六入”,“六入”是什麼東西?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是名色本有的;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也是物理和精神世界的東西。六塵穿進六根這個過程,叫做“六入”。

    當年我看佛經,六根六塵,為什麼這裡用個“入”字?奇怪,就留意了。所以叫你們留意十種“一切入”,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你們用功都不用腦筋。“一切入”是穿透進來,譬如我們坐在房間裡,你們什麼感覺啊?今天比昨天氣候沉悶一點,是不是?濕度高,它穿透進來,你受不了。你以為房間關著,外界環境就穿不進來了嗎?都是穿入的。我們不過用暖氣調劑,不然大家坐在這裡不會這麼舒服。這就要懂得,外面物理環境、精神環境對你身心穿透進來了,色聲香味觸法穿透進來了,就有接觸,所以叫“六入”。

    小乘的佛經你不能不研究,佛經十分科學,有十種一切入,地水火風空這五大,加上“識”這個理念精神作用,還有青黃赤白,那是地水火風等色法變化發生的現象,不論任何地方,任何地區,它都穿透你。

    這個裡頭你研究研究,沒有“黑”字吧?為什麼啊?讀佛經要做科學的研究,他說青黃赤白,怎麼忘記了一個黑字?他沒有忘記,實際上沒有黑;因為所有顏色的集中就是黑。顏色分很多種,譬如你們中學的時候讀過有七種,背來聽聽,紅橙黃綠藍靛紫,對了。不僅七種,還可以變化出更多的色彩。所有的色彩集中了以後,就是黑。全部反射了,就是白。各種顏色都是變化出來的,都是物理科學。所以你們如果不懂科學,就不要談修行了。而古代那些得了道的師父們都懂,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知道了十種一切入,就曉得坐在那裡為什麼定不住,因為你同時受氣候等等外界的影響,地水火風空識,乃至各種現象境界,隨時變化刺激你。你的心力不強,智慧不夠,就會去抓,不能不理。所以般若談空,叫你把它化開了,放出去。可是人呢?習慣在抓,這個生命在入胎時,識緣名色的時候已經都是吸進來。可是真吸得住嗎?吸不住。他一邊吸入,一邊集中,一邊散掉;越集中,越松散,反作用力越大。這個心理、生理與力學道理一樣。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講到“觸”,一有六入以後,就發生接觸,觸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響。

    “觸緣受”,觸就是發生感覺、感受。你說,我受涼了,給風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風這個風進來,冷氣進來涼到了。一涼了以後裡面發炎了,火起來了;接著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暢了;所以地水火風在裡頭變化,觸受接二連三太多了。

    我們從娘胎生出來到現在,沒有一天是舒服過的,每一秒鐘的觸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們沒有感受到,因為麻木了,習慣了,加上智慧不夠,觀察不清楚。工夫能夠做到離開了觸受,那你就變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靈,與虛空合一,那也就是空無邊處定了。這不是理論,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這個中間的修持關鍵,就靠你心意識的力量,能夠做到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所以叫你們仔細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打坐不過是練習學定啊!坐著能夠定了,還要在行住坐臥中,隨時都能定,定慧等持。如果連定的根都沒有扎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沒有,當然就沒有定力,怎麼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呢?五根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發起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變成力量了,破一切執著掛礙,那才叫做修行。

    觸受是很嚴重的,一切眾生都被觸受騙走了。男女兩個為什麼要做愛啊?是觸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暫的。因為觸而有感受,你們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鐘就沒有了,這個力量就散了。那個高潮來的時候,是十一切入,都進入,集中了,那個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可是眾生凡夫呢,愚癡,沒有智慧,給騙住了。所以觸緣受,受是感覺。

    “受緣愛”,愛就是喜歡、貪圖。“愛緣取”,明明抓不住的東西還要拼命抓。所以我說你們拼命抓財富、大權、高位,有什麼用?那都是暫時之所屬,給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緣有”,抓到手,所謂有,是暫時做到歸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屬於你,是騙你的,都會變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這部分用掉的真屬於你了,其實也都是欺騙自己,不過是剎那之間的因緣聚會觸受而已。一切都是因緣聚會復消散,根本沒有個“得”,沒有真的擁有過,連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隨時新陳代謝,都留不住。所謂有所得、擁有過,不過是心理上的想法,騙自己的。既然無所得,當然也無所失,一切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真的看清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無保留的貢獻給社會了,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不是有心為善,是自然的如此,當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亂來的。

    “有緣生,生緣老死”,因為“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切有為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毀滅。

    老死了以後呢,靈魂再來,無明緣行……就這麼輪回。這是大原則,了解了之後,才曉得入胎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懂了吧?

    現在准備吃飯。你看我給你們費了那麼大力氣講,你們跟我很多年,自己不在這裡頭參透,有什麼用啊!這就是話頭!禅堂講參話頭,每一個都是話頭,你去參!

    譬如你打起坐來,有時候痛得受不了,你就要曉得“受即是空”,那個痛再痛你也留不住的,無常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從空中來,又回到空中,好像來過,你不要被它騙走了。你們不是會念《心經》嗎?《心經》告訴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接下來你就要曉得,難過的時候,你就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嘛!你就不曉得用嗎?思想多了,你就曉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異空,空不異想”。不論出家在家學佛,學些什麼啊!在這裡被自己感受困住了,悶在那裡,那個是受陰嘛,你就被它騙了嘛。有時候,自己還覺得蠻舒服,是受陰配上想陰,還誤以為這個是定呢!去你的!

 

上一篇:夏蓮:因心果佛—獻給工作不如意的女孩
下一篇:南懷瑾:人生的起點和終點(六):天人男女關系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