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不能見如來’和觀​想念佛矛盾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平常念佛,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教我們怎麼觀想,你也可以用《無量壽經》的經文,裡頭講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可以去想。這種想不叫妄想,屬於正念,當然這相對來講比持名念佛要難一些。

  但是《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不是和觀想念佛矛盾啊,觀想念佛,不僅有音聲,還有觀阿彌陀佛相好,和西方淨土的種種莊嚴。

  《金剛經》我們要善讀,它是從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掃蕩一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從真如理體方面來遣蕩一切,它要遣蕩那種對音聲對顏色,這種色塵上的執著,執著它是見不到如來的。

  如果“以色見我”,比如說佛有三十二相,紫磨真金色,如果執著這個三十二相、紫磨真金色就能見如來,那麼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但是他不是如來。

  “以音聲求我”,音聲是一種聲塵,聲塵是生滅的,它不可能和不生滅的如來相等的。所以從色相和音聲上去求如來,是心外求法,是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有法身如來,有報身如來,有應化身如來,這裡主要是指法身如來,是見不到的。這是從真谛空性的角度來讓我們對色受想形識、色聲香味觸法進行掃蕩,然後契入到自性理體。

  淨土法門卻要讓我們念阿彌陀佛,它要建立一種阿彌陀佛的身相;它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它要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方位。好像《金剛經》所說的有矛盾,但是表面上有矛盾,實際上是不矛盾的。

  為什麼不矛盾呢?佛法一般要從兩方面去展開去講的:一個是理,一個是事。理事雙備,真俗圓融。一個是從真谛的層面說,真谛的層面說是掃蕩一切,不立一塵。一個是從俗谛的角度說,它要建立一切。《金剛經》般若空性是從空門進入的,所以它要掃蕩;淨土法門它是從有門施設的,這種有門就要建立相。但這個相不是我們凡夫的業力之相,這是阿彌陀佛的清淨願心裡面顯現的相,是從真空裡面產生的妙有。這個妙有就等同於真空,真空妙有是一體兩面。這叫“第一義谛妙境界相”。所以透過這樣的一個妙有,就能夠契入到法身如來,就是實相。

  所以淨土法門的方便就在於“指方立相,住相證果”。指示西方極樂世界,建立阿彌陀佛的音聲之相,相好之相,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相。這些音聲、彌陀的名號、極樂世 界依正莊嚴,都是實相的表現。所以住在這個相上,就能證到實相之果。所以兩者是不矛盾的。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韋希提夫人厭倦世間的痛苦,佛說你們可以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有十六個觀法,想像西方日落,太陽落得時候大得不得了,把這個觀想成了,把這個觀想成了,於是觀想水,琉璃,到第八觀,觀想西方三聖。一直到十六觀,這樣觀好了,於是慢慢觀想就可以讓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韋希提夫人跟她的宮女因此親眼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現形,她們都發願,願意往生,這就是十六觀經,觀無量壽經的經過。

  不過印光大師也提醒我們,“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墮。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所以,念佛方法雖然多種,印光大師還是讓我們持名念佛,只持名號,具足信願。因為印光大師害怕我們用別的念佛方法會走偏了,還是蕅益大師講的信願持名,就是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因為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信願”的意思,蕅益大師也講過,“信,謂深信依佛言念佛求生西方必能遂願,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信阿彌陀佛和西方淨土實有),信因信果等義。願,謂發願命終往生淨土,至彼國得不退轉回入此界度化眾生。”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人生由衰轉盛的秘訣,在於這4個字,悟懂受用終生
下一篇:淨空法師:消業障​,增福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