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談戒殺,放生,吃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談戒殺,放生,吃素。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

殺生不異殺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故梵綱經雲,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惡修善,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斷盡煩惑,親證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眾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極力勸導,互相維持於同類,決無相爭相殺之之惡作。必定要戒殺護生,大設方便於異類,決無食彼益我之慘心。人由不知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殺人盈城盈野以相爭,與殺彼之身,以期悅我之口腹也。世人殺生習以為常,大小事體,皆須行殺。祭神祀祖,養親待客,無肉則不能為禮。以極苦極慘之事加諸物,用表我之誠墾孝敬。在迷情邊論,則尚有可取。在實際上論,則大為可憐也。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回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互殺。佛於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即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弭殺劫,以安眾生。如蛤蜊、蚌殼牛腰、羊蹄,豬齒、鱉腹,皆有佛棲。驚人耳目,息世殺機,載藉所記。何能備述。未殺之前,均謂是畜,即殺之後,方知是□。是知殺生,不異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脫。須知人物雖異,靈蠢互性,蠢人識暗,靈物智明。五倫八德,固不讓人,其誠摯處,比人更深。敢以我強,殺食其肉,致令未來,常受人食。歷觀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孫必定賢善發達。凡害人害物者,子孫必定庸劣滅絕。故孔子之贊周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慶余殃者,正慶正殃之盈余也,正慶正殃,乃積善積不善之本人,受於來生後世,比余慶余殃,當超過百千萬倍焉。人若知此,斷不肯以一時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禍害於無窮也。

飲食與節欲保身

重重病災,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欲事一多。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世人以行欲為樂。不知樂只一彈指頃。苦便一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諸佛。己不節欲。佛也不易保佑。己肯節欲。再加至誠念佛。定規會諸病不生。當吃淨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無礙。然亦系取彼脂膏。補我身體。亦宜勿食。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校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而求補益耶。

蛋不可食。邪見人雲、無雄之蛋可食、此切勿聽信。又蛋有毒、以雞常食毒蟲故。

保養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止包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乃是有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總之皆不如麥之力大,如不能吃,則兼帶著吃,久則自知亦自好吃矣。保養之法,第一是寡欲,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蕩,則死期將至,仙丹亦不靈矣。即不嫖蕩,自己室人,亦須相與說其保身之由,暫斷房事一二年,否則或半年一相親,或一季一相親、倘日日行房事,則精體枯歇,不死何能。節欲之人,所生子女,體狀少病,易於成人。多欲之人,或不能生,以精薄故,不能受孕,縱或生子,或即夭亡,即不夭亡,亦殘弱無所成就。

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之物。世間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亦隨順俗情而行,又復諄諄於仁民愛物之道。推聖人愛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誠孝恭敬之非義也。夫表我誠孝恭敬,當以極慈祥清淨之物方可。何可以豬、羊、雞、鴨、魚、蝦、等極穢污之物,又復活活殺死。此等諸物死時,其慘痛怨恨,難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殺彼諸物,表我誠敬乎。試思此之誠敬,為順理之誠敬乎,抑悖德之誠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歆飨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殘酷之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而加殺害乎。梵綱經雲,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楞嚴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相□,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嚴經,斷食肉品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殺之而食。世人只知現世,不知過去未來,故殺彼之身,充我之復,以為理所應當。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償,及我與此諸物類,互為父母、兄弟、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賓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謂天地神祗飨此,何異誣人食污。祭祖、奉親、待客,何異殺過去祖宗、父母、賓客,奉現在祖宗、父母、賓客,又令祖宗、父母、賓客,永劫常受殺報乎。且勿謂人畜輪回,渺茫難稽,史鑒所載,多難勝數。即就近見聞,亦復不少。固當深信,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畏因,則不造殺因,自無殺報。畏果,則徒勞畏懼,了無所益。

放生

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吃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

放生

生亦不可亂放。放之於江、則無不可。放之於池、凡害魚之魚、亦放其中、是放賊於人民之聚處、則群魚皆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實難做到。是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基於放生、略為舉行、以期人各體會放之之意而已。若盡量放、而設法未能合法、則亦只功過不相掩耳。放生之舉、事雖為生、意實為人。人若止殺、則固用不著此種作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設此舉、久而久之、將舉菲洲之野蠻行為、遍行於世。可不預為設法、令彼嗜殺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誡乎。放生者,但以不忍殺生為念、不能計及彼之食生物與否。魚多食小魚、及小水蟲。若如所謂、則放一大魚必日殺無數小魚,水蟲。則放一以殺多、是放之功少過多也。然穿上蛇獺、究無幾何。即不能盡生物皆買放、則似宜從緩、庶免閒議。放生以至誠為彼念佛持咒為本。所有儀式、亦不過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儀式行、否則但竭誠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日當宜速行。倘泥於等齊按儀式作法、或至久經時刻、有礙生命。居士放生宜從省略。若真誠無偽僭之心、即按儀式行、亦非絕不可行。若妄效僧儀、則成我慢矣。法固圓融、當善用心。

買物放生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買牛、羊、豬、須有常年草料費、為數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納費。則須辦者代買。似宜以資交辦理之人。令彼隨意。或買生物。或買草料。為合宜耳。

 

上一篇:宣化上人:為什麼不可以躺著看經?
下一篇:回向解析:回向回給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