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因這種因緣,生生世世都不窮了
有一個人想要知道這“天眼通”是怎麼樣得的?有很多的方法。 你或者專心念〈楞嚴咒〉,也會得天眼通;或者習學〈大悲咒〉和大悲咒四十二手眼,也會得天眼通;或者不睡覺,那麼學習佛法,也會得天眼通。 不過不睡覺這方法是很危險的,我不希望人依照這個方法學。為什麼?你們記得在我講《楞嚴經》,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專好睡覺,以後被佛罵了,他就七天不睡覺,然後把眼睛就瞎了。佛罵他什麼呢? 咄咄胡為寐,螺蛳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寐,就是睡覺;咄咄,就是佛罵人的這一種語氣。說是:“嘿嘿!你為什麼要睡覺?你就像螺蛳蚌蛤似的,在海裡頭一睡就可以睡一千年,你連佛的名字都聽不見。” 因為佛這樣一罵他,他發奮了,以後總也不睡覺;經過七天,眼睛就瞎了。佛就很可憐他,教他“金剛照明三昧”,結果他得到天眼通,他就是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語,翻譯為無貧。 他這名字是怎麼來源的呢? 在無量劫以前,就不知多少生、計算不清楚那麼多的生之前,當時他是一個初發菩提心的人,雖然還沒有做佛教徒,可是對布施的道理是明白。 他只是一個種田的農人,很窮很窮的,既要勞動生產,又沒有錢。 在山上,就有一個修道的比丘,他已經證得辟支佛果;這個窮人並不知道他是辟支佛,只知道他是一個老比丘。 這老比丘每次下山化齋飯,七天化一次緣,一天只化七家門口。這七家若全都給了,他就可以夠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沒有給,他就有一天不吃東西;如果一家也化不著,他就回去七天沒飯吃,等七天之後,再下來化齋飯。 那麼他已經七天沒有吃飯了,這一天他到山下去化齋飯,又沒有化著齋飯;他回去又要等七天,再下來化緣。 這個窮人從家裡帶的中飯,預備給自己在田裡工作之後吃的,可是一看這窮和尚到山下去化緣,也沒有化到東西就回來,他就生出一種布施心,想:“我今天不吃飯了,把我的飯給這個窮和尚吃了!” 所以他把他這個飯就供養給老比丘吃了,他也不知道這位老比丘是證辟支佛果的。 老比丘是證辟支佛果的人,是有他心通,一觀察因緣:“哦,他為什麼給我這樣不好吃的飯呢?”這稗子米飯,是最不值錢的這種米,是最窮的人吃的。這辟支佛一看:“啊!他沒有錢,天天吃這種最便宜的飯。今天他知道我沒有化著飯,就布施給我,這功德真不可思議。” 對他就特別歡喜,就很贊歎他說:“如是!如是!你這個供養心是最真了!”於是這個辟支佛就回到山上去了。 這個種田的人繼續耕田,就看見一只兔子,忽然間就跳到他身上,不下來了。他慌了就跑回到家裡,想法子要把這兔子從身上拿下來,發現原來是只金兔子。 他把這兔子剁下來一條腿,拿去換錢;回來一看,這金兔子的腿又生出來了,所以他由這樣子就發財了,從此以後生生世世都有錢用。 為什麼? 就因為他供養辟支佛,是以真心來供養證果的聖人,所以得到這種的果報,生生世世都叫“無貧”,都不窮了,這是這種因緣。 在《四十二章經》上說: 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五戒的居士;供養一萬個受持五戒的居士,不如供養一個受十戒的沙彌;供養十萬個沙彌,不如供養一個比丘;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不如供養一個證初果的須陀洹;供養一千萬證初果的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證二果的斯陀含;供養一千萬證二果的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證三果的阿那含;供養百千萬萬數不過來,那麼多證三果的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證四果的阿羅漢。可是你再供養沒有數這麼多阿羅漢,也不如供養一個辟支佛。供養一百億辟支佛,不如供養一位三世諸佛;供養千億三世諸佛,也不如供養無修無證者。什麼叫無修無證?就是佛,也就是不如供養一位佛。那麼你供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還是不如供養一個無心、無住、無修、無證的學佛人,沒有心的! 今天所說的阿那律尊者,他就因為供養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都不窮了,非常的有錢,不是做國王的太子,再不就是做全世界富翁的兒子。 所以我們若想生生世世都不窮的話,就要供養三寶,這將來就有機會富貴。 可是你在富貴的時候,又有問題了,所謂“貧窮布施難,富貴學道難”。 這阿那律為什麼就這麼富有了? 就因為他貧窮而捨得布施,他自己吃的中飯沒有吃,拿去供養三寶了,以這一念的真心,所以得到富有了。這貧窮布施難,你看,他布施了,他自己就沒有吃的了。 富貴呢?就學道難。你想,富貴的時候,你要那些有錢的人到這兒學佛法,他才不肯的呢! 所以“二十難”裡有這兩種難,對於這個,我們人都要注意的。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淺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30183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