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守護安詳,情緒平靜、安詳、放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要使我們的情緒平靜、安詳、放松,難度並非很大,最大的是在於如何保持。本來我們的心理空間很寬敞、清醒,但由於從小一直收集各種情緒垃圾,再加上沒空去打掃清理,垃圾越積越多,人也就越苦惱。若你能抽時間清理一下心理垃圾,就一定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我們必須要體悟正面,同時也要認識負面,在正面和負面的爭論之中放松情緒,再去保持、守護安詳的本來面目,堅決不要讓心跟著負面情緒奔跑。

  從大圓滿的最高層次看,觀察心也是執著和妄念。但對於初修者來說,觀察心還是非常重要的。雲是從空中而來,最終要歸還空中,萬法從心中而生,最後還要歸回心中。因此,當我們開始觀察心時,首先要進入一個開放狀態中,讓觀想像明鏡映照一般地生起,然後在寂靜中休息,最後要不帶執著地放松,放下心的本來面目。禅修時的放松絕不表示懶惰、散漫和昏昏欲睡,放松的心態必須是清醒、覺照和明晰的。放下本來面目,就不需要再去尋找別的心。心的放下和安詳很容易,保持卻很難。我們要學會把心保持在安詳狀態,不讓它亂跑。

  認識及找到自己的心之後,必須要把心帶回到本來面目的家裡,讓它安住在三種自性之上:我們的心如虛空一樣不改變,安住在自性法空之中;心如須彌山一般不搖動,安住在自性以及任運圓滿之中;心如大海一樣不散亂,自然放松,安住在自性清淨之中。安住者自己也不要輕易地跟蹤思維及妄念,要定在心的本性之中,自然安靜,自然放松,自然安住。如何安住呢?要放下心中修善、除惡等念頭以及各種思維,遠離生滅、常斷、去來、一異等八邊戲論,將心安住於空明無二的本性之中。此時,心的自性沒有對境、遠離本源,自然就會出現自悟智慧。自悟智慧顯明而裸露,聰明伶俐,自明自顯,明明朗朗,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本性。

  那麼,自悟智慧究竟在哪裡呢?它不在我們的身體或外面的環境之中;對境的智慧也一樣,不在內,也不在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諸法的本性是空,無法分辨內外。自悟智慧也一樣,它能清楚地體會自己,但它也是無形無相的。本性空中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思索、妄念以及執著,由於它的本性是空,所以一出現時,就可以在空中解脫。就像太陽從東方一升起來,夜晚的黑暗就同時消失。實際上,安住的心自己也無形無相,沒有安不安住的分別。

  動,是指我們的凡夫心散亂、動搖以及不穩定。譬如,大海本來平靜沒有波浪,當海風吹起時,就會出現波浪,但這些波浪並沒有脫離大海。我們的心受到外在因素、習氣和行為原則的影響,會執著、思考、欲求、暴怒及分別,會不停地改變、搖動和移動。妄念就像大海的波浪一個接一個,但它並沒有超離心的清淨本性。妄念隨時可能現起,如果任它發展,其力量會越來越大,甚至控制我們。因為妄念的來源是心,心的力量誰也比不上,誰也沒法控制,除了它自己。所有的事情既然都從心顯現而產生,也可以從顯現歸回而毀滅。煩惱也一樣,從心裡產生,最後又歸回心中,毀滅,解脫。心就像一塊鏡子,鏡子碰到什麼就會出現什麼影子,心也很容易接受外在因素和行為約束的影響,開始變動、散亂及動搖。那麼,我們的心動搖產生妄念時怎麼辦?需要對治嗎?雖然煩惱由心中所顯,但卻不需要去對治——煩惱從何處來,就歸回何處而解脫。譬如,雲在虛空出現,又歸回於虛空。另外,我們心中產生的所有思維、思維對境、變動者的本性都是空,變動的心無形無相,沒有人能見、聞、識知它的本性。若說它們沒有,它們又經常於空性之中出現。心沒有實體,但它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可以說普遍地存在,心裡的想法是對,還是錯,是善,還是惡,一切的想法也是空。

  顯現者,是指了知凡夫心安住三種自性上時出現散亂及動搖的智慧。譬如大海中出現波浪,知道波浪的人就是海浪顯現者。

  一旦外面出現令心動搖的物質時,我們的凡夫心中會很明顯出現種種妄念,這些妄念都屬於執著。那顯現者又是誰呢?有人說是心,因為是心看到的。那麼,究竟誰知道顯現者是心呢?有人回答說:“也是心。”當觀察者仔細看它時,什麼也看不到,才知道觀者自己也是空。我們看心時並無所見,但經常會有一個接納與理解的明智,這個明智的本性也是空。因此,我們“諸法是空”的念頭也是分別心,實際上,心並沒有此是空或此非空這樣的名詞。我們覺得心自然明顯,自然明顯的本質也是空,無法看到。如果心經常存在於空性狀況之中,會於空性中出現大樂,但我們要知道這個大樂也是空。

  有很多人,見到了一點空,得到了一點安樂或者自然明顯,就覺得自己已經修行很好了,或者會去貪空、貪明、貪樂,這些都是修行的歧途。總的來說:現在自然存在的自悟智慧,其自性是明,本性是空;要把心自然放松在空明無二的本質之中,不要產生此是彼非的分別心;內心不要覺察自然存在的自悟智慧,也不要貪欲外面的世界,要安住和保持在不改變、不散亂、不執著、不貪欲之中。這樣修心,你的身心自然而然就會健康。

  修心四大重點

  我們在禅坐與修煉心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四個重點:尋找心,把心帶回家,然後放下,最後放松。

  (1)尋找心:方法是遇到快樂或痛苦時,若往外尋找,永遠沒法找到,必須反觀自心,才能認識煩惱等情緒的根源,認識到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

  (2)把心帶回家:指透過正念的修習,把自己的心轉向內,安住平息在心性之中。

  (3)放下:現在我們的心就像牢裡的犯人,一切痛苦、煩惱和恐懼都來自執著的心。怎樣把心從牢獄中解放呢?必須要放下執著。一旦放下,心自然就離開了牢房,自然解放,自然就會產生信心、體悟,就會越來越了解心性。讓我們解脫心裡的一切執著,讓心自在無礙,這樣所有的業障、痛苦和煩惱都會消失。

  (4)放松:放下執著後,心境會開闊、寬容、安靜,心才能進入真正的心性之中。我們一切的思想和情緒,自然地平息融入心性的狀態中。我們的心在自然的大安詳中休息,精疲力竭的妄心也歸回心性的大自然之中休息。總的來說:我們把心帶回心性之中,在心性之中放下一切執著,心自然地在心性裡放松。那時候身體要靜靜地坐著,禁語,心情平靜,讓妄念來了又走,不執一物。就像丟失的孩子回家時,他會放下一切牽掛,安靜地休息。我們讓心安定下來,很快心就會歸回本來面目,在本來面目之上放松,自由、安靜。那時,我們的凡夫心自然就消失,同時出現純淨的心性——心性是清淨以及安靜的。

 

上一篇:宏圓法師:略說眾生的三種心
下一篇:仁清法師:念佛法門不是耳根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