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你若修十善道,就可以從最苦的地方走到最樂的地方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天竺三藏菩提燈 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旁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說名為輪。 ”

  這一段文是前邊的第三科,正示輪相;指示出來輪的樣子。在這一科裡邊,又分出兩科:第一科,是總示輪相;第二科,是別示輪相。在總示輪相這一科裡邊,又分出三科:第一科,是指示輪相;第二科,是指示輪義;第三科,指示輪用。現在這是第一科,指示這個輪的相。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地藏菩薩說,善男子!你想學木輪相這種方法的話,“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先應該做一個木頭的輪相,這木頭像小指頭這麼大,使令長短不到一寸。減於一寸,就不是一寸,或者九分、或者八分這麼長。

  “正中令其四面方平”:在好像小指頭這麼大,不夠一寸長的這個木頭,在它中間又四方又平的。四面,就是中間,其余的地方就不是四面。

  “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從中間往兩頭斜去,漸漸的就變成圓的。中間四方的,斜漸去之,這麼到這兩頭,就很小很小、尖尖的。

  “仰手旁擲,令使易轉”:仰起來手,就這麼拿著往旁邊去擲。這個東西掉到地下就滾,一滾就轉,使令它容易這麼轉動。擲,就是掉到旁邊去。轉,它在地下這麼滾,好像你們壓膠布那個東西,就轉。

  “因是義故,說名為輪”:以它轉動這種道理的緣故,所以說叫輪,因為它像那個車輪這麼轉。這是第一,指示輪的相;下面是第二,指示輪的義理。

  “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

  “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又依照這個輪相的方法去做,這個輪相可以把眾生的邪知邪見給破壞得了,可以把懷疑的這種魔網也給破壞了。

  “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由這個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最平安的地方;因為這個,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木輪。

  “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別”:這個輪相分出來有三種的差別。差別,就是分別不同的。

  “何等為三”:什麼是這三種輪相呢?這是第三科,是指示這個輪的用。它有什麼用?

  “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第一個輪,它能指示出來你前生或過去所造的善業、惡業這種果報,能指示你它那個分別。你造什麼業受什麼報,可以指示你。“其輪有十”:這個有多少種?有十種這麼多。

  “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能指示你過去所生的煩惱而造出的種種的業,或者是時間很久,或者是時間很近的,你所做這種的業或者很強、很大的,或者很軟弱、很小的。強,就是大;弱,就是小。“其輪有三”:這個輪相有三種。

  “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別”:第三個輪相能指示你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造的什麼業,受什麼果報的分別。它能明白地指示你,告訴你。“其輪有六”:這種的輪相有六種。

  輪相,在中國有一種叫問杯。這種問杯不是這麼多個,只有兩個,好像做的一邊扁、一邊圓;兩個合在一起是圓的,單單一個就半圓半扁。有很多的女人專門就歡喜問這個東西,她拿起來就禱告禱告,向下一掉;掉下來,看它朝上的是圓的、是扁的?圓的叫陰,扁平的就叫陽。這叫問陰陽杯,還很多種方法;大約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但是不一樣。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

  這是第二科,別示。在別示裡邊,又分出來三小科:第一科,是第一輪相;第二科,是第二輪相;第三科,是第三輪相。在這第一,指示第一輪相的時候,又分出來有三:第一,正示輪相;第二,詳示占法;第三,占後誡勸。現在這是第一科,第一科又分出來兩科:第一,是直明輪相;直接地說明這個輪的樣子。第二,明輪相的所以然;說明為什麼它就這樣子。這現在是講明示這輪相。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假設有眾生想要知道在過去所作的善業、惡業這種分別,是善業多?是惡業多?

  “當刻木為十輪”:應該用木頭刻出來十個輪相。

  “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依照這十種輪相,分別在每一個輪相寫上十善的名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就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但是裡面也就包括了戒止其他的惡事。加上不绮語、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這是七個;再加不貪、不瞋、不癡,這十個。這十個,你轉過來就是十善;你要是去做,就是十惡。

  “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這每一個善法,代表一個輪相;每一個輪有四面,把這一善的名字寫到一面上。

  “次以十惡,書對十善”:接著在相對的另一面上,就寫的十惡。寫上殺、盜、YIN、貪、瞋、癡、妄語、惡口、兩舌、绮語;寫上這十惡,正對著十善。

  “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令它和這個十善正相對著,每一惡也是記在一面。那邊有十個,是十個善;這邊有十個,就十個惡。

  “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余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余惡法。”

