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梵網經講錄》
◎慧僧法師一九八O年講於
萬佛聖城法界大學養秋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慧下僧老法師講述:
《梵網經》有上下二卷,但多半只解釋下卷。至於叢林裡誦戒,也只是誦下卷。上卷是盧捨那佛所說,下卷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上卷說三賢十聖次第修行的過程和分位。下卷闡明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名相。
現在先解釋“梵網”二字。為什麼叫做“梵網”呢?
經雲:“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為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復如是。”
佛看到大梵天王的網羅幢,在幢上的網,一個網孔一個網孔的,很大的網;因為這種關系,就說無量世界就像那網孔似的,那網孔無窮無盡,這個世界也是無窮無盡。一一世界都不同,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不一樣,那個世界和此世界不一樣。
佛所教的法門,大乘、小乘種種的,也是如此重重無盡,因此以梵網幢的比喻為經名。
“經”字。經字,梵語是修多羅,翻到我們此方話就叫“契經”。“契經”是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根機,所以叫契。契就是契合的意思。“為法為則,今古常然,故名為經。”這種經義立下來,古今不易,它常常是這樣的,所以叫經。“從來譯師,皆略去契字,直稱為經。”自往以來的譯師,都把契字省略,只留“經”字。
印度是個大國,語言也有不同的,就現在來說,還有十幾種語言。所以“經”字,在梵語來說,也叫素怛覽、素多露,我們簡單地就說修多羅。因為印度國大,語言就不統一。
以中國來說,吃飯和說話,這兩件事是很普通的。吃飯,都有不一樣的說法;在中國,我們就叫“吃飯”,在上海就叫“切肥(音)”,在潮洲叫做“呷繃(音)”。你看!一個“吃飯”,都能說出這幾樣。“說話”,根本說話是很普通的,我們叫“說話”,在熱河省就叫“唠磕(音)”,在山東就叫“拉瓜(音)”,在上海、寧波就叫“充殼子”,在四川就叫“擺龍門陣”。
你看!這一個話就分出這麼多的樣子來。
契經,為什麼叫契經呢?因為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根機。眾生的根機有上中下,妙理有真、俗、中,三谛妙理。所謂“上士一聞道,一聞便知妙”:上等根性的人,一聽到這法就懂了,知道這道理很妙,是個修行要道,毫不猶豫,當下生信。
“中流心清淨,審思雲甚要”:中等根性的人,在忙碌奔波之中不會體會“道”的重要;等心清淨的時候,詳審一思惟,便知道修行是最重要、最寶貴的途徑,說這是很重要。
“下人愚頑鈍,反倒生嗤笑”:最下根的人,他愚癡、頑耿,又鈍劣,不但不信,不能夠領受,而且還生嗤笑,說:“你看!這幫人盡說些個迷信的話,這干什麼呢?”雖然是這麼樣,但因為大乘法寶是“聞而不信,尚結佛種之因;學而不成,猶益人天之福。”這還不至於墮落,能夠增長人天福。所以大乘佛教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議的。
恭錄自《佛說梵網經》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