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天的天人,無論生在哪裡,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每個天人臨死時會有五種死相:
第一、以前身體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而當臨近死亡時,這些光芒全然消失。
第二、以前怎麼坐在寶座上,也不會覺得不樂,此時不願意坐上寶座,而且甚感不適,心裡也是老大不高興。(有些修行人總是坐不住,今天到這裡吃飯、明天到那裡吃飯,一直不願意呆在家裡,也許這是人間的一種死相吧。)
第三、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會不枯萎,但接近死亡時,這些花鬘全部凋謝。
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會沾上污垢(不像有些人,新衣服穿一兩天就髒得要命),但臨死時,天衣陳舊、沾滿垢穢,變得髒兮兮的。
第五、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也開始出現汗水。(這些天人五衰,不同經典也有不同說法。)
當這五種死相現前時,天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內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得知他將要死亡,於是不願在他身邊陪伴,只是在遠處散花,祝福道:“但願你從此死後,轉生在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這樣祝福之後就紛紛離開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單單,淒淒慘慘。(這些天人也比較壞啊!就像現在有些不孝子,在父母臨死時,連個電話都不打,也不去醫院看一下。)
而且,大多數天人死時會產生邪見,或因一生放逸無度,後世會下墮三惡趣。這時天人通過天眼觀察,了知自己將轉生何處。看到來世的痛苦之後,本來死亡的痛苦還沒消除,現在又加上墮落的痛苦,實在是雪上加霜,無形中痛苦就增長了兩三倍,他們禁不住放聲哀嚎。這種悲慘的情形要延續七天,若是人間的七天倒不要緊,但天界時間非常漫長,僅是三十三天的七天,也相當於人間七百年,簡直可謂度日如年。
《諸法集要經》亦雲:“諸天耽欲樂,迅速如瀑流,壽命剎那間,愚癡而不悟。”意思是說,天人們始終耽著欲樂,這種快樂如瀑流般瞬間即過,但他們卻執迷不悟。直到將要離開天界時,才幡然醒悟:“我太愚癡了!這麼多年來只知行樂,不知行持善法。”
當然,天界很難行持善法,也是一種自然規律。除了菩薩化現的天子以外,對大多數天人而言,恐怕連一句觀音心咒也不會念。所以《別解脫經》等中說,人身超勝於天身,原因即在於此。在我們人間,一個人再忙、再放逸,也可以作些布施、慈善或修行,為來世的安樂奠定基礎。而天界則完全不同,天人們一直放逸度日,根本沒有時間行善,最終只能被悔恨所摧毀。
因此,佛勸誡我們一定要感悟無常之理。如《諸法集要經》雲:“一切諸有情,當悟無常法,生者死所吞,盛為衰所逼。”為什麼呢?因為每個眾生不管在天界或人間,凡有生者最後定會被死亡吞沒,富貴榮華、興旺發達也定會淪為一敗塗地,終究只是一場空而已。
就拿天人來說,臨終時憶起往日的快樂幸福,如今無有自主繼續住留,即將面臨死亡的痛苦;又看到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同時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內心異常憂傷,這種苦已經超過了地獄的痛苦。在我們看來,天人畢竟住在天界,應該很快樂,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行將墮落時,就像有些貪污分子被發現後,即使還沒入獄也格外悲傷,甚至會從二十幾層的高樓上跳樓自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相較於以前的安逸生活,他們無法面對未來的痛苦。
不過,這些人之所以走上絕路,也是因為沒有從佛法中找到出路。如果他們學過大乘佛法,即使下場是锒铛入獄,也會明白一切都是無常;就算昔日如眾星捧月般被人尊敬,如今進了監獄又被人在背後撒灰,也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有了佛法的力量,無論遇到什麼狀況,自己都有面對的勇氣。但遺憾的是,一般世間人在這方面,通常都很欠缺。
以上講述了欲界天的痛苦。而欲界天之上的兩天界——色界、無色界,雖然沒有剛才所講的現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業窮盡,也會如夢初醒般墮入下趣。如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雲:“梵天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梵天等色界天人盡管暫時離開了貪欲煩惱,享受禅定的安樂,但引業滅盡之後,還是要墮入無間地獄,成為獄火的薪柴,不斷感受各種痛苦。《摩诃僧祇律》亦雲:“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莫不為結縛,命終墮惡道。”因此,眾生只要被煩惱所縛,命終一定會墮入惡道。
六欲天: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離诤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如《增壹阿含經》雲:“當天子欲命終時,有五未曾有瑞應而現在前。雲何為五?一者華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體污臭;四者不樂本座;五者天女星散。”
色界:功德、住所皆勝欲界,雖離欲貪但能增上自地煩惱,色相善妙,名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處天。
無色界:無單獨住所,以無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後,立即形成四名蘊(受想行識四蘊)於該處轉生,為無色界。包括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引業:引發總報,能令生於某處某趣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