  這是第二,說明這個輪相的所以然。

  “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所說的這十種的善法,就是一切善的根本。你想做一切的善事,都應該從這根本的十種善法去做去。“能攝一切諸余善法”:它能以攝持其他一切善法。攝,就是攝持;好像吸鐵石那個吸力似的,把種種善法都在這十善裡頭包括著。

  “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那麼所說的這個十惡,也是其余一切惡的根。“能攝一切諸余惡法”:它也能攝一切輕的、不那麼重要的種種惡法。

  這個十種的善法,就是從這個最苦的惡道裡邊,能走到最樂的善道上去。十惡法呢?是從最樂的善道這地方,就會走到最苦的惡道裡邊去。也就是從地獄、餓鬼、畜生,你若修這十善,可以到佛的果位上,你有成佛的機會;你不做善事,不依照十善去做,你做這十惡業,那就會墮落,從有機會可以成佛,變成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

  所以說,你若修十善道,就可以從最苦的地方走到最樂的地方去;你若修十惡業,就可以從這最樂的地方又走到最苦的惡道裡邊去。這一點我們各位應該知道的。

  十善和十惡在什麼地方分別呢?就是在我們人的這一念之間。一念善就是十善,一念惡就是十惡;所以一念就天堂,一念就地獄。我們修道的人,你若能把這一念分別清楚了,這就是功夫;你若分別不清楚,那就要修行、要用功。

  “若欲占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谘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在別示裡邊的第一科,示第一輪相;這又分三科,這是第二科,詳示占法,怎麼樣來占算這個方法。那麼現在詳示第一輪相的占法,在這個占法裡面,又分出來三科:第一科,明依法自占;依照這個法自己去占察。第二科,明以自例他;以自己來推求到其他。第三,明占已詳察;占完了之後,就詳細來觀察。

  在第一科明占法的自己占,又分出五科:第一科,要敬禮立願。第二,要廣修供養。第三,要別供稱名;特別的供養來稱贊佛、菩薩的名號。第四,至誠啟白;要用一種至誠懇切的心,來向十方佛說說自已的這種願。第五,正擲輪相;才這麼樣子用所做的輪去擲。現在這是第一科,敬禮立願。

  “若欲占此輪相者”:假設有想用這種方法來占察輪相這樣的人。“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你先應該學習,用至誠懇切的心,來總起來向十方一切諸佛頂禮。總,就是總起來。“因即立願”:頂禮之後,就應該馬上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谘受正法”:發願令十方一切眾生,很快很快地皆得親近、供養十方諸佛,向佛來請問正法、承受正法。我這麼做,不是單單要為我自己;為我自己,那是自私自利了。速疾,就是快。承受正法,就得到正法。

  “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先禮佛寶,其次又應該學的:至心敬禮十方一切的法寶。“因即立願”:應該即刻就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願意十方一切的眾生,很快都能受持正法、讀誦正法,並為他人來講說。讀誦,就讀誦經典,依法修行。受持,就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如法修行,就是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

  “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其次又應該學:應該用至誠懇切心,來恭恭敬敬禮拜十方一切的賢聖僧。這是頂禮十方常住僧寶。“因即立願”:應該也就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我願令十方一切眾生,很快地來親近諸佛、供養諸佛,而自己又發菩提心,到這種不退轉的境界上。

  你看!所以叫你們各人發願,常常發願。修行佛法一定要發願的,你沒有個願,就沒有一個目標;你發了願,然後才能起行,才能修行。但是又要信;信、願、行,這是修行的三資糧,就是三種的發菩提心。

  “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诃薩”:再又應該學至心敬禮我這個地藏菩薩,大菩薩。我們有的人說,這地藏菩薩叫一切眾生恭敬他、禮拜他,這豈不是我相很重嗎?不是的。地藏菩薩叫一切眾生禮拜他,可以消去一切的重罪,對於眾生有好處;這是度眾生、教化眾生,令眾生發菩提心,種這個無漏的種子,並不是地藏菩薩歡喜人來禮拜他。他這個禮拜對地藏菩薩沒有益處,對眾生是有益處;所以他又叫人應該至心禮我地藏菩薩。

  “因即立願”:應該就對著地藏菩薩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消除惡業重罪,離諸障礙”:我願求地藏菩薩,本照你以前的大願力,令十方一切眾生,很快地把惡業、重罪都消滅了,離開一切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資養生命所應該用的東西完全都會圓滿,什麼也都不會缺的,用什麼有什麼。資生,就是資養你這個生命;資生眾具,就是衣食住什麼都不缺,所有的都圓滿。

  恭錄自《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上一篇:淨空法師:把這三樁事情真做到,所有的怨結都化解掉
下一篇:就因為他不居功,這功勞反而永遠是他的,誰也搶不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