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大迦葉名字與降誕的由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摩诃迦葉,此雲大龜氏。其祖感靈龜負仙圖而出,遂以名族。又雲飲光,身光赫奕,映蔽余光。毗婆屍佛時,為冶金師,貧女以金珠,同修塔像,從是以來,身光金色。

  ——《彌陀略解圓中鈔》

  第三位是摩诃迦葉,他在佛的弟子當中是以“頭陀苦行第一”著稱。

  從他名字的來歷來看,摩诃迦葉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大龜氏”。他的祖先是修道的,而且很有感應,能夠感得靈龜(多年的、有靈性的烏龜)負仙圖(烏龜的背上有圖樣)而出。

  這就跟我們中國上古文化時的“河圖洛書”有相似之處。

  “河圖”,在伏羲治理天下的時候,感得黃河中的龍馬出現,其背上有圖案(也有的說龍馬背馱“河圖”),這個圖案稱為“河圖”。

  伏羲根據這個圖樣來畫八卦,來做算卦蓍草的布局。蓍草有五十又五啊,這個數量都是根據那個圖樣的靈感來的,這叫“河圖”。

  “洛書”,是指夏禹治水的時候,有一只靈龜從洛水裡面出來其背上的裂紋就稱為“洛書”。夏禹根據這個裂紋的圖樣作了《洪范》(就是《尚書》中的《洪范九疇》)。

  中國的“河出圖、洛出書”,都是天人感應,都是瑞相。如果皇帝有這個瑞相,那就說明他是真命天子。摩诃迦葉的祖先也感得靈龜負仙圖而出,所以,這個家族就以之來命名。

  摩诃迦葉的第二個意思又叫“飲光”,這是從他身體的光色來建立的。

  摩诃迦葉身體放光,璀璨赫奕,“映蔽余光”(就是日、月、星等其他的光在他身邊都顯現不出來),身相很莊嚴。

  據說摩诃迦葉有三十相,跟佛相比,只缺白毫相和頭頂肉髻相,身上的光可以照一由旬(四十裡)。

  摩诃迦葉感得這樣的身光,是有前因的:

  毗婆屍佛滅度後,塔裡面的佛像有些損壞。有個冶金師跟一個貧女(這個貧窮的女人乞討到了一個金珠)共同來修治塔裡面的佛像,為佛像貼金。

  這兩個人共同做了這個功德,就共同發願:未來世,生生世世成為無姻夫妻(就是沒有婚姻實質的夫妻)。

  由這個為佛貼金的因緣,摩诃迦葉尊者感得身體放光,璀璨赫奕。所以一個人想要身光燦爛,得要為佛貼金。(建東林大佛時正好是機會,現在機會沒有了,全都募捐完了,可能大家都知道,為佛貼金很有感應、很有好處)。

  摩诃迦葉由於為佛貼金的因緣,九十一劫往返人中天上,這九十一劫以來的每一期生命,身體都是呈金色的光明。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摩诃迦葉的故事很多,有很多優點可圈可點。他這一世又有一個名字叫畢缽羅,畢缽羅是一棵樹的樹名。

  摩诃迦葉這一世是怎麼來的?按他的德業是要生到天上的,他確實是從大梵天下來的。

  他投生的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婆羅門家族。這個家族富有到什麼程度?他家裝金的金庫都有六十個,家裡擁有大量的土地,耕田的犁都是用黃金來做的。

  他家裡的財富比國王頻婆娑羅王還多。頻婆娑羅王家有一千個金犁,摩诃迦葉家就有九百九十九個金犁,實際上可以有更多,只是不敢超過國王。

  但是這巨富的夫婦倆沒有兒子,所以就向這棵畢缽羅樹禱告。因為他們多年祈求了很多天神什麼的,都沒有效果、沒有反應,最後就對這棵樹禱告。

  禱告的時候,他們就發了一個狠話,說:“你七天之內不給我們一個好消息,我就把這個樹給燒掉。”畢缽羅樹有樹神,一看這個樣子很害怕,趕緊就到忉利天去匯報了,說:“這個婆羅門家求一個兒子,再不給他,就要把我燒掉,希望忉利天趕快賜給他一個兒子。”

  忉利天天眼觀察,這個家太富有了,福報太大,忉利天都沒有哪個天人有資格、有福報配做他的兒子。但是為了幫這個樹神的忙,就上報到大梵天王那去,希望大梵天王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大梵天王一聽,觀察大梵天有沒有人願意下去,發現有一個大梵天人快臨命終了,就勸他投生到下界,做巨富婆羅門家的兒子。

  大梵天多高的生命層次啊,這個大梵天開始不同意:“那個婆羅門家都是外道,如果我去了,昏迷了怎麼辦?邪知邪見了怎麼辦?我可不想去。”

  大梵天跟他做保證:“你去了,我派兩個天神隨時護佑你,讓你一定還會走到修道的正道上來。”有了保證之後,這個大梵天人才下來投生,這就是摩诃迦葉。

 

上一篇:宣化上人:只有向前精進而沒有退了
下一篇:宣化上人:這個咒,令一切眾生能得到安樂,沒有一切的恐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